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浙江 → 舟山旅游 → 活动 |
|
舟山旅游集佛教朝拜、山海观光、海鲜美食、滨海运动、环境疗养、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多咱旅游功能于一体。
东沙的民间俗文化源远流长,最热闹的要算“出大会”活动,场面之大,蔚为壮观。该活动自民国初至解放初最为流行,一般定在每年元宵节举行。 此日上午,就不断有人从东沙各地涌入镇区财神殿。先在神像前用五牲福礼大祭,然后组成队伍,鸣锣开道,集体游行,整个游行队伍长达几里,参加人员近千人,走走停停,且行且演。最前面是仪仗队,由高50多米,长30米,上书“泰山青府”的帅旗为先导,后面是各色旗幡,有八卦旗、青龙旗、飞虎旗等五颜六色。旗幡后是铳炮队,边走边放鞭炮、焰火。依次是对锣和唢呐队。游行中还表演跳蚤舞,左右两边是一男一女,分别饰扮济公和火神模样,扭扭捏捏,跳跳走走。后面跟着30至40人,皆为年轻力壮爱好武术的汉子,身着古装,扮成铁拐李、何仙姑等诸仙模样,脚上还绑着长木条走高跷,随着队伍前进。中间有许多由童男童女扮演的各类戏曲人物形象,如白娘子、小青、许仙、唐僧、哪吒、善才童子等,一边走还一边唱着调马灯。最后面是“舞龙”长队,金龙上下翻舞,队伍忽短忽长,场面极为壮观。 →回复
沈家门街戏 “街戏”,顾名思义是在街上演戏。它是沈家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每年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演戏活动。 每当春暖花开的阴历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商界为祈求天地神圣保佑世道平安,生意兴隆,为讨好沈家门的居民,于是出资举办“街戏”。 “街戏”主要在中心街区的三岔路口(道头)搭台演出,时间长达10多天,每天1台或2台,日夜2场或4场,依次轮流,密度很紧。 戏班子是从宁波请来的,以演京剧为主,演出剧目众多,且每年更新变动。 每场正剧之前要加演“笃魁”(又称“跳神”、“外官跳”),即一名“财神菩萨”,一手持“朝板”,一手拿“锦片”,有节奏地蹦上跳下,同时翻开一张张写着“恭喜发财”、“顺风得利”、“满载而归”、“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吉利语的“锦片”,演技滑稽好笑。 “戏台”搭置得相当漂亮,尤其那被称作的“龙凤台”大戏台,30来方,台前两根空心大柱高3米,柱面上有精致浮雕又涂上金漆的“龙腾凤飞”图,被灯光照耀得栩栩如生,蔚为壮观。 每处“街戏”在搭台之前要先举行仪式,搭好祭台,摆上祭品,燃起大香巨烛。“柱首”率众跪拜,口中喃喃自语,一般是感谢菩萨的保佑和许愿明年办得更加热闹等言语。在这祭祀中和演出结束后,都要演奏鼓乐,鸣放鞭炮,气氛异常热闹。 →回复
祭奠床神 在古时,人们认为床神是住宅神中的重要神灵之一,同灶神、土地神那样,有公婆两位,称之床公、床婆。旧时舟山的床神信仰十分盛行。现今的一些小岛上还在流行。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起居离不开床。 祀床神时,除了酒和茶外,还有糕果和水果。说是糕果充饥,水果解渴,均不可少。当然,还要在床头、床后焚香,但不燃点蜡烛。这也是特别之处。 祭床的时间,一年一度均在正月十六夜进行。因其他原因祭床的,不受时限。除正月十六外,日常行为中结婚、育儿、生病、丧葬等,都要“祭床”。在海岛,还有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祭床公床婆,舟山人叫“洗床”。这一天要用两只酒杯合拢蒸糯米,米的上端要安放一粒红枣,意为婴儿“早日成长”。待蒸熟后,供在床神前,然后分送给邻居的小孩,俗称“相谅盏”。到了婴儿满月那一天,还要有亲人执祭奠床神的焚香,引婴儿到海滩去与大海结缘。结缘后,仍把床神香插在床头。此俗谓之“大海为床,蓝天作帐”。意味着婴儿长大后,下海不会呕吐,划桨不会晕船。 此外,海岛人生病或丧葬时,也有一套特殊的祭床习俗。如生病,岛人以捧敲打床神,意思就是逐邪鬼出床。如丧葬,到海边去烧床单,意思为叫床神引鬼魂入海。 →回复
舟山船拳是舟山渔区的武术奇葩,是根据渔船船舱面积和船只行驶特点,融合吴越船拳特点而创造的一种拳术,发源于吴越春秋,形成于明清,也是明清时期时期舟山渔区帮会组织之一——“洪帮”特有的拳种。船拳极具海岛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且对强身、护体和全民健身运动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船拳在中华武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原先盛行于河上。船拳根据在河渠纵横交错的水道表演的特点,兼收各派之长自成一脉,形成了似南拳,又非南拳的独特风格。具有体用兼备、内外兼修、短兵相接、效法水战,刚劲遒健、神形合一,步势稳烈、躲闪灵活的特点。进攻时出招敏捷,收招迅速;防御时以手为主,似开似闭,以身为轴,原地转动。船拳十分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运动,步法极重马步,以求操拳时稳健,经得起风浪颠簸。腿部是发力的重点,故十分重视转腰、甩腰、下腰的动作。为进退自如,船拳十分重视马步转弓步,弓步转马步的动作,以体现进则带攻,攻则带躲闪的特点。 由于船拳有强身、护体、御敌的功能,很快传入舟山,深受渔民青睐。最盛时期,几乎个个渔民都练上一套。传说明、清时舟山渔民在抗倭、抗盗斗争中大出风头,一些吃过苦头的倭寇、海盗还战战兢兢地称之为“神拳”。民国初年,定海、普陀、岱山等地都办起国术馆,渔民为健身防体赶往国术馆习武者颇多。学得国术精髓者便将国术中一些拳术,根据渔船舱面面积和船只行驶特点,融化吴越船拳特点,创造了舟山的神拳———船拳。 →回复
鱼祭活动 对于居住在舟山的人来说,在动物崇拜中莫过于鱼的崇拜了。直到现在,舟山人还把鱼作为多子的象征,甚至作为生育神来崇拜,这是因为鱼能大量产子的缘故。在沈家门,现今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男女青年订婚,男方要先送两条即将产子的大黄鱼到女方,女方回礼时再把这两条鱼送回来,而且鱼头要朝着男方家,示意女方嫁到男方“百年到老,多子多福,不再回头”。 在海岛,最具特色的是鱼崇拜中的辟邪行为。如送鱼要成双成对。吃鱼不可随意把鱼翻转,这是因为“鱼翻”意为“船翻”,还要从鱼头吃到鱼尾,示意捕鱼有头有尾,头尾顺利;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渔民们会在船头画上各种鱼旗,画中多为海泥鳅和海鳌旗。鳌足能立四极,被誉为是辟邪的神鱼。而海泥鳅在传说中是东海龙王的外甥,为统管鱼类的鱼皇帝,因此这两种鱼类受到渔民的普遍尊崇。 当代的信仰中,舟山还以鲸鱼为神。在舟山,渔民称鲸鱼为“乌耕将军”。旧时,每年夏汛前后,都会有大批鲸鱼驱赶海豚,横渡舟山海峡,致使鱼群涌至。于是渔民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焚香叩拜,并举行盛大的“鱼祭”活动,场面十分火爆壮观。在舟山的渔民中还有一个鱼俗,就是船出外洋,如果遇到大鱼,便要想它抛撒米粒,赠给船旗,意为恳求鱼神庇护。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