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公元10世纪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后改称辽国,神册三年(918年)开始建筑京城,初名皇都,后改称上京。由汉城、皇城、大内三部分组成,周围约9公里。汉城在南,为汉、渤海、回鹘等族人居住区,有官署、寺院、市肆及驿馆等建筑。皇城在北,为契丹族居住区,东、南一带有府第、官署、寺院等建筑,道路交错,建筑遗迹甚多,地表现存有石刻观音像一座;西、北一带,地表空旷无物,原是契丹贵族们搭设毡帐区。大内在皇城中央,即宫廷所在,原台基突出地表,宫殿建于岗阜之上,四周绕以宫墙,气象恢宏。城址曾多次遭洪水侵害,皇城南墙及汉城城墙多倾塌,残墙高6米许,皇城各门及瓮城遗址犹存,皇城南部近年全被泥沙淤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iaoxiaoqing(玫瑰花开) |
2006年1月3日 07点52分 |
评分:10 |
辽国共有五京,中京为五京之一,其遗址坐落在今赤峰市宁城县的大明乡中。中京城的规模宏大,城周长达15公里,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外城东西长4200米,南北宽3500米,城墙的残垣高度一般在4至6米之间,城基宽11-15米,土层厚达10-15厘米。根据考古发现,其外城的南部为汉族居住区,又坊市、庙宇、民居、官署、驿馆等建筑。迄今仍保存有两座砖塔矗立的地表遗迹。
内城居于外城内正中偏北,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1500米,墙上筑有楼檐,乃是官署或屯兵区。皇城在内城的正中偏北,整体上呈方形。它长约1000米,城墙早已被毁。当时是契丹贵族的居住区,有宫殿及仓库等建筑,现仍留有依稀的宫殿废墟。
辽中京遗址是研究古代契丹族生存、发展史的重要历史佐证,具有及高的考古价值。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