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内景点最引人人胜的是“甘棠湖”,面积约八十公顷,是一座“自有源头活水来”的天然湖泊。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曾在此演练水师。唐诗人白居易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湖心,以《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名“浸月亭”。北宋寓“山光水色薄笼烟”之意改为“烟水亭”。由于相传周瑜练水军时曾在此点将,故又称内主要古建筑有:船厅、纯阳殿、翠照轩、五贤阁、众妙楼、燕会亭等。正殿左壁有一长方石牌,上刻一巨大草书“寿”字,传为八仙中的吕洞宾手书,字体龙飞凤舞,形若游龙,气势磅礴,细观金字由“九转成丹”四字合成,体现了道家“炼丹”、“修仙”的思想,观之妙趣横生。立于亭前,遥望庐山,只见山如屏障,烟云缥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在湖中有唐代江州刺史李渤筑的长堤,长堤上有宋代建筑的“思贤桥”,把甘棠湖一分为二。由此堤可登上高12米、六角三层的“映月楼”,举目眺望,绿波涟漪,彩霞映波,岸柳成荫,景色如国。
danni_pu(圣丹妮) |
2005年9月15日 16点35分 |
评分:10 |
九江市市区内有一处风光旖旎的甘棠湖,湖上有一座绿树掩映的小岛,岛上有一组古色古香的建筑,这就是闹市中的一块“净土”——烟水亭。 唐时,江州司马白居易曾荡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兴赋诗。北宋时,理学家周敦颐见此岛状如月,遂名“浸月”。后人在岛上建“浸月亭”,寓景于白居易《琵琶行》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意,也寄托了后人对白居易、周敦颐两位贤人的怀念。后来,周敦颐的儿子周寿从湖南来到江州为父守墓,见甘棠湖一带“山头不沟薄茏烟”,遂在湖堤建一亭,名为烟水亭。明嘉靖年间,两亭俱废。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江关督黄腾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烟水亭,这就是现今烟水亭的由来。明清时期烟水亭建筑屡建屡废,清同治七年(1868)由僧人古怀募捐重建。至清光绪间,烟水亭建筑才形成现在规模。建国后逐年保养维修,并建九曲桥通向湖岸。 浸月岛上的建筑群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人们习惯上称岛上整个建筑为烟水亭,其实每座建筑各有名称。左为翠照轩、听雨轩、亦亭;右为浸月亭和船厅;中间依次是烟水亭、纯阳殿、五贤阁、观音阁。这三组建筑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形式变化多样,风格协调统一。庭院、天井内花木扶疏、秀石玲珑,清新典雅,让人赏心悦目,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 烟水亭是历代文人骚客宴游之地。亭内有风格各异的楹联匾额,或叙事绘景,或写意抒情,联由景出,文景交融,游亭观联,雅趣盎然。 旧时,烟水亭是本城民众祭祀先贤的香火之居。五贤阁内纪念的五位贤士和贤吏是: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剌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现烟水亭各厅室已改作九江文物陈列室,在这里可以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土文物。 据府志记载,“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当过浔阳县令,为九江人办过不少好事。纯阳殿中的吕洞宾塑像早已毁于兵燹,殿后留下一块相传吕道人亲书的“寿”字碑。斗大的“寿”字,一笔九转,寓意“九转成丹”。字体苍古,初看是个“寿”字,细看则为“丹”字。据说这块似“寿”似“丹”的字碑,寄寓了吕洞宾对九江百姓人寿年丰的美好祝愿。 烟水亭石级两旁有藏剑石匣一对,立于亭前石级两旁,有纳峰藏剑之意。据载:九江常遭屠城和匪寇骚扰,按阴阳家之说,皆因郡城面对庐山双剑峰所致。“宋乾道间,郡守唐立方乃辟谯楼前地筑为二城,夹楼矗其上,谓之匣楼,曰:匣实藏剑”。后遭毁。现石凿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为知县陈鼐扩建烟水亭时所凿。 相传浸月岛又是东吴水军都督周瑜的点将台。东汉未,柴桑为东吴属地,吴主孙权的行宫就设于此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领83万人马,离开许昌,浩荡南下,追赶刘备,虎视东吴。孙权封周瑜为大都督,命令他率领水军在甘棠湖中日夜操练,迎击曹军。 古时,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为东吴的一处水上要塞,当年,湖上战舰云集,雄师队列。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因此,又名周瑜点将台。烟水亭内有“周瑜战迹陈列馆”,馆中介绍了周瑜的生平,正中一座3米多高的周瑜塑像,携书挎剑,再现了这位儒将的飒爽英姿。 从烟水亭前拾级而下,过桥,迎面有一座方亭,亭前有白石栏杆围就的拜台,这就是三国时周瑜的点将台。1988年5月1日,市文化部门曾在此举行过一次“周瑜点将”的仿古旅游活动:一声铳响,狼烟四起,一队队甲盔鲜明的东吴卫士,从牙旗猎猎的烟水亭内开出。紧接着8个身着汉服的侍女,手执宫灯,也从烟水亭中款款而出,一直走到拜台,分列两旁。在拜台方亭的一侧,一面杏黄色的“周”字大旗,迎风招展,“水军都督”四个大红灯笼高悬两旁。周瑜头着纶巾,腰挎宝剑虎步登场,高唱:“江东地广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古老的浔阳城烟硝迷漫,金戈齐鸣,再现了当年周瑜点将,赤壁麈战的历史画卷。
→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