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江西 → 南昌 → 百花洲 → 概况 |
|
位于市中心“八一”公园内的东湖之中,由北、南、东三个小洲组成,始名于宋朝向子埋填“蝶恋花--咏百花洲”词。 百花洲自古有名,在“豫章十景”中,这里有“东湖夜月”、“苏圃春蔬”两景。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在此建“讲武堂”以习水军。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碑。盛唐诗人张九龄、中唐待人李绅、晚唐诗人杜牧和宋朝诗人辛弃疾等,均留有咏百花洲的诗词文章。 进入“八一”公园,由湖边信步徜徉,穿过石砌雕栏的九曲桥,便踏上了风景秀丽的百花洲。在北洲翠竹掩映之下,群芳簇拥之中,有一座“水木清华馆”,经常展出书画佳作和花卉盆景,把园林艺术和书画艺术融为一体。逶迤的柳堤,连着百花荟萃的南洲,假山之旁的冠鳌亭雄踞一角。垂柳依依的苏堤和百花桥,连接著南洲和东洲,一扇洞开的院门,把游人引进了幽静的“苏圃”。这里原是宋朝一位不愿意做官的名士苏云鲫的隐居之所。
位于市中心“八一”公园内的东湖之中,由北、南、东三个小洲组成,始名于宋朝向子埋填“蝶恋花--咏百花洲”词。 百花洲自古有名,在“豫章十景”中,这里有“东湖夜月”、“苏圃春蔬”两景。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在此建“讲武堂”以习水军。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碑。 盛唐诗人张九龄、中唐待人李绅、晚唐诗人杜牧和宋朝诗人辛弃疾等,均留有咏百花洲的诗词文章。 昔日,百花洲附近的居民多在水中植白莲,岸旁栽杨柳;四周房舍,参差错落,似水乡民居。《老残游记》中所载“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主要指的就是这一带。宋时,百花洲内建有百花台,因“百花堤”得名,又因百花堤为曾巩(南丰先生)所建,所以亦名“南丰台”。百花台周围,鲜花烂漫,景色秀丽,曾巩曾写《百花台》诗赞美:“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到了明代,诗坛领袖李攀龙在百花洲建“白雪楼”,四面环水,设小舟往来渡客。后来明末诗人王象春又居于白雪楼,并著有《齐音》、《问山亭集》等。 历经沧桑,如今,百花洲一带的亭台楼舍已废,然而景色依然秀丽。北侧近临大明湖,水光潋滟,芙蕖映绿;西岸建有花园,四季有春,蜂飞蝶舞;南岸小桥卧波,清溪潺㧏,柳浪闻莺;东边矮屋短墙,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依然为江南水乡风貌。 门票:免费 位置:位于南昌市中心“八一”公园内的东湖之中 概貌:百花洲,又名百花汀、小南湖,位于大明湖正门牌坊以南。古时水域很大,是大明湖畔的重要风景区。水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汇集而成,然后注入大明湖。 进入“八一”公园,由湖边信步徜徉,穿过石砌雕栏的九曲桥,便踏上了风景秀丽的百花洲。在北洲翠竹掩映之下,群芳簇拥之中,有一座“水木清华馆”,经常展出书画佳作和花卉盆景,把园林艺术和书画艺术融为一体。逶迤的柳堤,连着百花荟萃的南洲,假山之旁的冠鳌亭雄踞一角。垂柳依依的苏堤和百花桥,连接著南洲和东洲,一扇洞开的院门,把游人引进了幽静的“苏圃”。这里原是宋朝一位不愿意做官的名士苏云鲫的隐居之所。 百花洲的南侧,昔日有“曲水亭”,系济南棋社,棋林高手多于此品茗博弈。该亭原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三间小房,房前房后,小溪弯弯,流水潺潺,垂杨依依,有木桥渡客,亭门悬挂着清代文学家郑板桥为亭撰写的一幅对联:“三椽茅屋,两道小桥。几株垂杨,一湾流水。”后来小房倾圮,亭主将其改在水中,形为木制敞厅,四面回廊环绕,花格透窗,由远处望去,翠绿丛中,犹如盛开的一朵芙蓉。仍为茶室棋社,亭门楹联曰:“历下亭中坐怀古,鹊华桥畔静观棋。”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