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桐柏水库西北,这里危崖高耸,惊险万状。《徐霞客游记》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一峰突瞰重壑,三面俱危崖回绕,崖石之溪,从西北万山中直捣峰下,是为百丈崖,涧水至琼台脚下,一弘深碧如黛,是名百龙潭。峰前复起一峰,卓立如柱,高于四周之崖等,即琼台也。台后倚百丈崖,前即双阙对峙、层崖外绕,旁绝附丽,登台者从北岭悬坠而下,度山坳背处咫尺,复攀枝仰涉而上,俱在削石流沙间,趾无所着也。从台端再攀历南下,有石突起,窟其中为龛,如琢削而就者,曰:‘仙人座’。琼台之奇,在中悬绝壑,积翠四绕。”徐霞客涉足祖国名山大川,见多识广,而对琼台诸景仍赞美不已。
琼台附近多摩崖石刻,左近有“台岩奇观”四个大字,及“唐元和十四年岁次己亥九月”等字,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了。还有清雍正年间镌刻的“秀甲台山”和“蓬莱仙境”。琼台双阙,如二石竖立之双耳,高达5米,中通一阙,宽可容人。壁间刻有康有为题字,右为“琼台”两字,左为“双阙”两字,每字大可尺余,为胜景增色。前人称“琼台为天下第一奇观”,“大壑之心,琼台突起,岚光破录,状如削瓜”,“赤城之霞气,瀑布之飞流,莓苔之滑石,而皆莫若琼台双阙之奇特”。
胜景多佳话,琼台也不例外。听老人说,很早以前,有个樵夫,名三郎,家住在琼台附近,与双目失明的老母相依为命。每日砍柴换钱,侍奉老母。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天上琼娟、阙娟两仙女,她们下凡相助,为三郎补衣煮饭,为三郎母亲熬药煮汤,与三郎母子如同家人,亲密无间。有一天,战乱骤起,三郎被征入伍,双娟无奈相送。一去半年,音信全无,双娟在山头呼叫“三郎归来”,“三郎归来”,但三郎一直没有归来。以后天上玉帝发现双娟私通凡人,要天兵天将追回双娟,双娟惆怅回到天宫,临去时,两仙点示人,愿盼三郎早日回来。后人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在岩石上凿了一首诗:名叫《愧呼郎》:
琼台月满过天阕,古月花蕊送夕阳;不为双娟贪久住,归来再恕见夕阳。
千余年来,常有文人墨客在秋季月满之夜,登上琼台看那如盘圆月的皎洁银光映在山下龙潭的美景,使人深深领略到“皎月如注波光寒”之意境,令人流连忘返。所以天台八景中有“琼台夜月”一景。
琼台中上有一巨石,其前凹入,形如剖核,深约0.3米,横约1.3米,高约2米,状如靠椅,称为“仙人座”。坐于座上,只见四野绝壁森倚,岩石 ,山风冉冉,溪声隐隐,天光云影,共与徘徊,身在此中,真有“飘飘欲仙”之感。
从仙人座右下数十米,大石上有痕,形似足迹,称“仙人迹”。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曾住在琼台对面的万年山上,每当十五、十六明月之夜,他就一脚迈过高山深涧,来到琼台,邀来众仙,围着仙人座而坐,饮酒赋诗,共度良宵。他的徒弟吕洞宾对此非常羡慕。吕洞宾学道即将满师,师傅未曾授与什么法术,虽说心中有些焦急,但仍勤奋虔诚。铁拐李一一看在眼中,决定在满师的最后一天再试他一试。这天早晨,师傅突然生了急病,腹中剧痛,额流冷汗,脸色铁青,在床上打滚。吕洞宾急得搓手顿脚,赶忙问师傅何药可医?师傅说:“只有吃了琼台上那株桃树所生的桃子才能医好,你快去摘3个来,否则我性命难保了!”吕洞宾听了师傅的话,立即飞奔出门。万年山与琼台虽然相距不远,但中间隔着不少山涧溪壑,绕道前去,往返一次至少要半天,吕洞宾为了救师傅性命,决定从万年山纵身过去。到了山头,望望下面,不觉目眩心跳,他心一横,眼一闭,右脚在崖沿上使劲一蹬,身子就象箭一样射了过去,及到左脚触到山崖,睁开眼睛一看,已经到了琼台。吕洞宾连忙上树摘了3个红艳艳的仙桃,回来时胆子大了,只轻身一纵,便到了万年山。铁拐李便笑呵呵地对吕洞宾说:“徒弟,你从琼台回来,感到身体如何?”吕洞宾回答说:“徒弟感到身轻如燕,力大无比,两山岩石上都被我踏出了脚印。”铁拐李接着说:“为师已度你为仙了,你能急人所急,故力大无穷;求道心诚,有志竟成!”从此,吕洞宾成了八仙之一。他的足迹永远留在天台山上。
ttcy393(成易易) |
2006年4月4日 17点15分 |
评分:10 |
现在叫琼台仙谷景区,是游客来天台的必游之地!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