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福建 → 福州 → 朱紫坊街区 → 概况 |
|
位于安泰河边,于山之麓,北接津太路,南邻圣庙路,东至津门路、花园路,西靠八一七北路,面积15.84公顷,街区内坊巷10条。以宋通奉朱敏功居此,兄弟四人皆登仕版,朱紫盈门,故名。街区大致形成于唐。宋时期,区内安泰桥是唐罗城的利涉桥。据〖榕城景物考〗记载:“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萧管从柳荫榕叶中出”,足见当时的繁荣景象。宋时,修筑外城,街区全部被包入城中。街区的空间格局,一街水巷,河水荡漾,古榕苍髯,巷坊交错,古旧老屋,曲线山墙,门罩排堵,极富地方特色。 朱紫坊街区在历史上是文化教育机构集中的地方。在太平兴国中即设有全市的文化中心--孔子圣庙,清代管理全省教育行政的机构--提督福建学院署又设于此。闽县、侯官的孔庙也设于区辖及其附近。到了清末,街区已有三个孔庙、二个县衙、一个府学院署,学院林立,学子云集,形成“路逢十客九青衿”的“弦歌不绝”之地,而街区中的坊名巷号颇具儒雅之风。
流经朱紫坊街区的安泰河,历史上是福州的护城河,安泰桥是唐罗城的利涉桥。据《榕城景物考》记载:“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箫管从柳荫榕叶中出”。足见当时的繁荣景象。宋时,修筑外城,街区全部被包入城中。安泰河两岸榕荫匝地,,巷坊交错,舟揖楼连,酒市笙歌,颇有古南京秦淮河的风光,宋代曾巩《夜过利涉门》诗吟: 红纱笼灯过斜桥,复观晕飞插斗杓。 人在画楼犹未睡,满堤明月五更潮”。 虽然是描绘持灯游城的夜色,却多少侧面反映当时福州朱紫坊繁荣景象。 朱紫坊因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儒林郎朱敏中、朝请大夫朱敏元、南安令朱敏修兄弟4人居此皆登仕门,朱紫盈门,故名。坊内仍留有“朱紫达善境”的石牌坊。旧时坊内有一峰书院。明代长史谢汝韵的“泊台别馆”亦在坊内。 朱紫坊街区也是古福州文化教 今日的安泰河 育机构集中的地主,从宋太平兴国年间开始到清末止,这个街区内设有3个孔庙(分别属福州府和闽县、侯官县)、2个县学、2个县衙、1个府学院署。因为学院林立,学子云集,所以成为“路逢十客九青衿”的“弦歌不绝”之地。 朱紫坊是近代,“海军世家”,是萨镇冰、萨师俊、方伯谦、方莹等海军名人聚居地。 曾任清“济远”舰管带的方伯谦是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首批海军留英学员之一,参加过甲午海战中丰岛和大东沟两场海战,后受诬陷被“军前正法”,殉难于旅顺。此后,方伯谦之弟方仲恒,侄方椿、方沅、方莹、方均、方槛、方振,侄孙方祥年、方永年等9人也服役于海军,先后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辛亥革命起义、抗日战争与人民海军建设, 方伯谦故居清初营建于宋代朱敏功兄弟(三进士)宅址上,为三进一花厅,门前有照壁。首进厅营面阔5间,进深7柱,为穿斗式杠梁减柱木结构,双坡顶,大厅面积有100平方米。三进坐北朝南,为明代双层古建筑。方伯谦故居第二进大厅里悬挂着张爱萍上将手书“海军世家”横匾。 坊内萨家大院是清代海军大臣、民国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福建省省长萨镇冰祖居,是城区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代,面积2080平方米,五进。仅`一进,柱以上的斗拱、屋架等木构件雕刻各种图案,保存完好,大厅左右厢房门扇、隔扇、窗棂均系楠木,精雕细刻。花厅前有假山鱼池、亭台楼阁。花厅有10扇楠木精制的屏花,刻有108种图案。 朱紫坊这一带园林建筑独具特色,代表作就是芙蓉园,清代杨庆琛《朱紫坊》诗云: 画栏容易夕阳斜,燕子难寻王谢家。 朱紫坊前留古巷,芙蓉园里访秋花。 相公功业归青史,诗客声名重碧纱。 几度津门楼上望,西风暮色噪寒鸦。 芙蓉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法海路花园弄,园后濒临朱紫坊河沿,始建于宋代。原为宋代参政陈革华芙蓉别馆,后为明叶向高别墅,清为藩司龚易图所有,重加修建,辟“芙蓉别岛”,整个园林布局优美,极富有福州民居、园林特色。在芙蓉别岛厅,集杜甫诗句为联:“旁人错比杨雄宅,日暮聊为梁父吟”。解放后曾作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委员会的会址,文革中遭破坏。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