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民主路万寿巷。在原隋建的开元寺内。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原为七级砖塔,高10丈,用以保存和尚焚化后的舍利子。现塔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建,通高13.22米,为喇嘛式三级砖塔。塔基四方,四面有券门贯通,四门额两侧分刻八大金刚之名;东为“赤声”“火神”, 南为“净水”“持炎”, 西为“紫贤”“随求”。北为“除灾”“辟毒”。第二层呈八角形须弥座;第三层为宝瓶形,东面开有舍利人口;塔顶五圈相轮,冠以宝珠顶,造形古朴。开元寺最后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但舍利塔至今完好。塔身内尚有明代舍利子,系陶罐盛装。该塔原为白色,抗战时因防空袭而一度改为灰色,现为浅灰色。塔前原有金刚经碑刻, 传为唐褚遂良所书, 可惜碑文被乾隆年间临桂典史严成坦铲掉, 现仅存碑首纹龙及无字碑身。
kevin_chen(西门) |
2005年11月4日 23点22分 |
评分:10 |
原塔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塔前原有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金刚经》碑,已毁。现存舍利塔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建,为过街式喇嘛塔,这样的塔在青海、桂林有1座。此塔通高13.22米,分塔基、底层、塔身、塔刹4部分。塔基为两层正方形;底层为四方形,四面辟门,中空,相互贯通,有如过街式;门内发现墨书《金刚经》全文;塔身形似宝瓶;塔刹作伞盖形,五重相轮,上置宝珠形铜质刹顶,铸有60字铭文,款署“洪武十八年十月初七日题。”舍利周围原建有开元寺,为南北朝梁武帝在位期间(502-548)修建,有五进,为初唐寺庙的典型结构,是桂林佛教最早的一座寺院。唐天宝九年(750),唐高僧鉴真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来到桂林,在此寺讲经传法1年,盛况空前。后离桂林到广州,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建唐招提寺,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复
haoshelong(松哥) |
2006年9月11日 11点57分 |
评分:10 |
开元寺是桂林历史上的一座名刹,始建于隋代,唐代天宝年间(七四八年),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受阻,辗转来到桂林,滞留寺中一年有余,一年后,鉴真和尚下桂江,经阳朔、梧州、广州北上,从扬州第六次东渡日本,一举成功。鉴真和尚在桂林开元寺这一年,成为桂林佛教史上一大盛事。
多年来,这座神秘的舍利塔,一直淹没在众多的建筑丛中,年久失修;桂林市政府在修建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时,将开元寺重新修葺一新,并将开元寺周围的建筑拆掉,使这座神秘的舍利塔揭开神秘面纱,婷婷立于桂林桃花江畔。
据桂林市文物部门石晓原先生透露,该寺的南面有一舍利入口,内置有明、清时期盛舍利的陶罐十余件,但里面是否藏有罕世舍利,至今仍是个谜。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