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现存苍山顶的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多依山势用土夯筑而成,残存的北段城墙高出地面约3米,厚约5米。太和城西依苍山,东临洱海为天然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南、北城墙相距约500米,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
太和城原为河蛮(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沼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攻占太和城。次年(公元738年)以太和城为都城建立南诏政权,直到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止,历时42年,太和城是南诏前期的都城。山顶有金刚城,建有鹤顶寺,在洱海金梭岛上建有南诏避暑宫,可供考察、游览。
可从大理古城或下关乘中巴前往,从下关出发约需15分钟,票价2元,路旁可以看见有“太和城遗址”的标牌。
plf198(小贝) |
2006年2月7日 20点31分 |
评分:10 |
南诏德化碑
德化碑在太和城遗址内,这是一块历史价值极高的古碑。
南诏德化碑为一黑色墨石巨碑,高3.97米,宽2.46米,厚0.6米。正面碑文行书41行,共3800余字,现仅能辨认800余字;背面正书11行,约1300余字,记南诏清平官、大将军职衔姓名等。碑文正实切事,结构严谨,叙事委婉曲折亦激昂慷慨,表功则据实陈述,加之行文骈散交替,词藻富丽,灵活自如,词藻富丽,警句时现,实在是一篇唐代滇文佳作。
德化碑北侧不远有建于唐代的感通寺、祭祀观音老母的观音塘,南侧有相传用蛇骨和在土里烧砖而建的蛇骨塔,祭祀唐将李宓的将军洞等,时间充足均可一游。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和南诏德化碑,是云南重要的历史遗迹,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唐之际,洱海地区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位于最南端巍山县境的蒙舍诏,逐渐强大起来,在唐王朝的支持下,蒙舍王皮逻阁先后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政权。蒙舍诏位于六诏之南,故名南诏。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在下关之北约三公里的太和村,建了一个都城,这就是太和城,是当时南诏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太和城内最高的一个山包上,南诏王不惜征用大量劳力,把整个山顶削平,建了一座城中之城,时逢唐王朝赐给南诏《金刚经》,便将此城名为金刚城,城中建一寺专门供奉唐王朝所赐《金刚经》,亦名金刚寺。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