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仙岭石城位于南北湖西首,夹于南、北木山之间。古城堡南北长72.4米,东西宽41.3米,高5.5米,石城周长不到一公里,故又有“天下第一小城”的美称。
据明朝《续澉水志》记载:“谭家山,在永安湖西,有高岭,过此入海宁县界,乃南唐道人谭峭得道处。”至今尚存仙人脚、石浴缸等有关谭仙的遗迹。谭仙岭海拔96.7米,地处海盐、海宁两县交界处,历史上曾是海盐通往海宁、杭州的古驿道及驿站,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嘉靖年间,抗倭劲旅戚家军驻防谭仙岭,在谭仙岭及其附近遍设案堠,置烽火台,派兵驻守,以“了海洋船,火报声息”,使倭寇骚扰沿海一百六十年终未能攻破澉浦城。海宁卫指挥徐行健曾率兵在谭仙岭一带浴血奋战,日夜不懈。
明朝末年,黄宗羲带领军队抗清,从浙东渡海北上,也曾经在谭仙岭驻军。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命巡抚刘韵珂在谭仙岭要隘处修筑石城,内有炮台二座,官厅五间,营房十间。
现在这座城堡是1989年由县政府拨款重新修复的,重建了箭楼、斗姆殿,塑起了徐行健雕像,并陈列了道教六十元辰、群仙观及游客参与性较强的一些民族性节目。寓道教文化、民族文化于一体。
在城墙西侧有一大石,上有一草鞋脚印,长50厘米,阔17厘米,相传南唐道家谭峭在谭仙岭炼丹,著述“化书”,得道成仙飞升时所留,现在石旁有碑记述此事。 在谭仙岭边有一孟姥泉,泉涌不止。泉水沿日月岗(石浴缸)东流,经明亭至关门咀,折向南,经麂山与南木山之间流入南湖。泉水全长1.5公里,故又名长水涧。涧旁明亭系1991年由澉籍香港人士朱伯衡捐资建造。亭为六角形,亭柱上有“日晕回环山色丽,月华朗照水光登”、“明阳朗照谭仙岭,余晕轻笼南北湖”对联,系钱君�撰并书。
a646591a(江南红豆) |
2005年10月8日 11点54分 |
评分:10 |
谈仙石城位于南北湖风景区西部谈仙岭上,海拔96.7米,是海盐、海宁两邑交界处,也是古代海盐县至省城杭州的孔道。谈仙石城形势险要,左右有两山夹峙,南为南木山,北为北木山,西侧为海宁黄湾诸山,东侧为一长达三华里的山谷,只有一条崎岖小径,可供出入,从南北湖边远远望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谈仙岭又有“江南八达岭”之誉,谈仙岭石城已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命名为“中国最小的石城”。谈仙岭的岭名与谭峭有关(古文谈与谭通)。宋《澉水志》载:上有谭仙庙。相传为南唐道家谭峭炼丹得道之处,至今留有仙人脚、石浴缸、炼丹井等遗迹。 谈仙岭是历史上重要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有关抗御的脍灸人口的故事,明代嘉 靖年间,海上倭寇不断侵扰打劫老百姓。戚家军埋伏鹰窠顶、谈仙岭一带,与倭寇短兵相接,数千倭寇葬身于此。当地民间至今仍流传着戚家军英勇抗倭的故事。 清朝道光年间,倭寇再次烧杀掳掠。巡抚刘韵珂奉命在谈仙岭的要隘修筑石城,名曰谈仙石城,清末渐废。 1989年海盐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历时四载,形制依旧,计南北长72.4米,东西阔41.3米,高5.7米,城上建楼一座,城内之徐行健将军雕像和点将台,城墙中空可储兵。2000年上半年这座“天下第一小城”经各方面专家的测量、公证评定,确认谈仙石城是目前我国最小的石城,入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同年被定为嘉兴市国防教育基地。
→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