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云南 → 丽江 → 束河古镇 → 概况 |
|
在这里可以看到“微缩的大研古城”,没古城繁华,比古城宁静。 这里的规划者把集镇的政治因素淡化到了极至,把商业的位置突出到了极至。它是著名的皮匠村,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许多人以从事皮革加工和其它手工业为生。 这里依山傍水,龙泉潭的潭水比大研古城的水更加清澈,流出的泉水穿行在小村的街道旁。此外,还有一条青龙河也从村中穿过。虽然当地的污水处理是倒在河水中,但是村上的人对于水的使用专门订有村规民约:不准往水里丢杂物,禁止孩子在水边嬉戏,上游不能洗衣刷鞋等等。而每天早晨,是打饮用的水的时间,其余时间,门前流水只用来洗衣。这样就保证了水质不受污染。虽然没有什么严厉的制裁,但人们都自觉地遵守。龙泉潭旁是龙泉寺。 在青龙河上建有一座明代的石拱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在桥的东侧就有一个小小的“四方街”,其周围也是店铺林立,和大研古城中的四方街非常类似,尤其难得的是这里还可以看到用流水冲街的样子。 民居房舍错落有致,不同于古城民居的土坯墙,这里都是石头墙。虽然已经有人开始在这里租房子进行装修,打算作为旅游商铺,但是总的来说还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可拍到正宗的古建筑照片,还有晒玉米的场地照出来很美。 1、在丽江新城福慧路福慧市场门口坐6路中巴车到达白沙古镇(白沙壁画处)以后再步行。也可以乘坐面的2元/人,乘坐私人中巴需要5元/人。如果时间充裕建议租自行车前往,骑自行车大约要30分钟。 2、对于很多当地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束河,但是说起龙泉村却是人人都知道的。所以当您前往的时候,如果需要问路还是询问龙泉村比较保险。
→回复
束河古镇在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如堆垒之高峰而得名,流传变异至今即为束河。这里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丽江的木氏土司当年也曾居住于此,后迁至丽江大研古镇即是仿束河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保存较为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 →回复
束河,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处,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族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 由大理、丽江、迪庆三地州组成的滇西北,是云南省极具魅力的旅游胜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目前该地区正在酝酿建设“大香格里拉旅游圈”、“滇藏茶马古道旅游线”两大项目,其中“茶马古道”从滇南的西双版纳,经大理、丽江、迪庆直达西藏,经过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海拔从百余米上升到8000多米,是一条生物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而在这一条漫长而壮观的线路中,丽江古城是唯一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充分显示了茶马古道重镇所积淀的历史文化的非凡价值。 束河,即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拥有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遗迹以及多元文化景观,都将是丽江古城的补充与延伸。尤其是古镇引水入村的方式与街市布局的实例,是研究丽江古城的重要参考资料。 束河景点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 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处,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镇海拔2440米,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近千户人家,约3000人。 地理坐标:北纬26度55分,东经100度12分。 气温:年平均气温12.6度,最高气温(极端)32.3度,最低气温(极端)零下7.5度。7-9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 气候特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 丹凤含书之地 束河坐西朝东,背风向阳,村后山麓为玉龙雪山余脉,山奇水秀,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与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清泉之乡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皮革之乡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马鞍、皮衣、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滇藏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茶马遗迹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商品,抚今追昔,让你浮想了翩。 农耕图腾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业林般的粮架耸立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束河八景 烟柳平桥 夜市萤火 龙门望月 雪山倒映 断碑敲音 鱼水亲人 西山红叶 石莲夜话 青龙桥 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米、宽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开春时节,桥畔的杨柳长出了新芽,如烟似纱,仿佛绿色的波浪要涌到桥面上来,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烟柳平桥”。 四方街 长宽不过30几米,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时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设有夜市,人们象今天的都市人一样漫步在四方街上,随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点儿自己想吃的东西参与一下喜欢的游戏,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手氢,穿行在青龙河畔,如夏夜流萤,成了一道风景,叫做“夜市萤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龙潭 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成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潭边有一截断碑,年代已不可考,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束河八景之中的“断碑敲音”。不过,为了保护这一景观,大家还是不敲的好。 潭中的鱼儿是游人最喜欢的景致。它们不怕人,每当喂食的时候,纷纷争指令性计划令物,溅起的水花泼到喂食者脸上,人与鱼如此亲昵相处并不多见,这番情景被列入了束河八景,叫做“鱼水亲人”。 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西殿供奉观音,北楼供奉龙王,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在这里,远近风光尽收眼底,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无限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月明之夜,登楼赏月最有风味,文人墨客每每对月吟诗作画,传为佳话。此景在束河八景中叫“龙门望月”。 束河西山上有很多漆树。每到秋天,树叶鲜红,秋光灿烂,令人赏心悦目。在束河八景中,这叫“西山红叶”,最为动人。 束河西山的最南边就是松云村,后边有石莲山,山上有个山洞,象老虎张开的大嘴,为了震住老虎的威风,当地人在洞口建筑了一个寺庙,叫石莲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铁链拴着的。民国时期曾经办过夜校,读书人围火夜读,成了一道风景,叫做“石莲夜读”,列入束河八景。 →回复
束河曾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编等手工业闻名于世。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束河就开设了由政府公助的“义学馆”,还有三所私塾,近、现代又创办小学、中学,使束河成为著名的人才之乡。过去束河从事皮革业的有三百多户,皮货远销西藏、西昌、青海等地,有的商人甚至到达印度、尼泊尔等国,故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在宁蒗、中甸、德钦,至今还有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 如今,倘佯于龙泉之畔,漫步于束河古镇,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束河古镇保护区面积约一平方公里,这里有保护完好的古道、集市、水系,有纳西传统民居近千余幢。 →回复
→回复
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潭周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远近汩汩有声。在“九鼎龙潭”边,有一建于清代的临水飞檐楼阁名“三圣宫”,又称龙泉寺。寺内原供奉观音、文殊、普贤,后又供奉轩辕帝、孙膜、白眉和尚。楼前匾额曰“半日闲”,取“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意。凭栏俯仰,远观郊野阡陌,近看清水游鱼,令人心胸舒坦。古镇中心有长33米、宽27米的小小四方街,与古城四方街一样可以引水冲洗。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马踩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 四方街的西侧,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石桥,纳西语称“吉阿桥”,意为泉水汇集之桥,横跨在青龙河上。这座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5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相传曾有异人从桥上一步跨到白沙,上玉龙雪山登天,至今留有仙人足迹。 在束河古镇旁,还有建于明代后期的四合小院大觉宫。主殿虽不高大,但建筑结构匀称和谐,四角房檐高挑,额坊梁柱饰以各种鸟兽浮雕,IMG2栩栩如生。宫内绘有壁画9幅,现存6幅共计26平方米,以汉传佛教为题材,主要描绘菩萨、罗汉、诸天、天王、天女等圣众礼佛的场面,其中融入密宗的三面八臂观音,以及道教的仙真。东西各画有罗汉九人,上有青天白云,下有云气雕栏,人物形象各异,内有一个百工艺人之神,是明代丽江壁画的又一珍品。大觉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壁画载入《中国寺观壁画》、《中国美术大全》等书。 束河曾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编等手工业闻名于世。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束河就开设了由政府公助的义学馆,还有三所私塾,近、现代又创办小学、中学,使束河成为著名的人才之乡。过去束河村从事皮革业的有300多户,日产皮鞋500双,各种皮货远销西藏、西昌、青海等地,有的商人甚至到达印度、尼泊尔等国,故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在宁蒗中甸、德钦,至今还有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1942年,束河皮匠村与国际工合组织组织合作,通过贷款、集股合资开办过皮革合作社。 如今,倘徉于龙泉之畔,漫步于束河古街,总能让人三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作为大研古城周边民居建筑的束河民居,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吸引着各种肤色的众多游客。 如果您觉得丽江古城里商业气息太严重的话,不妨到“世界文化遗产”的另一部分--束河古镇去走走…… →回复
呵呵......... →回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