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湖南 → 长沙 → 汉代北津城遗址 → 概况 |
|
位于湘江西岸三叉矶,距市区11.5公里。现存土城墙系夯土所筑,长约1750米,最高处15米,一般高8-10米,底宽20米,并有城门和护城河遗址。外围护城河残宽5-10米。据城墙以南200多米处有成片的汉代墓葬,并发现几处汉代建筑遗址,在筑城的夯土中发现有战国时期的铜器。据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断,此城筑于西汉至南北朝之间。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好是从火车站乘12路(始发)公交车一元,到高叶塘(终点),大约25分钟.高叶塘车站东边转318路公交车(始发)一元,到湖南省商学院的北津学院(终点),大约35分钟.由于要换两次车,路远,时间长,这样一来建都有位子坐. 到湖南省商学院的北津学院(终点),往北走(往大桥方向),大约600米,路西有块石碑"北津城",往西一小路,路北有民房,再往前走400米,即看到汉代北津城遗址. 不过很不起眼,我在周围转了有半个小时,问了几个人,最后是一个当地人带我去的. 汉代北津城遗址只能看,不便爬上,许多草及树.南边是农田.土城下不远建有住房(按规定不能建) →回复
于是我想把它拍摄下来留为资料保存,汉代北津城遗址, 它位于长沙湘江西岸三叉矶,距市区有11.5公里。我是问了几个人才搞清乘车的路线。 汉代北津城遗址很不起眼,我在周围转了有半个小时,问了几个人,最后是一个当地人带我去的。 我来之前是在网上认真查看有关汉代北津城遗址的资料,我先把资料上的内容简介一下,再谈我亲眼所见所闻。 按照文字描述,西汉北津城,名字来源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为长沙古城周围的重要津渡之一。而根据史学家考证,位于三汊矶的古城遗址并非北津城,因为北津城应该在长沙城西北的湘江东岸。 三汊矶的“北津城”很可能是《水经注》中描述的“三石戌”。而地名“三汊矶”很可能是“三石戌”的方言的音误转变而来。 汉代北津城遗址位于湘江西岸三汊矶,望城县谷山乡南冲村与长沙市郊岳麓山乡岳华村接壤处。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城之西北有故市,此即临湘县之新治,县治西北有北津城”。 清同治《长沙县治》载“土城山在河西都一甲三汊矶北,周迥八九里”俨如城廊,四面有路出入,如城门,故呼为土城,其山壁立陡绝,高者五六丈,低亦三四丈不等。 →回复
【北津城遗址】西依谷山,东临湘江,以水为防。整个城址呈三角形,面积约50万平方米。城址西北和西南有一道土筑城墙,长约2100米。夯土城墙南高北低,横断面呈梯形。 南段城墙底宽约14米,上宽约7~8米,高约10米;北段城墙底宽约8米,上宽约4米,高约5~6米。城墙南北两方各有一自然缺口,俗称"北门口"、"南门口"。城墙外环绕一串水塘,当是原护城河的残迹。城内地势起伏不平,有一长片稻田自北门口到城南东折濒江,可能为原来城中水道之遗痕。 1981年以来,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对此处及其周围进行了多次调查和部分试掘,在城墙夯土中及城内城墙附近,发掘出一批战国至西汉初年的遗物,有战国铜?、西汉筒瓦、板瓦、瓦当等。城外北面有一片土冈,冈上发现一批西汉中期的墓葬。 城外西北为望城县谷山山脉,跨城址约1.5公里的两山峰顶之间有一块小坪,俗称"鞍子坪"。在坪中发掘出大批西汉时期的筒瓦和瓦当,坪下山脚处还发现一批西汉墓葬。 城外西南约100米处有孤山一座,俗称"东瓜山"。从山脚至山顶,西汉筒瓦、瓦当碎片到处可见。考古材料证明,此处是西汉时期的古城遗址。是湖南现存最完整的汉代城墙,也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古代土筑城墙之一。 目前还剩下一段土建古城墙遗址,长约1700米。遗址是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正准备把遗址开发为“北津城遗址公园”。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