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四川旅游新闻 → 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解读之五 |
|
2005年8月19日 15:36 新华网石家庄8月19日电(记者江山)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五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以滇北、川西为中心,横跨云南、四川两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艰苦卓绝,革命奇迹”。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云南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四川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记者:面对“雪山草地”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红军战士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战胜困难的? 刘益涛(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夹金山,属于邛崃山脉,海拔4000余米,山峰直立,终年积雪,这是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开始上山了。这时正是六月盛夏,红军们的棉衣都在四渡赤水时送给了当地的穷苦百姓,现在都穿着单衣。雪山一带比较贫困,想买些白酒都找不到。没办法,大家心一横,把能穿的衣服全穿在身上,咬上几口生辣椒,每人柱一根木棍,踏上了大雪山。大雪山,白茫茫,山腰飘着云朵,峡谷窜出寒风。越往上走,天气越冷,常年的积雪冻得梆梆硬,无情寒风如同针扎刀刺。先头部队在冰雪上凿些窟窿,战士们手拉手小心翼翼地走着。英雄的红军战士顶风冒雪,一步一喘,一步一滑,终于到达了山顶,把大雪山踩在了脚底。大家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刚要休息片刻,不料突然下起了一阵冰雹,大如鸽蛋的雹子打在战士身上、头上,被打之处立刻红肿起来,大家扯起雨布,也无济于事。冰雹过后,太阳出来了。起伏的山峦在艳阳照耀下,山峰上的积雪反映出片片银光,就如同一面面大镜子。战士们看到眼前雪山的美景,忘记了疲劳寒冷,大专欢呼起来。有个战士捧起一把洁白的积雪,塞进嘴里:“真甜呀!”还有的战士别出心裁,掏出珍藏的糖精分给大伙,混合在雪团中大嚼起来,都称赞这种“冷饮”赛过“冰糖葫芦”。快到山脚时,战士们坐倒在地,顺着山坡滑了下去,一眨眼工夫就溜到了山根底。 记者:红军队伍是怎样穿过险象环生的草地的? 刘益涛:1935年8月21日,红四团作为右路军先头部队,开始向草地进军。茫茫草地,令人惊心怵目。野草丛生,不知边际,浓雾迷蒙,莫辨南北。草丛中沟河交错,积水泛滥,腐草和臭水形成的沼泽,一不小心就会陷下去。红军只能跟着向导,一步一步地艰难行进。有些军马,只顾吃草离开了队伍,一不留神就陷入了泥潭,越挣扎陷的越深,人也无法救援,只好眼睁睁看着它遭到“没顶之灾”。而可恶的泥潭,在吞没了生命之后,又恢复了原状。红军越向草地深处走,情况越是艰苦。环顾四周,无边无际的青草多是浸在水中,看不到树木,看不到人烟。草地气候变化无常,时而风雨大作,时而洪水泛滥,时而漫天大雪,里面冰雹袭人。战士们饿了啃干粮,渴了喝生水,连一块宿营的干燥地方都找不到,只能躺在油布上睡在水洼里。粮食吃光了,大家就用野菜充饥,连皮带都烧来吃掉了。在行军途中,有的同志走着走着,就一头栽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了。干部们的马匹都用来驮伤病员,可这样仍有不少同志倒下。在宿营地里,当大家又熬过一个风雨之夜时,总有一、二个同志长眠在那里。经过将近7天的艰苦行军,红四团终于走出了草地,在茫茫草地上开辟出一条北上的道路。 记者:“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奇迹,也为后人留下了值得永远铭记和发扬的“长征精神”。那么,“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呢? 刘益涛:长征中的作战,是在敌强我弱,红军兵力、装备居于绝对劣势且无后方依托的战况下进行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长江天险,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跨越雪山草地,挖野菜,吃树皮草根,克服重重困难,红军终于战胜了敌兵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正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中,形成了令人荡气回肠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后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 (新华网)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