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北京 → 门头沟 → 灵山西藏博物园 → 概况 |
|
灵山西藏博物园坐落在位于灵山山麓海拔850米处的一座生态科教园中。这就是北京灵山生态科教园,建于1997年,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有一定科学文化内涵的,有生态旅游功能的绿地。 该园除了灵山西藏博物园外,还有另外的几个部分:进行生态科研的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从事生态教育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和北京市团委青少年生态环保学校。 灵山西藏博物园里座落着别具特色的小木屋、小藏房和藏式帐篷,阡陌的引种试验地中有一丛丛的高原树木花草,还有即将建造的灵山生物多样性标本馆、生态电教中心以及华北山地树木园等。 博物园是一片生态旅游的绿色园地。古树绿荫、溪水潺潺、碧草山花,可以参观游憩、读书品茗,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从而增强保护自然的使命与素养。 博物园还是一座生态教育的园地。多种多样的生态环保教育内容与形式,使青少年在课堂、在展室、在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学习、参与,寓教于乐,体现“爱我中华,爱我山河,保护地球,造福未来”的宗旨。 除了这些,西藏博物园更是一个弘扬民族团结的园地。灵山——北京的“珠穆朗玛”,亚高山草甸风光,与西藏高原“天生”的亲缘相联。园内藏式的建筑,展室中高原景观与资源的图片实物,以及人文风情展品等,辅以悠扬的藏族音乐,是西藏自然的“窗口”,首都与高原的绿色的纽带。
景点内容包括:灵山小木屋:为森林生态旅游服务;生态教学楼:内设灵山生物多样性展室和西藏展室,作为了解灵山和西藏的窗口,并提供住宿;引种地及原野:供参观和感受自然;藏式建筑;小水域一处。 本景点主要为过往游客提供一处以感受自然为主的、具有西藏风情和生态科学内涵的场所。 徐凤翔 1978年—1995年在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1995年退休后在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 徐凤翔教授从事森林生态、高原生态的教学科研工作达45年。理论专著方面成果丰厚;环保教育方面贡献突出;对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作出了独特的成绩;晚年更在北京灵山创建了一片生态科研环保教育及介绍西藏的生态绿色文化基地,对青少年进行生态环保教育。 徐凤翔教授在年近半百时志愿进藏,连续18年在西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藏汉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重视西藏环境与资源的实践教育,亲自带领学生跋山涉水深入林区考察西藏高原,是学生极为爱戴的教师。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南京市劳模、江苏省劳模、西藏优秀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徐凤翔教授考察了全国20个省区65个主要林区,为揭示我国林区资源优势与现状,保护森林环境和自然资源,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当她担任中美合作的珠峰自然保护区教学时,急病开刀住院期间,在病床上录音教学10多节课,学员和外国朋友深为感佩。 徐凤翔教授创建了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考察了西藏20个重点林区,野外考察行程13万余公里,常遇各种险情不胜枚举:高山缺氧、塌方、断路险桥、溜索,有时身患恶性痢疾、高烧昏迷,一天400多条蚂蝗附身等等。她发现与保护了若干有价值的林木,并将西藏自然景观和珍稀资源向国内外介绍,由此引起关注并加以保护。藏族老乡亲切地称她“辛娜卓咯”(汉语“森林女神”之意)。 徐凤翔教授退休后又开始了生态环保事业的新“天地”。在北京灵山她创建了一座生态环保科研教育和介绍西藏的基地。她与生态所的人员及志愿者们在两三年内,将一片荒草坡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园地,被社会人士共同认为是:具有藏民族特色的,有生态教育内涵的,有高品味文化氛围的、净化、美化的绿地。在灵山地区以至华北山地具有生态绿化环保的示范作用。 徐凤翔创建的这片基地成为灵山的一大景观,提高了灵山的知名度,促进了灵山的旅游开发与经济效益,推进了附近的农村脱贫致富。徐教授以“爱我中华,爱我河山,保护地球,造福未来”为宗旨,面向社会游客,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多种形式的生态环保教育,接待了各方人士数千人。 她著的《西藏波密高蓄积量云杉林的生长结构与生物量的研究》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西藏色季拉山林区生态植被类型及其利用与保护》获 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研究》获中国第十届图书奖; 《中国西藏山川植被》获华东地区图书二等奖。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