|
|
太液池指北海的水面。元代名太液池,明代因与中海、南海区分而称北海。全园布局继承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传统风格,在水中设置岛屿,沿岸建筑亭台楼阁。太液池水面广阔,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琼华岛耸立于水面南部,波光塔影,景色宜人。沿岸一带建有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五龙亭等,隐现于绿丛水色之间。
dc285740664(小宝宝坏) |
2008年3月19日 22点09分 |
评分:0 |
太液池始凿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时正式使用,直到唐末被废,后因历史变迁,终被淤塞和填埋为平地.
太液池位于唐长安城大明宫内庭中心地区,是大唐王朝最重要的皇家池苑。 大明宫分为前宫和后宫,后宫是以太液池为中心而布局的,是宫廷的皇家园林景区。整个太液池有东池和西池两部分,西池为主池,其平面呈椭圆形,面积约有14万平方米。根据池岸和池底最低处落差判断,池水当时应有2~3米深。
文献中记载太液池中有三座岛屿,即蓬莱、方丈、瀛州.蓬莱岛多年前已经得到确定,而其他两座岛屿的位置未能得知。
太液池的池岸是由黄土与淤泥混合夯筑起来的,考古者称之为“淤泥夯”,夯筑面积不等,大小应是根据岸边建筑的需要确定的,在池西边表现出宽达100余米的遗迹。在太液池岸边发现了大量柱洞,都是沿着池岸密集分布的,判断是骑岸跨水的水榭建筑。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太液池岸周边有廊庑400间的记载,这次考古发掘印证此记载并非虚言。对太液池南部等地进行的发掘表明,处于低势的太液池与南岸的高地宫殿区在建筑布局上是有过渡的,过渡自然且讲究。从南至北的斜坡地势上建有大量廊庑及由其组成的院落。这些院落和组廊布局非常均衡规整。从已发掘的部分廊庑木桩洞遗迹看,廊屋有多排柱洞,形成多个建筑单元空间。此地呈露的土墙、廊道、水渠、水井、假山石等遗迹说明,这一坡地也被皇家以多种园林建筑手段点缀修饰。
太液池遗址发现出土的唐代遗物丰富精美、数量众多,有砖瓦石构件、陶瓷器、铜铁器饰、骨器、玻璃串珠、贝雕残片、封泥残块,以及“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等铜钱。其中砖瓦等建筑材料为数众多,有莲花瓦当、莲花纹方砖等,部分筒瓦是“青辊瓦”,少数为琉璃瓦。有些砖瓦上还模印有工匠姓氏、年月、窑名、吉祥语等,如“匠杨氏”、“昭七年”、“左策戊寅”、“天下太平”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模宏伟壮丽。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