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新疆 → 吐鲁番 → 沙疗所 → 概况 |
|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隶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中国国科学院直属的12个植物园之一,是西北干旱荒漠区惟一的一个沙漠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最低的植物园。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10公里,海拔-95-76米。园址坐落在吐鲁番盆地腹部的恰特喀勒、艾丁湖和亚尔乡三个乡之间约6000公顷的风蚀流沙区内,有大面积的风蚀雅丹地貌,平坦流动沙地及新月形沙丘地貌类型,被流沙湮埋的故城废墟及闻名于世的干旱地区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这里是世界第二低地,素有“风库”、“火洲”之称。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数为26.8天。最多达68天,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风沙流动速度居全国之首;年平均积温为13.9度。极端最高气温47.62度,极端最低气温-28度,夏季沙面温度超过80度,年平均降水量16.4毫米,年蒸发量2837.8毫米;年平均湿度41%;年日照时数3049.5小时,日照百分比为68%;年总辐射量为139.5千卡/平方厘米。 沙漠植物园建于1976年,占地34公顷,该园以固沙植物引种驯化和扩大繁殖为主,还兼沙害防治研究、沙漠植物普及教育、观赏旅游等功能。 这里现已引种栽培沙漠植物近500种,隶属于72科、247属,其中,荒漠珍稀濒危植物43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专类园有沙漠植物分类标本园、柽柳专类园、民族草药圃、荒漠珍衡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荒漠野生花卉区和珍贵观赏树木区。园内,实验室、动植物标本室、种子室、陈列室、接待室、会议室、情报资料室、餐厅、车库、档案室和微机室的建立,为国内外学者和游人来站从事研究和参观访问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经过多年的积累,标本室藏有植物腊叶标本1万余份,动物标本100余份,种子标本1000余号;科研文字档案60卷,各种图片资料近6000张〔份〕,图书资料室有各种期刊图书3000余册。 植物园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与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密切相关。它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驯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地行科学普及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养,以及旅游和休憩的最好场所,同时还为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窗口。
位于吐鲁番市胜亚乡,东距吐鲁番市约9公里,有公路通达,交通十分方便。海拔72米。 沙疗,即沙埋疗法,是吐鲁番劳动人民利用当地独特气候、地理条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吐鲁番盆地夏季气候干燥、炎热,沙疗对一些慢性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偏瘫等的治疗效果较好。沙疗场地系风成固定沙丘,长约200米,宽60-80米,比高8-10米。据多年气象资料,每年6月5日至8月20日,吐鲁番高温、干热,白天气温高达38-42度时,表层沙温高达75-82度。每天北京时间5点后,沙堆10米深处的沙温仍在60-80度之间。沙埋疗法,就是将病体部位埋入沙中,利用阳光、干热、压力、磁力〔沙疗所沙比外地沙含磁矿高9倍〕的综合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民间治疗方法。 沙疗所成立于1972年,为吐鲁番市维吾尔族医院设立,是为沙疗患者提供医疗咨询、治疗、疗养及食宿的专门机构。已建成有医院、招待所等设施,现有职工16人,其中医务人中6人,拥有800个床位,最多接待患者900多人,在群众中影响较大。 沙丘周围为农田及部分荒漠灌丛,沙丘高出地面8-10米,可充分接收太阳热能。沙丘旁边建有饭馆、简易休息室,可随时为患者提供食宿方便。 为旅游所用,吐鲁番沙疗所已被开辟为一个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沙疗。 埋沙疗法 沙疗即埋沙疗法,是西北内陆沙漠地区人民利用当地的独特气候条件治病的一处创造,用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等,据说有效率达90%以上。吐鲁番市西北16公里处,有两座黑灰色大沙丘,是理想的沙疗地。当地地温高。黑灰色沙丘热量高,沙中富含矿物质,埋沙时沙粒对身体有摩擦作用,所以专家认为这是一种集热疗、磁疗、按摩于一体的综合理疗法。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