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浙江 → 杭州 → 西湖风景区 → 吴山天风 → 概况 |
|
西湖新十景之一。吴山,俗称城隍山,地处西湖东南面,蜿蜒起伏于繁华的市区之内,是游人最便捷的登山游乐处所。吴山高约100米,由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10多个小山头连成,山势起伏,绵延数里。吴山曾有“第一峰”之称,这源于一段野史:传说北宋词人柳永描述杭州山水风光的《望海潮》一词传入北地后,当时金主完颜亮垂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美景,立志弯弓南下,并命画工潜入临安(即杭州)偷绘了一张西湖图,带回去制成屏曲,题诗其上:“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现在吴山还留有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三字墨刻石。 吴山宝成寺附近的“感花岩”上有苏轼的《题牡丹诗》刻石,这里也牵动着一个动人情怀的故事:相传唐代诗人崔护到杭州吴山春游,因口渴扣门求浆,受到一年青女子的热情款待。次年的春天,崔护重到吴山寻访此女,却见门庭依旧,桃花如故,而那女子已不知去向。崔护惆怅万分,遂于壁间题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来苏东坡到宝成寺赏牡丹时,在寺壁上见有崔护的《人面桃花》春游诗,感慨万端,也在壁上题诗云:“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唯见使君诗。应问使君何处去,凭君说与春风知。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去年人老矣。去年护君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此诗犹可辨认,细细吟哦,不觉动人情怀。 吴山石景遍布,俊态纷呈,最饶有趣味的的一组名为“吴山十二峰”的石景。这组石景形状酷似鼠、牛、虎、龙等十二生肖,因而又称“十二生肖石”。凡游吴山的人,都以寻找与自己生肖相同的“生肖石”为乐趣。此外,吴山还有瑞石洞、月波池等名胜。山上多古樟,绿荫如盖,其中有棵“宋樟”,树龄已在八百年以上。
吴山林木葱郁,怪石嶙峋,洞泉遍布,地形地貌曲折起伏,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伴随着杭州城市的兴衰和演变,吴山积淀了不同时期大量的历史文化,山上山下不但风景优美,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历史上尤以佛教、道教和民间祭拜偶像的庙宇集中而著称,加上邻近市区,交通便捷,人气旺盛,吴山历来就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杭州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一个大窗口。清朝康熙皇帝玄烨曾赋诗赞美吴山道: 左控长江右控湖, 万家烟火接康衢。 偶来绝顶凭虚望, 似向云霄展画图。 历史上,吴山曾经是热闹喧哗的游赏胜地,山上香市,山下集市,一年四季来到杭州进香、观潮、游览、娱乐、购物、办事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云集吴山。20世纪以后,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吴山渐渐冷落、沉寂下来,杂乱的居民建筑向山上蚕食,山林土地遭到无序侵占,各式寺庙先后废弃、消失,茶馆酒肆纷纷迁往别处。但是,青山依旧,古木森森,岩山洞泉可觅可寻,摩崖石刻大多保留了下来棗吴山大观仍在,吴山文脉犹存。1985年新西湖十景评选时,她被冠以“吴山天风”的美誉而名列其中。遗憾的是,吴山虽然拥有巨大的风景资源,但几十年来却很少营造有气派的能与之匹配的风景旅游设施,丰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难以发挥自身应有的效益。古老的吴山,美丽的吴山,深沉的吴山,久久地盼望着,焦急地期待着。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杭州市委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部署下,随着杭州城市建设的全面兴盛,延安路向南延伸工程顺利竣工,吴山广场规划、兴建,吴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崭新的吴山风景区建设,将不断为杭州市增添一处融山林景色、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具有突出本地风貌和个性特色的风景游览区,在很大程度上充实西湖风景名胜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引人入胜、耐人寻味、雅俗共赏的魅力。 1998年,以城隍阁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开工建造,到2000年2月竣工,向游人开放。 城隍阁景区一期工程建筑物主要位于原城隍庙遗址高台,以城隍阁为中心,北起东岳庙,南至十二生肖石。包括周新祠、仪门、文昌阁、戏台、诗碑廊、碑亭、古树平台、吴越文化石刻广场及迎宾轩综合服务楼。 城隍阁景区建设,着力于发掘和展示吴山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景区入口处,竖有大型花岗岩浮雕《吴山风情图》,作品汲取了民间木雕花版造型的长处,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 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和庙会人物。浮雕以南宋为时代背景,以城隍庙为中心,再现了古代逢年过节举行庙会期间吴山一条街的热闹、繁华。从浮雕画面上,既可以找到当年茶楼酒肆、风味小吃等等古色古香的店家,又能够见到琴棋书画、说书弹唱的各类艺人,还可以看到佛道神仙、测字算卦的芸芸众生相。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浮雕前的4根擎天柱,为广场的装饰物,是从古建筑斗拱形态中提炼出来的,意在展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力与美。 在景区入口处对面的照壁上,镌刻着“吴山大观”四个大字,集清康熙皇帝手书字而成。这块照壁高3米,长17米,用青石雕刻。 吴山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民俗风情多,名人遗迹多。登上吴山又可以放眼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清朝李卫在这里的七宝山顶建了一座大观台,从此“吴山大观”就成了西湖十八景之一。 城隍阁的右侧,建有周新祠。周新明朝永乐年间曾担任浙江按察使,他刚正不阿、惩治腐恶,执法如山,深受人民爱戴,人称“铁面寒铁”。后来因受诬陷而被明成祖杀害,引起民愤。为平息民愤,明成祖假惺惺说梦见周新做了杭州的城隍,于是就在吴山上为他修建了城隍庙。 城与隍原指城池的城墙和墙外的沟壑。为祈求城池的安宁,我国在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祭城隍神的活动。魏晋南北朝后在儒、道、佛诸学说影响下,城隍神的形象中更多地揉合了善恶报应与礼仪、道德的观念。生前在某地担任过刺史以上官级的贤良正直的文官武将,常常成为城隍神而得到供奉。吴山城隍庙是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迁移来的,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祭祀周新。新建造的周新祠内设有周新塑像和他的生平事迹介绍,表达了杭州人民对这位古代清官的怀念。 城隍阁为七层仿古建筑,面积3789平方米,高41.6米。它通过各层的多个翘角,体现凌空飞升的气势,顶部又设计成飞阁,象征凤凰展翅和仙山琼阁,从而让人联想起“龙飞凤舞到钱塘”的神话传说,堪称江南第四大名楼。 城隍阁建筑整体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风格,它的洞门,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块石状垒筑的坚实基座,象征着古老的杭州城墙所蕴涵的悠久历史。它的斗拱、栏杆和排门的雕刻,采用香樟、椴木和美国洋松制作。 城隍阁的建造,起到了为西湖山水风光补景的宏观效果,它平衡了整个湖光山色大面貌的造景布局,在功能上不仅可以登临观光,而且又与山、湖、城相互呼应、相互配合,使得人们不论是从西湖远眺,还是从城区各个方向观望,都有美好的视角。尤其是它作为吴山广场的背景和延安路的对景,城隍阁优美的造型、飞动的气势,将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建筑。 城隍阁一楼的南面,陈列展出了《南宋杭城风情图》大型“硬木彩塑画”,这件作品曾荣获中国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南宋杭城风情图》长30余米,高3.6米,作品集雕、刻、塑、编、扎等多种传统工艺表现手法与技艺,构图上选取历史上最辉煌的南宋为时代背景,集中描绘“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的繁华景象,全图以南宋杭城天街(即今中山中路)为轴线,表现在春天里,杭州市民的各种民俗活动,塑造了3500个男女老少市民人物,他们个个穿戴有致,行为不同,并且按照一个个场面,聚成一组组人物。其中有取材于古代话本小说《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与二十二卷《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的言情人物,也有《白蛇传》神话故事中许仙在官巷口药店当伙计的形象,可谓是戏中有戏,画中有画。 城隍阁一楼的北面,是高10米、宽8米的巨型青石线刻图组画,描绘了杭州的10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它们是:《伍相驾涛》、《钱王射潮》、《造塔保俶》、《济公背妇》、《断桥相会》、《立桥望仙》、《西泠定情》、《虎跑涌泉》、《梁祝共读》、《夜救裴生》。这些石刻画为城隍阁建筑增添了文化色彩和情趣。 城隍阁的设计、建造,不仅考虑到建筑与西湖及城市的联系,还增配了服务设施。在它的一楼和二楼,集中展示了具有浓郁杭州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在它的三楼到六楼,则以休闲、观景和接待为主要功能,悬挂有豪华宫灯,配置了高档红木家具,三楼为大众茶室,并设有文艺演出舞台;四楼以茶点款待来宾;五楼设有咖啡座;六楼为贵宾接待室并有珍贵工艺品陈列。 登上69米高的山顶,再登上城隍阁顶的观凤台凭栏远眺,北望西子湖,波平如镜,轻舟荡漾;东眺市区,高楼广厦,栉比鳞次,繁华街市,尽收眼底;南观钱塘江,波涛滚滚,片片帆影,消失在吴山东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宝成寺中元代石刻喇嘛造像云水之间;西览群山,松声竹韵山峰沉浸在烟云雾蔼之中。倘若夜间在此眺望,全城灯光闪烁,与天上皓月朗星相争辉,真是山河壮丽,风光无限。 →回复
介绍:此山颇有文化内涵,有茗香楼、城隍阁等建筑,这里古树名木多,奇岩怪石多,寺观神庙多,民俗风情多,名家踪迹多,是南宋文化荟萃之地。苏东坡、米芾等都在此留下手迹。明代风流才子徐文长的楹联最具画龙点睛之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登阁远眺,左湖(西湖)右江(钱塘江),杭城尽收眼底。此联应景,悬挂于“江湖汇观亭”,这里海拔不足百米,即不会难倒足下,又可瞰钱塘江和西湖的秀色,杭城美景尽收眼底。 交通:乘8、35、38、40、807路到吴山广场站下。 门票:30元(登城隍阁),持公园IC卡要补差10元。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