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营坊村山腰。沿灵鹫峰小山脊的石台阶继续登高,路过的第二处寺院叫广宗寺,该寺的天王殿就在路边。广宗寺俗称铜瓦殿。该寺背依灵鹫峰,面临台怀诸寺,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列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
广宗寺创建于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清凉山志》载:“正德初,上为生民祈福,遣中相韦敏建寺。铸铜为瓦,今称铜瓦殿,赐印,并护持。命秋崖等十高僧住。”寺内正殿背后立有明正德三年石碑,对创建广宗寺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原来,广宗寺的铜瓦殿,计划在东台顶建造,后因“峰顶极高,风势雄猛”,“无益于后”,才选址于此处。
广宗寺占地面积为二千九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二十八间,布局小巧紧凑。紧挨道边的天王殿正中,供有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为铜质,造型很好,那盘腿打坐、大腹下附、满脸堆笑、乐观无忧的样子,使人观后受到感染,与大肚弥勒菩萨对笑不已。穿过天王殿,面迎铜瓦殿。大佛殿位居正中,因殿为铜瓦盖顶,以固千年,观之浮光耀金,引人注目,故称铜瓦殿。是该寺的主殿,殿建三间,重檐歇山顶,原顶部为铜瓦铜脊,现留铜脊和少部分铜瓦。木建大殿,上覆铜瓦,在五台山寺庙中仅此一处。殿内佛坛上立木制方格,供有上下两层圣像。下层三尊是铜铸“两方三圣”,正中为阿弥陀佛,两侧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佛家称西方极乐世界有主佛阿弥陀,身旁有胁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人死后“往生净土”的地方。上层三尊圣像为泥塑,正中为释迦牟尼佛,两侧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大殿两壁供有铁铸十八罗汉。后壁两角分别供有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正殿内不太宽阔,供有如此多的圣像,使人感到“琳琅满目”。正殿前内额挂有康熙御匾,上师“云嵋”二金字。
“鳞鳞万瓦五峰中,不用泥烧用铸铜。”时至今日,众多的游客和信徒蜂拥而上灵鹫峰,登峰必到广宗寺,参观铜瓦殿。这里经过补修,殿宇整饬,终日香火不绝,接待游人和香客入内参观礼拜。
广宗寺内东北角还建有一座墓塔,是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灵骨塔。法尊法师圆寂于一九八零年十二月,终年八十岁。他精通藏文,对佛学研究造诣很深,曾对佛教经典作了大量的翻译工作,把长达二百卷的《大毗婆娑论》译成藏文。广宗寺是法尊法师出家的地方,故他的灵骨塔建在这里。塔高六米,围基三丈,塔身洁白。塔正面中央的石碑上嵌刻有赵朴初书写的“翻经沙门法尊法师灵骨塔”字样。法尊法师的灵骨塔于一九八一年九月落成。
kevin_chen(西门饮马) |
2006年1月17日 15点27分 |
评分:10 |
<广宗寺>在五台山台怀镇北侧营坊村山腰,背依灵鹫峰, 面临台怀诸寺,规模不大,布局严谨。 明正德 初年为生民祈福, 迁中相韦敏建寺,铸铜为瓦,赐印令其护持。清代曾予补修。 山门三楹, 内设木制龛阁,供大肚弥勒佛像;左右钟鼓楼高耸,檐角翠飞,格外醒目。院内殿厢房整洁,大佛殿 位居正中,殿为铜瓦盖顶俗称铜瓦殿;其后的藏经阁和禅院, 为坐禅及育经之地。铜瓦殿面阔三间, 重檐歇山式,比例和谐,结构规整, 格扇棂花,雕刻工精,内外彩饰富丽,琉璃脊兽衬以铜瓦古色, 别具风格。殿内供三世佛及十八罗汉,龛阁精致,装饰鲜艳。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