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福建 → 厦门 → 日光岩 → 概况 |
|
俗称“晃岩”,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海拔92.68米,为鼓浪屿的最高峰。是一块直径40多米的巨石,凌空独立,山势奇峻。龙头山隔鹭江与厦门虎头山遥相对峙,构成龙虎镇海之势。明末清初,郑成功曾扎寨于龙头山,故而龙头山亦称寨仔山。峭壁上,刻有许世英于1915年题写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鼓浪洞天”、“鹭江第一”。 岩顶筑有圆台,站立峰巅,凭栏远眺,厦鼓风光尽收眼底。山腰上有一庵,每当朝阳喷薄,霞光直射寺内,庵中四壁生辉,莲花庵又得名“日光寺”。在日光寺后半山腰上有一道后门,是当年郑成功在山上屯兵时遗留下业的寨门,已辟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门旁大石上凿有圆孔,乃当年郑成功士兵用以架梁搭屋的梁洞。巨石之顶,是郑成功水操台遗址。遗址岩壁上刻着“闽海雄风”四个大字。右前侧另一块石上,刻着郑成功手书的一首五绝“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 此去不远,有一处巨石叠成的洞壑“古避暑洞”。这个花岗岩石洞,明亮、通风、清凉。避暑洞左边的岩顶,有一个“仙人”洗脚的石盆,长年累月盛着水。近旁还有“仙人”的“脚印”。其实,它们都是由于海浪冲蚀形成的海蚀地貌,在遥远的地质年代,这里还淹没在海水之中,后来地壳上升,于是遂形成这些海蚀地貌。
从石巷上进,便是龙头山寨。岩石上的圆孔是士兵搭架帐蓬开凿的。前十九路军军长蔡延锴将军见景生情,命笔写下了七绝:“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兵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对郑成功赞美有加。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绝:“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这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一股奋发之情催人向顶峰奔去。 日光岩下有一石洞,是由巨石架起的通风口,称“古避暑洞”洞内凉爽异常,为旅游的人拂去疲劳的汗珠。 在“古避暑洞”背后刻着一首诗,“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出自于蒋鼎文之笔,蒋鼎文是蒋介石的同乡,他在“解决”十九路军发动的“闽变”以后,踌躅满志,心情极好,才写下这篇颇有点文采的铭文。 有人说“游厦门不游鼓浪屿就不算来厦门”,正确的说法应是:游厦门不登日光岩就不算来厦门。天风台,天风飒飒,海涛滚滚,群山倒影,巨轮列阵,举目四顾,一览无余,尽抱怀中。此情此景,谁不心潮澎湃,豪情激越! 从日光岩往下看,鼓浪屿像一艘彩船,停泊于万顷碧波之中,时浮时沉,波光闪烁;是不是像一座盆景,放在翡翠盘里,错落有致,玩赏不尽;是不是像一个睡美人,仰卧于轻雾帐里,风姿绰约,风情万种。 →回复
日光岩顶就是天风台,是鼓浪屿的最佳观景点。放眼四顾,厦门市区、鼓浪屿全岛、环鼓的大海,厦门大学、海沧大桥,九龙江入海口、南太武屿仔尾漳州港,海沧投资区、湖里集美东渡港,或远或近,尽入眼底。游厦门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 日光岩上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水师的“龙头山寨”。寨门、搭架军帐的梁洞和指挥水师操练的水操台遗址,今均完好。还有“郑成功纪念馆”,藏有郑成功及其水师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众多珍贵文物。 日光岩上的摩崖石刻有八十多处,有张瑞图、何绍基、郑成功、丁一中、许世英、蔡元培、蔡廷锴、蒋鼎文等人的诗文题刻,其中以“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天风海涛”、“闽海雄风”、“脚力尽时山更好”等,或笔力雄健,或意蕴精深,是日光岩上的一大文化景观。 近年,日光岩注重环境保护,增添了旅游设施,完善了旅游环境,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成为我国首家通过该标准认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最近,鼓浪屿又被授予全国AAAA景区 →回复
→回复
→回复
百米高台为日光岩顶峰,这海拔92.7米,加上圆台,号称“百米高台”。淋浴天风,倾听海涛,眺望远处,水天一色,令人忘却人世间的诸多烦恼,全身心地融入这优美和谐的世界中去。到日光岩旅游,妙就妙在;不单单用肉眼看景,而应该用心灵去感受,做一番彻底的神游。看脚下的鼓浪屿,各种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好象从这钢琴之岛上弹奏出来音符,凝固成一曲最浪漫的旋律。这是一座神奇的岛屿,在这里的每一栋典雅的楼房里都有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往北看,红色、圆穹顶部的建筑十分明显,那就是鼓浪屿最有名的“八卦楼”稍离我们近点的,这竖着十字架的建筑,就是闽南最有名的大教堂“三一堂”。再往前看,鼓浪屿隔鹭江与厦门相望,这里的特色建筑与厦门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截然不同,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将我们留在东西文化强烈撞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中。举目西望嵩屿电厂的烟囱高高耸起,著名的海沧开发区就在眼前,通过新建的海沧大桥与厦门连成一体。朝南看,对面就是漳州的中银开发区,南太武群山起伏。朝东望,远处有吴屿、青屿、大担 小担、大金门、小金门诸岛,越过海峡,就是台湾。 古避暑洞是个很有特色的山洞,两旁石壁支起从天而降的花岗岩巨石,给人泰山压顶之感,十分险峻。上面“古避暑洞”四个字是清末台湾文人施士洁题写的。石洞明亮干燥、通风清爽。穿过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撑起细细腰骨,把岩石当作凉台,名叫“伞亭”可供游客遮阳避雨。旁边的岩石顶,有一个仙人洗脚的石盆,长年累月盛着水,一旁还有仙人的脚印。其实,“仙人印”、“洗脚盆”都是海浪冲蚀而成的海蚀地貌,在遥远的地质年代,这里还处于海浪的冲蚀下,后来由于地壳上升,于是这些海蚀地貌就出现在山顶上了。 →回复
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 站在日光岩山门处,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左侧为"鹭江第一",前者系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这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后者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钅咸所写,两者靠近,字迹相当,林钅咸署名特别大,游人常误为二者皆是林钅咸所题,其实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说是对日光岩的风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 进入山门,便是日光岩寺,重修于明万历年间,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日光岩寺是一块巨岩覆盖的山洞,称"一片瓦",因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冉冉升起,该寺首先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因而得名,后来日光寺又改名为"莲花庵"。这是明正德年间建尼姑庵而更名的。 从莲花庵向上前进,有"九夏生寒"、"鹭江龙窟"两处题刻皆在石巷旁,石巷乃两块森然壁立的高大岩石夹峙而成。因高大丛树遮荫,长年累月阴湿,夏天凉风习习,令人顿生几分凉意。 龙头山寨。从石巷上进,便是龙头山寨。这是郑成功在此山上屯兵时遗留下来的寨门,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题诗一首:"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寨门右侧有"宛在亭","宛在亭"下有一巨石,上端平坦,高15米,宽6米,坐南朝北,与厦门隔江相望。巨石下方刻有"闽海雄风"四字,苍劲有力,右上方有"郑延平水操台故址"字样;另一石刻郑成功五绝诗一首:"礼乐依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这是郑成功手书行草,后人于1918年拓印刻上的。 在"闽海雄风"附近,还有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题刻"脚力尽时山更好"七个大字,笔法俊逸潇洒,自成一格,意在鼓励游人奋力攀登,更上一层楼,风光在顶峰。 古避暑洞。从寨门拾级而上,有两块巨岩相互倾斜而成"人"字形洞穴,称"古避暑洞",洞宽五丈见方,两端洞口相通,洞顶上方有清代台湾诗人施士洁的隶书"古避暑洞"石刻。夏天,洞内清风徐来,凉风袭人,委实为游客逗留片刻的好地方。 洞左边的岩顶,有一个"仙人"洗脚的石盆,长年累月积水,近旁还有"仙人"的"脚印",其实乃海蚀地貌的一种。 日光岩顶。《日光岩铭》曰:"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 现在我们攀上天梯,跨过天桥,来到日光岩顶,岩顶平台不大,四周环绕栏杆,就象一只升入天空的"吊篮"。游人登临,看云天近在咫尺,凭栏放眼,纵目远眺,厦门岛外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帘。 俯视摩天大厦,如在脚下, 仰观辽阔天空,苍穹浩渺; 环顾碧波万顷, 海轮航行其中,破浪而去; 气势之雄伟,令人心潮激荡, 故游人来到日光岩,必登岩顶而后快. →回复
百米高台为日光岩顶峰,这海拔92.7米,加上圆台,号称“百米高台”。淋浴天风,倾听海涛,眺望远处,水天一色,令人忘却人世间的诸多烦恼,全身心地融入这优美和谐的世界中去。到日光岩旅游,妙就妙在;不单单用肉眼看景,而应该用心灵去感受,做一番彻底的神游。看脚下的鼓浪屿,各种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好象从这钢琴之岛上弹奏出来音符,凝固成一曲最浪漫的旋律。这是一座神奇的岛屿,在这里的每一栋典雅的楼房里都有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往北看,红色、圆穹顶部的建筑十分明显,那就是鼓浪屿最有名的“八卦楼”稍离我们近点的,这竖着十字架的建筑,就是闽南最有名的大教堂“三一堂”。再往前看,鼓浪屿隔鹭江与厦门相望,这里的特色建筑与厦门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截然不同,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将我们留在东西文化强烈撞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中。举目西望嵩屿电厂的烟囱高高耸起,著名的海沧开发区就在眼前,通过新建的海沧大桥与厦门连成一体。朝南看,对面就是漳州的中银开发区,南太武群山起伏。朝东望,远处有吴屿、青屿、大担 小担、大金门、小金门诸岛,越过海峡,就是台湾。 日光岩景点里有一些石雕字,它们都有自己的意义: ·鼓浪洞天 日光岩东面巨石匾:有三幅楷书题刻,一幅横题“天风海涛”在上端;其下二幅直题,右为“鼓浪洞天”,左为“鹭江第一”。 “鼓浪洞天”每字高约1.20米,宽约1.OO米,左侧有楷书小字款跋三行,惜已风化,可辨读者为:“明万历元年春丹阳少鹤丁一中题并书。同游者/梅岩王霖□南欧□隐、□山傅钥/儒士黄俊明、曾一贯、曾一唯、陈建明、曾鸣凤、洪油、洪沧。”此题刻镌于1573年,是日光岩年代最早的题刻。 ·龙头山 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侧的岩石上,系1919年黄钟训行楷横题“龙头山”三个大字,其下直行跋语:“此山俗称岩仔山。考/厦志:‘龙头山即日光/岩,亦曰晃岩。明池直/夫有晃园,极花竹之/胜。’爰泐石以存旧称。/民国八年,黄仲训识。”字幅高2.4米,宽1.50米。 ·晃岩 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前的巨石上有楷书横题“晃岩”二大字,系19I6年朱兆莘所书。每字高0.60米,宽0.50米。其左边有数行跋语,大部分已风化磨损,令据1984 年厦门市政协文史委所编《鼓浪屿石刻》录之为:“日光岩又称晃岩,郑成功屯兵于此□□日□山之□□□□日光兮□□称示不忘本也。中华民国五年三月二十三日安□□□朱兆莘留题”。 朱兆莘,广东人,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获硕士学位。原任上海高等审判厅厅长。1914—1916年由北洋政府外交部派任鼓浪屿会审公堂委员。后调任驻英国大使。 ·蔡廷锴诗刻 位于日光岩郑成功龙头山寨寨门遗址前的石岩上,系1933年蔡廷锴楷书直题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后附跋。字幅高1.20米,宽1.40米。诗云:“心存只手补天厂,/八闽屯兵今古同。/当年故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跋语为:“此岩为明郑成功将军/屯兵举义之地,每一登/临,辄思前贤,爰题数言,/以志不朽。/蔡廷锴题,二十二年。”“蔡廷锴题,二十二年”这二行字“文革”中遭受破坏,其后根据旧照片的笔迹重新勒石,已非原貌。这首诗是蔡廷锴当时登日光岩所作,既是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深情怀念,又是作者自己投身抗日救国的内心写照。 蔡廷锴,字贤初,广东罗定人。曾任第十九路军军长、副总指挥。1932年率部参加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痛歼来犯的日本侵略军。旋奉调入闽。1933年,与蒋光鼐、陈铭枢等爱国将领发动反蒋抗日联共事变,史称‘闽变”。 ·蔡元培诗刻 位于日光岩龙头山寨寨门遗址东北侧的岩石上,系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蔡元培1930年行书直题的一首七言绝句。字幅高约1.15米,宽 0.60米。诗曰:“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降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诗后署跋、款:“中华民国十六年一月来此凭吊,/十九年十二月应李汉青先生之请补题。蔡元培。”这首诗歌颂郑成功叱咤风云的军事才能和觥觥不可磨灭的民族气节。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1927年曾来厦门,在登临日光岩凭吊郑成功遗迹时写成此诗。 ·鹭江龙窟 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的巨石上,与“九夏生寒”题刻毗邻,系1920年前后张大河行书直题“鹭江龙/窟”四个大字,末尾款“云溪张大河”。字幅高3.20米,宽l.60米。厦门古称鹭江、鹭门或鹭岛、鹭屿,厦鼓之间的海峡称作鹭江。厦门岛的虎头山与鼓浪屿的龙头山隔江对峙,自古民间就有“龙虎守厦门”的美谈。清代道光《厦门志》记载日光岩‘俗名龙头山”,民间相传此山岩是蛟龙栖息的地方。这幅题刻寓有赞美厦门龙蟠虎踞气象之意。 ·九夏生寒 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的巨石上,系黄仲训行书直题“九夏生寒”四个大字。字幅高3.20米,宽0.65米。左下侧署款“銕(铁)彝书”。古人称夏季九十天为九夏。此地岩高树古,海风阵阵,盛夏至此,顿觉凉爽。”铁彝”是黄仲训的名号,他于1918年在日光岩建成瞰青别墅,题刻当是同年所书。 ·古避暑洞 位于日光岩半山腰,有几块巨石叠成的一个自然石洞,洞日之上有施士洁隶书直题“古避暑洞”四个大宇。每个字高约0.60米,宽0.90米。左侧楷书署款:“施士洁题。”这里长风浩浩,历来是人们夏天避暑的好地方。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后,施士洁愤而举家内渡,先后寄居于泉州、厦门等地。这幅题刻当为此时所书。 施士法,名应嘉,字法航,晚号耐公,台湾台南人。清光绪年间进士。在台湾盛负诗名,与邱逢甲等并称台湾四大诗人。 ·与日争光 位于日光岩山顶巨岩的岩壁上,系1935年朱熙楷书直题“与日争光”四个大字,每字高约0.70米,宽约0.65米。左边楷书题款:“民国二十四年三月,汉寿朱熙。” 朱熙,湖南汉寿人。 ·闽海雄风·郑延平水操合遗址 位于日光岩远而亭后侧龙头山寨寨门遗址北面的巨石上,系1918年李增霨楷书直题的“闽海雄风”四个大字。每字高1.80米,宽1.54米。左边楷书题款“戊午重九日古滇李增霨题”。此石刻右上方另有楷书直刻“郑延平水操台遗址”一行,其左边署款:“民国七年戊午黄仲训书。”日光岩是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举义屯兵的地方,山上至今仍保存有寨门等遗址。相传郑成功当年在此石刻所在的巨石上筑水操台指挥水师操练。 李增霨,云南蒙阳人。举人出身,清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任泉州府尹。擅长书法。 ·光复台 位于日光岩最高的巨岩朝西的岩壁上,系1931年胡汉民的隶书横题“光复台”三个字。字幅高0.60米,宽2.00米。左侧行楷小字直题“民国二十年六月”,右侧署款“胡展堂”。 胡汉民,字展堂,广东人,曾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长等职。 ·曲径通幽 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侧的巨石上,系1918年黄抟扶楷书横刻“曲径通幽”四个大字。字幅高0.65米,宽2.88米。右楷书直行“戊午秋日”,左侧三行楷书直行署款:“黄抟扶/书,时年七/十有一。”“曲径通幽”形容日光岩的景观特色,引人入胜。 黄抟扶,字通林,号祝堂,福建泉州人。清同治年间进士,闽南著名书法家 ·重怀旧垒 位于日光岩东北麓的巨岩上,系1918年前后朱以德隶书横刻“重怀旧垒”四个大字。字幅高1.00米,宽5.20米左侧行书直款:“临海朱以德题”。“旧垒”指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日光岩抗清复台的遗址。厦门白鹿洞寺有民国七年(1918年)朱以德的题刻,此题刻当为同时之作。 ·淡云题瞰青别墅诗刻 位于日光岩北麓的巨石上,系1919年前后杭州僧人淡云隶书直题的七言律诗一首。字幅高4.80米,宽1.15米。末署款:“銕(铁)夷居士桑正。杭州衲谈云。”诗云:“探幽何惜摄僧衣,危立峰巅势欲飞。一壑松/风禅影瘦,三春苔雨石头肥。天留岛屿供游/骋,君亦江湖脱*鞿。险处煅吟奇得句,投诗/重款主人扉。” ·庄善远和远而亭原韵诗刻 位于日光岩北麓的岩壁上,系1919年前后庄善望和黄仲训远而亭诗原韵所题的一首七言律诗,行楷直刻。字幅高3.20米,宽1.40米。左侧款跋:“敬次/瞰青主人远而事韵。晋江庄善望。”诗云:“筑垒乌衣学意而(原注:厦为古乌衣国),江山风月画中/诗。菊花三径浮樽酒,香草高轩富鼎碑。/谈笑鸿儒座常满,狎游鸥侣水之湄。吟/成好句惊神助,欹枕西堂怅别离。” 庄善望,福建泉州人,近代诗人。 ·狂波千顷 位于日光岩现郑成功纪念馆陪楼(旧名瞰青别墅)西南侧的岩壁上,系1917年蒋拯行指直题“狂波千顷”四个大字。字幅高4.00米,宽1.40米。左侧附行楷直题跋、款3行:“丁巳之秋,余奉命率舰驻厦,获交黄仲训先生。先生卜筑鼓浪屿,/清幽高旷,擅邱壑水木之胜,开轩面海,波澜渊浩,诚巨观也。余暇辄过/从,三载无间。爰贡数言,藉识鸿雪。己未晋安蒋拯镌石。” 蒋拯,时为北洋海军舰队的舰长。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