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御倭寇而建,属金乡卫辖,城址在今苍南县蒲门乡。周围5里30步,高1丈5尺,阔1丈2尺,城门3座,垛611口,敌台6座,窝铺22座,乾隆元年、嘉庆初年先后重修,保存尚完整,城垣由块石垒边,中间夯土。除东面威远门西面挹仙门、南面正阳门外,还有护城门。门楼为木构建筑,城门为拱券形结构,由规整块石砌筑。城外有护城河。1998年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ttcy393(成易易) |
2006年3月13日 15点21分 |
评分:10 |
在苍南县海滨玉苍山支脉龙山山麓。明代东南沿海的抗倭名城,保存基本完整。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初,倭寇屡犯闽浙沿海,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筑城防御,设金乡卫,下辖蒲门、壮土、沙园等千户所。蒲门所城洪武17年(1384)兴筑,历时三年,于洪武20年(1387)筑 成。为“濒海筑城五十有九”之一,其后壮士所并入蒲门,遂改称“蒲壮所”。
所城地处浙闽交界,依山临海,形势险要。全城周长五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趾阔一丈二尺,城门三座,设有护城 (瓮城),城垛六百一十口,敌台六座,窝铺二十二座。城外设有南堡烽火墩,由北向南分列于顶魁山、大尖山,对面山,直至霞关烟墩多处,海上敌情,通过多处烽火墩迅速传到所城。蒲门所设千户等官14员,旗军1232名;壮士所则有千户等官15 员,旗军1232名。现存所城,平面为正规则长方形,城墙除北 面依山而建外,其余三面据平面而筑,环绕护城河,与西溪沟 通,汇入蒲江,再由沿浦入海。
北面城墙依山而筑,无需城门, 其余东、南、西三门依次为威远门、正阳门、挹仙门。城门均 作拱券形,由石板错缝砌成。城楼均为三开间顶山顶式木构建筑。城内建筑布局,号称“一亭二阁三牌坊,三门四巷七庵堂, 东南西北十字街,社四古井八戏台”。现在街、巷、并尚保存当时格局,城西南角社仓巷、铁械局、马房巷等,为当时后勤装 备区域。城内通绕东、南、西之间城墙的跑马道,则保存如旧。
所城内现保存陈后英庙、墓及建成时开掘的古井、嵌在城 墙的数通碑记。此外东城门边节孝石牌坊,为清代建筑,柱头 圆雕蹲狮,面额浮雕朱雀、草花,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建成时嵌于街心的奠基石,图刻纵横,引人遐思;东南角的文昌阁巷有清末张蔚(孙锵鸣女婿)所创蒲门学校原址,校门保存完整,古风犹存;城外东侧的东庵,重建于清同治,依山而筑,高台楼阁,曲栏地沼,错落有致;城北龙山上西竺寺,重建于清代,寺旁茂林修竹,风景幽雅,寺后泉水一泓,为“蒲门第一 最”。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