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江苏 → 吴县 → 天平山 → 概况 |
|
天平山在吴县市灵岩山北。海拔221米。以枫、泉、石为著,并称“三绝”。这里也是观太湖的好地方。山麓有成片枫林,大者年逾四百,秋日经霜,层林尽染,称“万丈红区”。半山有白云泉,誉为“吴中第一水”。其西有两崖,对立如门,俗称龙门,又称一线天。山多奇峰怪石,山腰笔架峰后,岩石环回,挺秀奇伟,人称“万勿朝天”。东坞有范仲淹祖坟,俗称“范坟”。山顶有望湖台,上有一圆石,面向太湖,称照湖镜。在此远观太湖,水天相接,景色丽人。
天平山由花岗岩构成,属于断层山,数以万计立石的体态极像朝笏,故天平山有“万笏朝天”的奇景。“倒蘸银河水,横书五云牍”的卓笔峰,高约四丈,粗至五人围抱,体态浑圆,上细下粗,酷如毛笔。飞来峰高约七米,是远古时期印支运动遗迹最典型的实物。一线天是天平山的一条天然裂缝,它双壁陡立,相持如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出山滴流的白云泉,泉伴随着石,石衬托着泉,两者融为一体相映相辉。唐人白居易为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天平山下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冒霜叶赤的枫树是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培植的,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金秋赏枫, 自古以来就是苏州地方的习俗。 天平山既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有以纪念范仲淹而建筑的人文景观。范公祠中有范仲淹塑像,有历代碑刻,祠堂前的石牌楼刻着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义园是乾隆帝从杜甫“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诗句里得来题名,园前后四进,依山而筑,渐进渐高。天平山山麓还有接驾亭、御碑亭、翻经台、来燕榭、咒钵庵、九曲桥 等建筑,既各有特色,又互相呼应,群体结合,得体匀称,使天然山水与传统建筑互相增辉添彩。 →回复
→回复
怪石、清泉、红枫为天平三绝。山上奇石纵横错落,皆危耸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见皇上时手捧的朝笏,故称此景观为"万笏朝天"。清泉出自岩名"白云泉",泉水由竹筒引入云泉精舍石壁下的钵中,又名钵盂泉,味极甘例,唐代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红枫为范仲淹17世孙范允临从福建移来,尚存176株,迄今已?00多年历史,深秋时节,碧云红叶,灿烂如霞,瑰丽夺目。 进山麓正门,便见乾隆帝御赐"高义园"汉白玉牌坊,旁有接驾亭。亭后为水池十景塘,池中曲折的宛转桥卧居水上。水池向东行可至桃花涧、范坟古墓群。往西即至天平山庄。庄内有岁寒堂、翻经台、听莺阁。来燕榭、芝房等古建筑。东邻咒钵庵,相传为范仲淹母亲的住所。西侧为"高义园"古建筑群,建筑凡四进,依山构建,渐进渐高。第二进为"乐天楼",宏敞精致,为纪念白居易而建,此楼也称"御书楼"。最后一进厅堂内,高悬乾隆帝手书"高义园"盘龙金匾。两侧设有椅几,供人休憩。堂前有木兰两株。堂东院内有古罗汉松一棵,相传为江南才干唐伯虎手植,均为名贵古木。 十景塘西侧为天平枫林,林中有御碑亭,八角重檐,古朴精美,内立乾隆帝游天平的诗碑。亭西为范文正公忠烈庙。庙前有"先忧后乐"石坊,为二间四柱五阁式,端庄凝重,为1989年纪念范仲淹诞生1000周年时新建。仪门上悬"第一流人物"匾,两侧为碑廊,进门有方池,过小桥即至忠烈庙大殿。殿内有范仲淹彩塑坐像,两壁分列其四子之石刻像,殿内悬"济时良相"、"学醇业广"匾额,庄重肃穆。 游人可以从"登天平路"上,经更衣亭、鹦鹉石至云泉精舍(即钵盂泉),可品茶小憩。继续西行前有梭子亭,该亭造型美观。亭下有宋代经幢一座,雕刻精细。亭面对一线天景观,这里双崖壁立对峙,中有小道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实为山中最险峻处,游人都爱在此摄影留念。过一线天循乱石而上,有石屋、飞来石,至"中白云亭",亭前为"望枫台",乃山中观枫佳处。再上过卓笔峰即为天平山最高处--"上白云",该处有一圆型巨石面向太湖,名照湖镜,于此俯览群山,远眺太湖,令人心旷神怡。 票价:10元(平时)、18元(红枫节期间) 电话:66261382 游4线到达 →回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