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贵州 → 黔东南苗侗区(凯里) → 黄平飞云崖 → 概况 |
|
这里曾是明清两代通往滇、黔、缅的古驿道;,过往飞云崖的诗人络绎不绝。明大学士王阳明正德初年谪贬贵州龙场驿曾游飞云崖,留下《月潭寺公馆记》:“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崖”的名句。 各位请看前面这块砖石牌坊,白色的基调,是飞云崖入口处的第一座古建筑,是飞云崖最具代表佳的古艺术画屏。牌坊高8米,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1年)。再看这坊竖匾镌刻的草书大字 “飞云崖”,笔力恢宏,气势开阔,笔力实在令人赞叹!再看下额镌刻的“黔东第一洞天”,评价之高,赞誉之绝,这就充分说明飞云崖自古以来就极富盛名。现在请各位细细品尝坊柱上镌刻的72字长联。长联构思精巧,生动形象,对仗工整。还有坊面上镌刻的青砖高浮雕吉祥图案:"二龙戏珠"、"八仙庆寿"、"天将护门"、"孙武挂帅"等,右边便是月潭寺。看月潭寺牌坊面上的彩塑和彩绘、花草树木、麒麟献宝、五福捧寿、琴棋书画、人物故事等图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观赏了寺内的韦驮楼、大佛殿、月潭寺公馆、云在堂、养云阁和清风亭等古建筑群,现请大家走过依溪长廊尽头的滴翠亭。这滴翠亭婷婷玉立掩于绿荫之下,倒映溪中,景致十分迷人。 越过滴翠亭左边的鱼池,顺着这道石级往上走去观赏接引阁、小官厅。大家看,呈在我们眼前的这块奇特的崖壁,一块巨型钟乳石从崖顶悬空垂吊,壮如层层云朵,冉冉腾飞,飞云崖由此而得名。飞云崖自古以来即为贵州名胜,明正统八年 (公无1443年指挥 (官名)常智在此始建月潭寺。 明正清年间 (16世纪初叶)按察副使朱玑增建月潭寺公馆。以后明清两代陆续在此增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建筑群。这些古建筑与自然风光彼此映衬,相得益彰,历代许多达官显要及名流均到此浏览、题字、赞誉至极。当今的专家学者认定是贵州的第一古刹,确认飞云崖是贵州的“文化富矿”。 飞云崖每逢农历“四月八”,方圆数十里的各族群众都 要前来云集吹芦笙、踩鼓舞、赛马、烧香拜佛等,极盛时可 达到数万人。
飞云崖又名飞云洞,是一组由亭阁、寺庙、长廊组成的古建筑群。有飞云崖牌坊、皇经楼、滴翠亭、接引亭、月潭寺牌坊、云在堂、养云阁等。这些古建筑寓于一个簸箕形的山崖当中,或建于平地,或建于山巅,或嵌于崖壁,依山附壁,依溪而建,飞檐翘角,雕梁画柱,保持着古老的建筑风貌。 月潭寺是飞云崖的主要建筑。飞云崖的月潭寺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而后不断增扩,在明代就初具规模。明代和清代曾两度被毁,现在的建筑物多为清末重建,但至少不是文革后再重建的。飞云崖因半崖钟乳穹窿滴乳垂珠,状如云行而得名。崖间碑碣林立,现存明清石刻20余处。明代吴维岳的《飞云崖记》石碑刻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飞云石刻中的佼佼者。 在飞云崖山门外有一棵苍天古树,树上停留众多鸟类,山中鸟类也众多,最好带着望远镜来观鸟。 门票:5元 →回复
从施秉前往黄平,汽车沿湘黔公路而行。在黄平县城东约10公里处,严车嘎然而止。飞云崖到了。下车但见古树参天,流水潆洄,-座拱桥横跨溪上,桥东石坊岿然。过石坊拾级而登,便是飞云崖。它似洞非洞,内甚宽敞。顶上崖檐覆出,石乳倒垂;其下澄潭邃谷,幽深无底。岩半立大士像,有水出崖左,泻为瀑布,崖前石峰塞立,上建圣果、滴翠二亭。 《圣果亭记碑》传为王守仁所书,笔势苍劲。陪同介绍,明正德年间于澄潭旁建月潭寺公馆,清代又在崖之前后增修清风亭、大官厅、观瀑台、幽云亭、清心殿、养云阁等处,使云崖胜景更加富丽多姿。漫步飞云崖,触目苍苔横啮,古意盎然,想起桥东石坊上清人鄂尔泰所题"黔南第一胜景"句,真是诚哉斯言。据说,在贵州境内,史籍记载最详、文人题咏不绝的名胜首推此崖。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