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江苏 → 泰州旅游 → 美食 |
|
靖江蟹黄汤包 靖江蟹黄汤包是中华六大名点之一,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制作工艺和配方的不断改进,蟹黄汤包以其味道鲜美、健身美容,深受大江南北美食家的青睐。江阴长江大桥通车后,看江阴大桥吃靖江汤包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惯例。2001年6月21日,以特级烹饪师、鸿运酒楼经理陈士荣的名字命名的“陈士荣汤包”被国家商标总局核准注册,为蟹黄汤包走向全国打下品牌基础。 靖江蟹黄汤包有“两绝”:一是制作绝,二是吃法绝。馅心精选金秋时节大河蟹、新鲜猪肉皮、正宗老母草鸡特制而成,皮薄,汤清不腻,稠而不油。品尝汤包一定要记住十二字要领: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吮汤。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尝靖江蟹黄汤包,曾因不着要领而留下“乾隆皇帝吃汤包甩到半背”的佳话。 陈士荣牌提篮汤包食用方法:将冷冻熟汤包放置小碟内,一只一碟,将水烧开后放置蒸笼内烧三至四分钟后即可食用。放入微波炉内解冻4—5分钟后即可食用。 靖江的蟹黄汤包,即便是美食家亦不能尽道其妙。 它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其它包子相比,有其独特"个性"。一是制作"绝",二是吃法"奇"。 靖江的汤包汤是包在里面的。制作起来工序有十几道之多。首先是取猪蹄膀的厚皮,切细,文火煨一夜,至猪皮完全溶入汤中,再冷却成为透明果冻一般的胶状物。选用鲜活而硬实的大蟹,取其蟹黄和剁碎的猪腿心肉,熬好的鸡汁、姜丁、蒜末一起放入猪皮熬成的胶冻内拌匀。待它在汤包里蒸熟之后,那脂膏浓厚的胶冻便溶为汤汁了。汤包的皮也是一点马虎不得,必须用上等的精白面粉,揉、捏上劲之后,辫成一片片极薄绝圆的面皮,这比不得一般做馒头,它要求厚薄非常均匀,湿燥软硬恰到好处,因为只要有一点此厚彼薄,那必定是汤包漏汁破皮之处。至于最后一道工序——包汤包。更需有熟练操作技术的老师傅才能胜任。每一动作无不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的轻、柔、均匀。唯有这样,才能保证那一只只汤包蒸熟之后,直至送入口中,能完好无损。 蒸熟的汤包雪白晶莹,上面的折皱细巧均匀,整个儿恰如一朵朵饱满圆润、千瓣紧裹、含苞欲开的玉菊,加之皮薄如纸,几近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使人感觉到一种吹之即破的柔嫩。别说吃了,光是看,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至于吃汤包更需要一点技巧。传说乾隆皇帝吃汤包献出过洋相。当年他微服来靖江专尝这蟹黄汤包。也许是饿了,汤包一上来,他抓起一只,张嘴就咬,只见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烫得他一甩手,汤包扔到背后去了,身上手上全是汤汁。要在平时,他早就龙颜大怒了,可此刻他竟顾不上发火,而是赶紧舔那指上的汤汁,为什么?因为他刚才尝到那一点点汤汁,鲜得不得了。店里伙计一瞧,晓得他是头一回吃汤包,赶紧上来指点,乾隆依着伙计的法子一试,果然灵光。临走时,按乾隆的老脾气,本想题点诗句的,可一想到刚才出的洋相,不由有些脸红,也就不好意思再题了。也许正因为如此,靖江汤包虽有名气,史书上却查不到记载。 那么,那店伙计指点的是什么法子呢?那就是吃汤包的十二字诀: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喝汤。一般来说,是用三只指尖撮住那汤包上面的折皱,小心翼翼地轻轻拎起,慢慢放到盛醋的碟子里,然后低下头凑近去,在汤包的上方用齿尖细细咬破一点小孔,再从那小孔里缓缓地吸吮汤汁,这是因为汤包皮薄且嫩,汁丰又烫,稍一不慎,皮破汤漏,也就不成汤包了。所以品尝汤包不仅是美食的享受,还有些竞技的味儿。如此,吃汤包便蕴含着一份独特的情趣,一种无可替代的韵味。
泰州古称海陵,为“汉唐古郡,淮海名区”,文风鼎盛,英才辈出。中国戏京剧艺术为“国粹”,梅兰芳先生为京剧艺术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梅先生祖籍泰州。1956年梅先生率梅兰芳京剧团回乡探亲访友,巡回演出,造福乡梓,泰州烹饪界创制“双凤换巢”佳肴以示谢忱,梅先生深表嘉许。1994年秋,在纪念梅兰芳百年诞辰之际,泰州市举行梅兰芳艺术馆开馆仪式,泰州宾馆为欢迎全国京剧界的名流创制了“梅兰宴”。梅兰宴将戏曲与烹饪文化相结合,以梅兰芳先生的18个代表剧目为背景,吸收梅先生日常饮食习惯,兼收巡演时期所品泰州名馔,构成该宴清丽多姿,典雅华贵的风格,受到各界欢迎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