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福建 → 莆田 → 广化寺 → 概况 |
|
座落在市区西南郊2公里许的凤凰山(又名南山)之麓,是著名的闽中古刹,被评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一。寺初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始名“金仙庵”,后扩建为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睿宗皇帝赐名“灵岩寺”,宋太平 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名“广化寺”。 宋代是广化寺的鼎盛时期,当时有10院,下辖120庵,僧众达千余人。山门若市,香客如云。现建筑群是清光绪初年依旧制重修的。近年来,在海外侨胞热心赞助下,广化寺又进行全面的整修扩建。总面积三万二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已达一万六千多平方米,整个布局以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祖堂(上为卧佛阁)为中轴线,坐北向南,全长385米,气势磅礴。两侧翼建有宽敞的百柱廊庑,把整个建筑群紧密地连成一体。寺的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表现出闽南古寺院建筑传统风格。寺内有赵朴初亲笔题写的“万德庄严”匾额。左厢依次为卧佛阁帝的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上为库房、后为香积厨)至钟楼;右厢依次为卧佛阁旁的般若堂、看山楼、方丈、烟霞窟、净行堂、祖师殿、学戒堂至鼓楼。左上方新建了一座宏伟的观音阁,内供一身高达八米的观音像;右上方新建小南山地藏殿。 在寺前左侧普门庵前,还有宋乾道元年(1165年)前建成的仿木楼阁式释迦文佛塔,五级八角形,高30米。塔室空心,内壁嵌有石级,供人登援,可至各层塔门外。外壁和迭涩间浮雕佛像、双头羽人、飞天乐伎和花卉鸟兽等图案,精致美观。塔檐仿砖瓦雕刻,有凌风飘举之势,其建筑艺术,为八闽少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殿大雄宝殿建在高2.7米的基台上,为抬梁式殿堂结构。殿高22米, 面积达837平方米。 天王殿前有两座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所建的石径幢,高约3米,其中一座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这是研究梵文汉译与本地方言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寺内有赵朴初亲笔题写的“万德庄严”匾额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个大字。 →回复
宋代是广化寺的鼎盛时期,当时有10院,下辖120庵,僧众达千余人。“檐楹相摩,轩宇层出”,山门若市,香客如云。现建筑群是清光绪初年依旧重修的。近年来,在海外侨胞热心赞助下,广化寺又进行全面的整修扩建。总面积三万二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已达一万六千多平方米,整个布局以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祖堂(上为卧佛阁)为中轴线,坐北向南,全长385米,气势磅礴。两侧翼建有宽敞的百柱廊庑,把整个建筑群紧密地连成一体。左厢依次为卧佛阁帝的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上为库房、后为香积厨)至钟楼;右厢依次为卧佛阁旁的般若堂、看山楼、方丈、烟霞窟、净行堂、祖师殿、学戒堂至鼓楼。左上方新建了一座宏伟的观音阁,内供一身高达八米的观音像;右上方新建小南山地藏殿。在放生池左右两侧。新建了四座五百罗汉堂。寺的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表现出闽南古寺院建筑传统风格。 主殿大雄宝殿建在高2.7米的基台上,为抬梁式殿堂结构。殿高22米, 面积达837平方米。 天王殿前有两座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所建的石径幢,高约3米,其中一座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这是研究梵文汉译与本地方言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在寺前左侧普门庵前,还有宋乾道元年(1165年)前建成的仿木楼阁式释迦文佛塔,五级八角形,高30米。塔室空心,内壁嵌有石级,供人登援,可至各层塔门外。外壁和迭涩间浮雕佛像、双头羽人、飞天乐伎和花卉鸟兽等图案,精致美观。塔檐仿砖瓦雕刻,有凌风飘举之势,其建筑艺术,为八闽少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有赵朴初亲笔题写的“万德庄严”匾额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个大字。 广化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香火鼎盛,朝圣者络绎不绝。市区有公路直通山门。 →回复
广化寺始起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这里原是邑儒郑露三兄弟结庐讲学之所,郑露三兄弟世称“南湖三先生”。后来,有一位金仙禅师到此潜修佛道,郑氏三兄弟受禅师感化, 遂舍庐为庵,取名“金仙庵”,亦名“金仙院”。这便是广化寺的前身。隋开皇九年(公元598年),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扩建为“金仙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长老志彦应召入宫讲《四分律》,奏闻当年无际禅师持诵《法华经》,因受灵应石涌白泉的事,睿宗遂赐寺名“灵岩寺”,并由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匾,以此名重一时,成为八闽一大丛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始改名为“广化寺”。 广化寺左侧,至今矗立着一座建于宋乾道元年(1165年)前的释迦文佛塔。塔为石构仿楼阁式,五层八角形,高约30米。塔室空心,顶作藻井, 内壁嵌有石级,可登上各层塔门外。外壁和迭涩间浮雕佛像、双头羽人、飞天伎乐和花卉鸟兽等精美图案,塔檐仿砖瓦雕刻,有鸟革羽军 飞、凌风飘举之势,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是研究宋代建筑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广化寺虽几经兴衰,此塔却依旧如故,保存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1961年,此塔被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化寺鼎盛时期,下辖10院120庵,檐楹相摩,轩宇层出,山门若市,香客如云。明代进土黄仲昭有诗曰:“一派禅房依涧转,数声清磬隔林闻。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是当时南山广化寺盛况的写照。尔后几经兴废,至清乾隆年间仅存月峰寺院、普门庵。现在广化寺保存下来的一些主要建筑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依旧制重建的。八十年代初,由于海外华侨的热心捐助,广化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千年古刹一举重辉。1981年春节,中国佛教会会长、名书法家赵朴初来莆视察广化寺整修工程,亲笔题写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个遒劲大字,以及“万德庄严”匾额,为千年古刹增添光彩。 广化寺现在占地总面积33公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石砌围墙长达1公里。中轴线贯穿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楼)、祖堂(上为卧佛殿)等,全长385米,由海拔25米逐渐升高至63米。两侧翼建有宽敞的百柱廊庑,把整个建筑群有机地联成一体。左厢依次为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上为库房)、钟楼等;右厢依次为般若堂、看山楼、方丈室、烟霞窟、净行堂、祖师殿、学戒堂、鼓楼等。左翼复建观音阁,右翼新建地藏殿。放生池两侧、钟鼓楼两翼,各建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塑像。大雄宝殿建在高2.7米的基台上,高22米,面积837平方米,雄伟庄严,为福建诸名刹之冠。殿内盘坐释迦佛、药师佛和阿陀佛三尊大佛,两侧台座排列十八罗汉。 寺前迎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南山广化寺”五个遒劲大字;内侧一面,书“莫向外求”四个大字,颇具禅意。进得山门,过放生池,拾级登上天王殿前平台,这里竖着两座宋治平二年(1065年)建造的石经幢,五层八角,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是研究梵文汉译与本地方言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