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和殿在故宫中和殿后。故宫三大殿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初名谨身殿,嘉靖时(1522-1566)改名建极殿,清顺治时(1644-1661)始称今名。乾隆时(1736-1795)重修。平面长方形,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
“保和”的意思是,保持田地万物间的和谐关系。明代皇帝在该殿册立皇后和皇太子。清代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新疆等外番王公大臣。公主出嫁,在这里宴请驸马和三品以上官员。自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保和殿便是清朝举行殿试(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的固定场所。
游人在游三大殿时,可看到很多御路石,其中以保和殿后面的一块为最大、最宏伟,它用整块艾叶青雕成,长16.0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达200吨,九龙飞腾在大海和流云之中,象征着真命天子一统山河。
gflong(龙卷风) |
2006年12月20日 14点58分 |
评分:10 |
保和殿,
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