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浙江 → 绍兴 → 印山越国王陵 → 概况 |
|
位于绍兴市区西南12公里,距离书法圣地兰亭约1公里的印山,因其平面略呈方型,立面高耸似印,俗称印山,王陵距今约有2500年时间,其规模之大,结构之殊,营建之讲究,举世罕见,国家文物局领导曾以“北有秦宫,南有印山”对其价值作了高度评价。 印山四周隍壕保存十分完好,全长一百余米,封土高10米,平面呈“甲”字形的墓坑平面,四条呈直角形的壕沟十分清晰规则地分布于大墓四周外围,墓东西向而建,全长达100余米,墓坑南北宽20米,深20余米,四周为陡峭石壁。经1997年考古发掘,墓室,分前、中、后3室, 用巨木铺筑,三面髹漆。中室有大型独木棺一具,长6米余,宽1.1米,高0.4米。 木椁为人字形,通体长40米,由高8米,粗68-80厘米的巨木构建而成。巨木斜撑,木椁上铺140层树皮,覆以1米厚木炭层,上盖青胶泥,分层夯筑,再上为封土层。古时曾遭盗掘,但仍保存了许多具有极高文物价值的珍贵文物如:战国时期玉器、石器、青铜器、木器等文物40余件。 印山越国王陵结构独特,规模宏大,世所罕见,与《越绝书》所载“木客大冢”相吻合。它进一步证明了绍兴在越国历史发展,越文化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它充分反映了越国文化的绚丽灿烂。印山大墓的发掘已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其独特的结构和形状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一处千载难逢的旅游资源,将在对其充分保护进行合理规划基础上建立越国王陵区和越文化博物馆,将印山建成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区。
交通:火车站乘旅游观光巴士西线或长途客运中心乘3路车直达 门票:18元 →回复
位于绍兴城外10公里兰亭镇境内的印山,由于此地与《越绝书》记载的春秋时期的“木客大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而被专家推测为越国王室墓冢。1996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的专家和当地的文保专家在顺道查看这里时,发现了大量的青膏泥、木炭、椁木碎片和明显的盗墓痕迹。沿着盗洞下到15米深的洞内进行考察时,发现了厚达13米的人工夯土层,堆积 1米、质地细密坚实的木炭层和竖立状设置的巨木。惊人的发现使国家文物局决定立即进行抢救性开发。经过两年的发掘,1998年,印山大墓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不仅被誉为“江南第一大墓”,而且被人们以“北有秦陵,南有印山”的评价与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又经过两年的精心规划和景区建设后,到2000年 9月28日才正式向世人开放。 拾级登上印山,走进透明的展示厅,一座“甲”字形的陵墓就出现在眼前。越王允常同他的儿子勾践一样,是越国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国王,在他的治理下,国力由弱变强,不断向外开拓疆土,曾与东南另一强国吴国抗衡。印山王陵内形制奇特的木椁室、巨大的独墓棺、高超的防腐技术和完整的隍壕设施,都充分显示出了这位墓主人不凡的身世。 幽深的墓道长达54米,巨大的墓坑长32米,以长方形巨木构成的长条三角柱形木椁室,是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的、有别于以往矩形形制的三角形木椁,而且是一棵完整的树木制成的独木棺,结构特殊,营建讲究,令人叹为观止。因历史上 7次遭盗,没有发掘出人们期待的兵器、乐器、饮器,没有任何文字遗存,也未找到墓主尸骨留下的痕迹,但印山大墓整理出的玉器、石器、青铜器、漆木器以及编织物等珍贵文物40余件,依然以其精致、古朴的古越风情,在幽暗中熠熠生光。 静立在陵墓前,阳光透过有机玻璃撒下五色的光圈,不免有种时光凝滞,恍若隔世之感。的确,一些至今未解的历史之谜让这座千年古墓依旧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巨棺内为何没有尸骨留下的任何痕迹?王陵内盗洞斑斑,究竟有多少文物被盗?陵内数百根重达上千公斤的巨木从何而来,又如何运入?当时的人们运用什么工具将它们切割得如此规整又紧密无缝?整个墓坑是从山顶岩层向下挖掘而成,共挖去 1.6万立方米的石头,在缺乏铁器的青铜时代,印山王陵又如何挖掘而成?这些问号将带给每一个参观着久久的回味。 →回复
电话:0575-4602771 传真:0575-4607222 位置:浙江省绍兴市兰亭镇 E-mail:[email protected] 票价:18元 (票价如有变动,请以景区发布为准) 印山越国王陵位于绍兴兰亭镇里木栅村,著名古迹名胜兰亭的附近,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印山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00米,高26米,略成方形,外形极似印章,故有印山之名。这里群山拥翠,绿水环绕,一片灵秀之地。印山的发掘实属无奈,在发现已有人盗墓的形势下采取的保护性措施。但在挖掘以后发现这里是古越国君王的一座墓葬,最后被国家认定为1998年的中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印山越王陵所以非常有考古价值,非但是因为这是一座2500年前的古代坟墓,而且它的全木质结构、三角形的墓室、厚厚的木炭层保护措施等,都成了考古学界深感兴趣的课题。到目前为止,虽然人们尚不能肯定墓室的主人是谁,但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其规模、气势和形制为国内所罕见,是浙江省继河姆渡、良渚文化遗址后的重大考古发现。 印山越王陵的发掘,还给研究历史的人们提出了一个悬念。在印山越王陵东西两侧一字排列的小山包,被认为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坟墓,那么,此地就不只是孤寂的一座越王陵,而是越国的一片王室墓葬区。如此,这对研究扑朔迷离的越国历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印山四周山势平缓,环境清幽,以越王陵为中心的旅游区已初具规模。 交通概况: 火车站乘旅游观光巴士西线或长途客运中心乘3路、303路车直达。 友情提醒: 开放时间:8:30—17:30 →回复
拾级登上印山,走进透明的展示厅,一座“甲”字形的陵墓就出现在眼前。越王允常同他的儿子勾践一样,是越国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国王,在他的治理下,国力由弱变强,不断向外开拓疆土,曾与东南另一强国吴国抗衡。印山王陵内形制奇特的木椁室、巨大的独墓棺、高超的防腐技术和完整的隍壕设施,都充分显示出了这位墓主人不凡的身世。 幽深的墓道长达54米,巨大的墓坑长32米,以长方形巨木构成的长条三角柱形木椁室,是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的、有别于以往矩形形制的三角形木椁,而且是一棵完整的树木制成的独木棺,结构特殊,营建讲究,令人叹为观止。因历史上 7次遭盗,没有发掘出人们期待的兵器、乐器、饮器,没有任何文字遗存,也未找到墓主尸骨留下的痕迹,但印山大墓整理出的玉器、石器、青铜器、漆木器以及编织物等珍贵文物40余件,依然以其精致、古朴的古越风情,在幽暗中熠熠生光。 静立在陵墓前,阳光透过有机玻璃撒下五色的光圈,不免有种时光凝滞,恍若隔世之感。的确,一些至今未解的历史之谜让这座千年古墓依旧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巨棺内为何没有尸骨留下的任何痕迹?王陵内盗洞斑斑,究竟有多少文物被盗?陵内数百根重达上千公斤的巨木从何而来,又如何运入?当时的人们运用什么工具将它们切割得如此规整又紧密无缝?整个墓坑是从山顶岩层向下挖掘而成,共挖去 1.6万立方米的石头,在缺乏铁器的青铜时代,印山王陵又如何挖掘而成?这些问号将带给每一个参观着久久的回味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