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皤滩古街以其十分独特的龙形结构引来不少国内学者。这条古街长达2.5公里,新建的街道已将它拦腰截断,分成上街、下街两段,下街模样依稀,上街则保存完整,大量的古迹也集中在上街。
luxue(小雪) |
2005年9月17日 17点57分 |
评分:10 |
浙江仙居。朱姆溪、万竹溪、九都坑溪、黄榆坑溪,汇入永安溪。五溪交汇之处,便是皤滩。皤滩意为“白滩”,得名于河滩上遍布的白色鹅卵石。皤滩古街形似一条龙,街道全部由鹅卵石铺就,在阳光照耀下,一层一层荡漾开,恰似龙在水底游走,龙鳞闪闪发光。便捷的水陆交通,较多的人流,使皤滩很早就成为一个商埠中心。商贾往来,舟午交替,造就了皤滩的商业繁荣。穿行古街,泛着油渍的门板,门前闪着亮光的石凳,让人顿生沧桑之感。如今的皤滩,水运衰落,古街也随着衰落,“龙”型古街,连同曾经门庭若市的豪门大宅,逐渐被岁月无情的抛弃,只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曾经的辉煌。皤滩,一个用鹅卵石铺地的繁华集市,如今只留下鹅卵石般耐磨的遗迹。 皤滩见证:所有的辉煌都会过去,怎样的繁华终会落幕。
→回复
kevin_chen(西门饮马) |
2006年1月19日 22点09分 |
评分:10 |
皤滩地处浙江省仙居县西部河谷平原,距县城23公里,居永安溪中游。永安溪贯穿仙居县全境,东抵临海市(县级)椒江入海,是台州市最重要的主干河之一。
皤滩段恰是朱姆溪、万竹溪、九都坑溪、黄榆坑溪等至永安溪的汇合点,溪面宽阔,盛水期十多只大木船可同时下行;上溯可改旱路经邻乡横溪,登苍岭古道,抵缙云、金华,乃至内地赣、皖诸省……在肩挑船载的时代里,皤滩占据着方圆几百里的地利。
当地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皤滩原为河谷平原中凸出的一块滩地,因满布白色鹅卵石,得名“白滩”,隋时始有固定渡口,称“白滩渡”。
入唐,附近村寨的人们拾来木头、石块,在渡口边上垒成摊铺,做点过往渡客的小买卖,慢慢地形成不定期的早市与晚市。这些早期的小贩们整天将摊子搬来搬去,“白滩”于是成了“搬滩”。商埠雏形就在这烦人的“搬滩”中萌芽了。尝到利润甜头的人们,顺着永安溪曲曲折折的东西走向,在滩地上盖房造埠,至五代时初成龙形街衢,入宋称为“皤滩市”。
皤滩的龙形古街成了不解之谜。人们各从本行出发,以地势、防盗等角度揣测先人动机,解释较多的当数“勘舆”说:古人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皤滩在水之南,原为“阴”地,故以极阳之龙、至尊之九,曲而成形,是求阴阳调和、人财两盛。
方家之说,姑妄听之。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街中“龙口舌”前的几块唐明石碑,记录的都是每年夏天溪水大发,冲走木桥,龙街上的商人们便出钱筹渡,免费供过路人等来往。明碑字迹尚清晰,刻有两种捐资方式:×××助田二亩二分×××助钱七千文……
当然,支撑着商人们热衷公益的,是皤滩扮演的水陆埠头角色———古街上几百家的店铺长期吐纳中转着东来西往的盐、布匹、瓷器、山货等,最兴旺时,溪面日停靠商船500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皤滩积累了巨额利润,挨挨挤挤的商埠、华宅间,嵌满了茶楼、酒肆、当铺、书场、赌场、妓院……
→回复
xunxiaoxue(雪落无声) |
2006年8月24日 18点07分 |
评分:10 |
皤滩古镇位于仙居县城西约25千米处。早在公元998年前,这里就因水路便利成为永安溪沿岸一 个繁华的集镇。经过了千年的风云,千年的沉淀和积累,皤滩仍保存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的"龙"型 古街。街旁唐、宋、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气势宏伟、布局精美 的“三透九门 堂”,朱熹送子就学过的桐江书院和曾获得中国艺术展览会金奖、第四届国际博览会金奖的针刺无 骨花灯,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让你体会到千年文化的内涵。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