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四川旅游 → 购物 |
|
四川旅游商品资源及其丰富,品类繁多,涉及到食品、纺织、工艺、美术、医疗保健、电子、机械等行业,共有20多个大类,5000多个花色品种,蜀南竹海的竹根、竹雕,攀西的彝族工艺品等闻名海内外。主要巴蜀特产如下: 酒:五粮液、泸州老窑、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沱牌大曲。 茶:蒙顶石花、峨眉毛峰、青城雀舌、早白尖功夫、三花牌茉莉花茶。 食品:涪陵榨菜、宜宾芽菜、天府花生、夹江豆腐乳、郫县豆瓣、叙府糟蛋、广汉缠丝、江安血橙、梁平柚。 工艺美术:蜀锦、蜀绣、瓷器、竹编、江安竹簧。
如果你是女生,来四川就一定不要错过SHOPPING.以成都为例,春熙路是成都的商业中心,也是步行街所在地.据说成都的步行街在全国排在第3名.如果你想购买比较贵的东西可以去步行街少上的大平洋百货,成都王府井;如果想逛超市,推荐去--伊滕洋华堂(东西集中且价格适中) 如果你想买个性,时尚的衣服,饰品,一定要去女人街---绝对不会后悔的.当然到那里买东西,一定要狠狠的砍价 →回复
达州的灯影牛肉很不错啦 灯影牛肉是四川达县的传统名食。牛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究。 据传说,1000多年以前,任朝廷监察御史的唐代诗人元稹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 贬至通州任司马。一日元稹到一酒店小酌,下酒菜中的牛肉片薄味香,入口无渣,他颇为叹赏,当即名之曰“灯影牛肉”。灯影,即皮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 四川灯影牛肉的用料和制法是:选黄牛后腿部净瘦肉,不沾生水,除去筋膜,修节整齐,片成极薄的大张肉片。将肉片抹上炒热磨细的盐,卷成圆筒,放在竹筲箕内, 置通风处晾去血水。取晾好的牛肉片铺在竹筲箕背面,置木炭火上烤干水气,入笼蒸. 半小时,再用刀将肉切成长一寸五,宽一寸的片子,重新入笼蒸半小时,取出晾冷。 菜油烧熟,加入生姜和花椒少许,油锅挪离火口。10分钟后,把渍锅再置火上,捞去 生姜、花椒。然后将牛肉片上均匀抹上糟汁下油锅炸,边炸边用铲轻轻搅动,待牛肉 片炸透,即将油锅挪离火口,捞出牛肉片。锅内留熟油,置火上加入五香粉、白糖、 辣椒面、花椒面,放入牛肉片炒匀起锅,加味精、熟芝麻油,调拌均匀,晾冷即成。 →回复
自贡扎染 早在秦汉时期就问世的民间工艺美术扎染,是自贡市享誉中外的蓝印花布的品种之一。这些年来,用所染工艺生产的手巾、头巾、台布、窗帘、床单、桌布等日常用品已经畅销国内外市场。在1986年的自贡灯会上,这项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工艺第一次步入灯展,在自贡灯会上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在这届灯会上,别开生面地出现了古十个扎染灯有表现以“恐龙之乡”为特色的剑龙、蛇颈龙等以“龙”为题材的灯,有表现民间传统题材的银锭灯、连环灯、阿福灯、葫芦灯、双鱼灯、松鼠灯、月亮灯、象灯、方胜灯等。扎染采用国画中浓墨重彩的手法,既有工笔画的细腻,又有写意画的潇洒,光感强,远看活象实体,近看耐人寻味。它的色泽浓淡分明,毫不含混,艳丽多彩,有的灯上用了七、八种颜色,而且色调和谐自如,给经以美的享受。 把扎染作为灯面这还是首创,也是自贡工艺美术厂的民间扎染艺师张宇仲的一次探索。他把扎染中的“鹿胎缬”、“蜀缬”、“绵”、“撮缬”、“蚕儿缬”等工艺流程,巧妙地运用在灯面制作中,使这些扎染灯透过灯光看上去层次分明、远近有别,深浅各异,流金溢彩,毫无遮光、阻光等缺陷,给人以清新之感。 张宇仲的扎染艺术在省内早负盛名。他在做扎染灯的时候一丝不苟。他在人物造型上参考了天津“泥人张”的阿福形象,四个阿福分别抱着鱼、牡丹、海棠、红桃等。造型丰满、神态感人,给人以欢乐喜庆的印象。 出现在这届灯会上的三十个扎染灯,都是先把灯型骨架扎好以后,再用双绉绸按形下料,绘图扎针。所以,绘画、针刺、染料都需要比较高的工艺要求。这次探索取得了很好效果,各方面反映都比较强烈。但张宇仲还认为不够成熟,决心在下一届灯会上再作改进。所以,大家都以浓厚举期待着新扎染灯在1987年的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上、在国内外观众面前再现新姿。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为民间工艺美术品,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由于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又称绵竹木版年画。绵竹年画有门画、画条、斗方等品种。技法细腻,造形质仆、粗犷,色彩鲜明,深受西南、西北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群众的喜爱,并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年画始于明末清初,盛于清光绪年间,其形式主要有门画,斗方、画条等。其制作多先以木刻版印墨线,再敷以彩绘。制作程式和特色全在于手工施彩和勾线,按民间艺匠通称有以下几种: (一)明展明挂:为绘工精细富丽的一种;(二)勾金:笔蘸金粉或银粉勾出图案;(三)花金:是彩绘后的再加工,用木制花型戳子,拓上金或银色花纹,现所见花戳子约三十几种,分服饰花、帽花、衣角花、袖口花;(四)印金:印过墨线和彩绘后,再用原印版复印一遍胶水(脸手除外),然后撒上金粉或银粉,扫净余粉后即显出金线或银线;(五)水墨:讲究笔墨烘染和淡雅的色调;(六)常形,力求设色单纯;(七)掭水脚:即寥寥几笔大写意,是绵竹年画的特色绘法。 工艺品-崇庆竹编 崇庆竹编制品是当地的传统特产,距今已有300多年的编织历史。崇庆竹编品种繁多,除竹兜、竹篮、竹盘、竹碗、竹扇、竹灯笼、竹盒外,有竹净百 圆锣、竹套三花提篮、竹筷篓、竹纸篓、竹花插、竹通花稀篾碗、竹船型书兜、竹花 兜等。另外,还有竹编玩具,花色品种达200多种。 崇庆竹编具有结构紧密,结实耐用的特点。采用竹子本色编织的产品雅致大方。竹编富有弹性, 能经受一定的压力,各种竹编制品不仅经久耐用,且有滤水的优点,有的还可以盛上 物品放锅里煮。 崇庆竹编利用川西平原盛产的慈竹为原料加工编织而成。手工艺人精心选择生长三年 左右的慈竹,采用中间一段颜色一致又没有斑点,节长质细的部分;然后刮青去节, 有的要保持竹子本身自然色泽,有的还需要进行染色加工,用红、蓝、黄、黑等油漆 均匀地涂在竹筒表面;再后,把竹筒破成粗细均匀,厚薄一致的竹片和竹丝。竹编工 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 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 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 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火绘画 火绘艺术于本世纪20年代在西昌地区初创。开始时绘制在手杖、烟杆、竹木小器具上,增加装饰性,艺术价值不大。后来绘制在牛羊皮上。西昌地区盛产牛羊皮,人们用牛羊皮制作床毯、桌垫、坐垫、提包等,这就为火绘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后来由于工具的改进和绘制手法的创新,火绘艺术渐趋成熟,一切能形诸宣纸的画面,均可以火绘在皮件上。表现的细腻,色调的和谐,画面的清晰生动均不亚于宣纸水墨画,有极佳的艺术效果。 30年代是西昌火绘艺术的极盛时期,从事火绘皮件的货店有28家,从业人口近百人。火绘艺术由于美观、实用、高雅、古朴、价格又适中,深受各阶层人物的欢迎,成为居家摆设、馈赠亲友的珍品。当地达官贵人,还以它作为结交国民党中央人物的敲门砖。各地商贩,也来西昌贩运转销。不仅成都、昆明有售,还远销香港、缅甸、东南亚各国和欧洲。抗战时期,在华的美军,也专门来人大批采购带回美国,作为珍品永久收藏。 现在的火绘艺术,已不仅用牛羊皮做材料,而且还能绘在胶合板等材料上。这一改革,不仅拓宽了材料的来源,也使画面色调更古雅,更富表现力,而且又使火绘艺术由附庸于皮革器物的装饰画发展为独立的有别于美术百花园中其他画种的一种艺术形式。 →回复
工艺品-鹃城风筝 四川郫县北外里许,葱笼竹木掩映中,有一横亘起伏的高埂,下绕一曲流水,相传这是古蜀都邑杜鹃城垣及护城河的遗址。因古蜀望帝杜宇去国时,正值杜鹃啼鸣,蜀人思之,以为杜宇化鹃回,便把郫县又叫做了“鹃城”。聚居在这儿的农民,闲季多以做风筝为副业,经过漫长岁月,走着自己的艺术道路,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遂有了“鹃城风筝”之称。 “鹃城风筝”的放飞季节,旧时从每年腊月十六开始,该是辞旧岁迎新年了。自然孩子们也放了冬学假,迎来了欢乐时节──吹竹筒号,扯响簧,敲腊鼓和放风筝。这时郫县城乡田野,冬麦吐翠,春苕待发,都不怕践踏,可任随在地里奔跑。特别是在这时刮起了东风,风势极顺、直持续到来年春节过完,孩子们进了学堂,放风筝的活动才逐渐减退。当然,“儿童散学归来早,犹趁东风放纸鸢”不是没有,还要放到清明节后,风势乱了,才兴尽收场! 春节游兴活动颇多,但以放风筝最招孩子们喜爱。四川清音《小放风筝》对此有所描绘:“三月里来是清明,姊妹们双双去踏青,随带着纸糊的丁丁猫儿(蜻蜓)、黑老鹰、美人头上加七星,万花楼前放风筝”,继之,“姐儿来在万花亭,看见几个儿童们……。拐扒子(挽绳线)用细麻绳,手上提了个‘玉美人’,骑竹马放风筝”;不也可以从中联想到鹃城风筝放飞的幅幅优美风情画么! [清代]乾隆时期(约公元1770年前后),杜鹃城北郊住着一户周姓农民,风筝做得独好,世代相承。周风筝扎架非常认真,所选慈竹,一般是五年的,颠子绵弹作头须,中段坚韧作身架,下段结实作劲骨,通体轻重恰当,软硬适宜,肥瘦匀称,虽属凭手单个操作,但成百上千的扎件,也都毫不走样。接着的工序是粘糊,他家全用皮纸,剪裁合体,粘接牢固,不漏气,不皱折。干燥后即行构图描绘,这道工艺确是他家拿手,兄弟姊妹子侄,无一不是全能:构图、成竹在胸,布局组合,疏密有致,分寸不乱,统一中见变化,粗犷中有细腻,远可玩味,近可观赏,图案谨严,俊俏多姿。描绘,手风娴熟,斜直刚柔,都很流畅,且浑然一气笔到墨到,神韵横生,使所构之图益臻完美。施彩,富有奇情,染料在他们手上,准确熟练,斑斓琳琅,笔无虚发,井然有序。除此,周风筝的最后绝技,是在风筝中心垂直线的特定部位,装上使之通体平衡的“斗线”(以备放飞接头牵引线),线虽尺许,却关系成败,可算极为关键的一招。周风筝在扎、糊、画、染各个环节,经数百年实践变革,凝成了土色土香,绚丽华美,内涵深邃丰富的艺术特征。 作为民间实用美术的风筝,还必须具备放飞功能这一极其重要的条件,一般说来,飞高者为上品,低者为中档,连连跌落和风筝挂上树枝为劣等。故民谚有“风筝硬得行,放进半天云”、“风筝不起,跑烂鞋底”流传,一褒一贬,是风筝接受放飞考验的结语。周风筝的“蝴蝶”、“金鱼”,迎风展翅,直冲九宵,不晃不摇不栽筋斗,真个平步青云,得意千里!至于“鲢巴郎”,则摇头摆尾,轻盈曳荡,在碧空翱翔,如漫游大海,这又非安详稳重的“蝴蝶”、“金鱼”可比的。诚然,放飞不只是风筝好就飞得好,还离不了风力佳、线绳韧的配合。周风筝的风筝轻巧,1公尺大的,系上左右拧过的“左右线”,乘2级东风便可腾空而起。 除常见的上述各类型和“蜻蜓”、“蛾蛾”、“寿桃”、“老鹰”、“燕子”、“八卦”之外,还有长达32m、多达100余节的“蜈蚣”和3—4米高的“大眉蛾”(能在夜间和一长串“气死风”灯笼组成系列放风)。这类大风筝,是周吉延老俩口和孩子们兴极产物,因是他家的自娱非卖品,所以便成了他家的夺彩杰作。 工艺品-成都麻纸 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中,有一项是造纸术的发明。自古以来,便有“蔡伦造纸”之说。但从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看,诸如“灞桥纸”、“扶风纸”以及在新疆罗布淖尔发现的纸等,均为[西汉]时期之物,证明早在蔡伦之前,我国已发明了造纸术。而在“杞梓如林、桑麻如织”的天府之国,造纸业也是很早就很发达,到了[唐代],“益州麻纸”闻名天下,成为[唐代]的宫廷用纸,可谓蜀纸的代表作品。 [唐代]的成都,是著名的造纸中心。成都的浣花溪、广都(今双流)的冉村、龙溪等地都有不少的造纸作坊。蜀纸的种类繁多,品质高档,有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纸、十色笺纸等等。[唐代]宫廷专门规定用益州麻纸来书写各种公文,并用来抄写东、西两京宫廷收藏的四部书籍。每年,都有大批的蜀纸作为贡品运往长字和洛阳,往往供不应求。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时,“太府月给蜀郡麻纸五千番”。仅仅一项事宜就需每月供给“五千番”,余可想见。足见蜀中造纸业的规模之大,产量之高,而社会需求之迫切。 益州麻纸就规格而言,有大小之分,就颜色而论,有黄白二色,都是以麻作为造纸原料精制成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麻纸,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专门的药剂,可以长期存放而不被虫蚀,故而为[唐代]宫廷所器重,作为专门的书写用纸。毫无疑问,这种质地优良的纸张也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被广泛地用于书籍的印制,其社会需求量也就更大了。 除了益州麻纸,唐时成都的笺纸也十分著名。以人得名者,最享有盛誉的是“薛涛笺”,此笺为深红色短狭小笺,似乎专用于吟咏唱酬,其名至今仍很响亮。而以色名者,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十色笺”,包括深红、粉红、杏约、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等,可色色俱全,应有尽有。 延至[五代],蜀纸仍久盛不衰。南唐置纸务官,“求纸工于蜀”,所制“澄心堂纸”当出蜀中良工之手,据说“百金不许市一枚”,其令人惊叹的价格足证质量之高。 元人费著曾说成都人造纸“乃尽用蔡伦法”。反映了成都人的聪明才智及善于师法古人。又说成都有蔡化祠堂,“每遇岁时,祭祀香火累累不绝”。可知造纸业者人数众多,才足以成此专祀。 从[唐代]后期成都是全国雕版印刷的中心这一点来看,也足以证明蜀中造纸业的兴盛。现存的唐印本《陀罗尼经咒》、“中和二年成都樊赏家印历”等,无疑是就地取材,用蜀纸印制的。而见于史载的日僧宗睿携回日本的“西川印子”、唐文宗时剑南西川雕印的日历、柳比在成都书肆所见的各类雕印杂书等等,自然都应该是用本地出产的纸张印刷的。虽尚无实物可证,但相信其中有不少的印刷品用的是益州麻纸。 益州麻纸称得上是古代成都人在中国造纸历史上的一项特殊贡献。 工艺品-燕西木雕 1998年春夏之交,在中国西部,在四川省德阳市一位并非球迷甚至坦言对足球知之甚少的中年人,把他的中国木制足球一下子“踢”进了世界杯。这位给中国球迷多少带来一点欣慰的人,名叫刘燕西…… 199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刘燕西先生的专题报道,题名为“踢进世界杯的中国‘足球’。 民间木艺大师刘燕西先生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使用木材、高密板.竹子,玉石等材料经手工精心刻制成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等空心球类工艺品、木质灯饰、木质熊猫、茶具.件件精美。 刘燕西先生是个对工艺质量非常执拗的人.“精雕细琢.为获取您的信任”是其生存之根本。环保,是世界人类发展需要,而美国高科技技术制造的HDF高密度板成为足球制造的主体材料(该材料用竹、麦秆,蔗制造而成.广泛用于高级家什及制作强化木地板)防腐、防朽,永不开裂。木纹高度清晰的环保型工艺足球是2000年推出的新型工艺精品。“燕西木艺工作室”:在木艺大师刘燕西的工作室里.拥有一批顶尖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设计师.创新设计能力独特.可根据每个客户的具体需要进行设计和创意.并量身打造客户专用的系列艺术品和工艺礼品。 “德阳市天虹古城工艺木器厂”:属私营独资企业,注册资本200万元。该工厂属四川省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地处四川省成都市附近.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熟练工200余人.年产礼品50000件。 竹簧雕刻 竹簧雕刻主要产于四川江安,故又称做江安竹簧雕刻。据说早在北宋时期,江安人民就开始利用楠竹编织箩筐、背兜、椅子、蒸笼等日常生 活用品。后来,逐渐由粗到精,在筷子头上雕刻狮子、龙凤。将楠竹削去外皮仅留一 层竹心、竹簧片,用胶贴在木板或铁片上,然后把图案雕刻在竹簧片上,制造各种用 具和装饰品。历经世代相传,今已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竹簧工艺美术产品。这些竹簧 工艺品,质优工细,深得人们赞赏,在六十年代,江安竹雕工艺产品就已远销日本、 法国、西德、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 品种:江安竹簧雕刻工艺产品品种丰富多彩。今有竹器雕刻、竹簧镶嵌、竹簧雕刻、竹丝镶 嵌、竹筋皮制品等5大类,140个品种,300个花色。图案题材有反映山川名胜的“峨 眉风光”、“都江堰”等;有用带麻雀斑纹的红豆木、乌木、楠木等优质材料作配料, 组合成花卉草木;有取材于古代传说的“麻姑献寿”、“哪吒闹海”等;还有象征吉祥 如意的动物,如龙、凤、熊猫等图案,栩栩如生。 特点:江安位于四川省南部,长江南岸,所产的楠竹具有纹路精密,竹青如绸缎,竹簧如象 牙骨的特色,是竹簧雕刻的上乘原料。竹簧经过处理,黄橙莹润晶亮,具有淡黄象牙 色泽,被誉为“竹象牙”。 工艺:近年来,江安竹雕艺人们继承空雕、浮雕、浅雕等手法,创造了竹簧镶嵌、画笔勾刀 等新工艺,把原来的浅雕、浅浮雕发展到着色、彩色竹雕、彩绘和主体浮雕,突破了 楠竹本身形态的束缚,造型别致,雕工精细,独树一帜。 →回复
苴却砚: 由攀枝花市苴却砚厂生产,苴却砚因产于攀枝花江南一带而得名。石色紫黑沉凝,石质致密细腻,莹洁滋润,已发现的有石眼、青花、鱼脑冻、冰纹、云纹、金星、绿标等。其中石眼碧翠高洁,鲜活如猫眼,堪称一绝。 1995年4月,乔石委员长出访日本、韩国时,特选该公司生产的苴却砚赠送两国首脑。 工艺品-彝族特色漆器 彝族漆器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宝库中,漆,器象一晶莹的明珠,闪烁着璀熬璨的光芒。凉山彝族漆,器相传髹漆技术是由狄一伙甫开始的,距今57代左右,有1700年的历史。在生活的实践中,彝族先民创造和使用了木皮质器皿,这已具备了漆器的胎质条件。汉代以后漆器的时兴发达,对彝族社会的文化艺术有极大的促进,彝族先民吸收了髹漆工艺,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漆器。 彝族漆器伴随着凉山彝族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提高,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深受广大彝族人民喜爱。漆器的使用面广,及至餐具、酒器、兵器、马具、毕摩用具等20余种。特别是餐具、酒,器更以独具特色和经久耐及持续使用至今。 漆器的胎骨质地共有六种;木胎、皮胎、竹胎、角胎、竹木胎、皮木胎、其中木、皮胎占大部分。漆为土漆,颜色一般为红、黄、黑三色,系生分别加朱砂、石黄、锅烟调和而成。漆器纹饰制作方法,大致有四种:漆彩绘、雕刻、镶嵌和堆漆。但无论哪种方法制作出的漆,器都古朴典雅,绚丽多姿,鲜艳夺目,精细美观。 漆器的造型,是人们生活的需要。随着生产向前发展,生活逐步提高,漆器式样也日益新颖,并日趋美实用。漆器图案的布局与器型和谐。器物的不同部位绘出的不同花纹,一般都作到粗细疏密兼顾,主次位置得当,繁简相宜,绚丽的纹饰和优美的造型浑然一体,和谐统一。不论纹饰繁简,均以一心控制全局,结构严谨,均匀简洁,明快清朗,匀称不乱。 漆器的色彩有红、黑、黄三色,彝族人民喜爱红色,它象征勇敢、热情;黑色表示尊贵、庄重、;黄色代表美丽、光明。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色彩明快艳丽。彝族漆器,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不失为彝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工艺品-自贡龚扇 龚扇的出现大约在十九世纪末。据龚扇第三代传人,龚氏健在的最高长辈、84岁的龚长荣老人介绍,龚爵五是[清末]盐场的挑煤工人,每天把煤从煤厂挑到盐场,所得仅能糊口。有一年夏天,满头大汗的龚爵五在盐场看见一个从乐山来的商人手里拿着一把非常漂亮的竹扇,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这么漂亮的扇子,心里羡慕不已。没有钱买扇的龚爵五于是就琢磨着自己编扇。没想到,这一琢磨,竟编出了后来被誉为中华第一扇的“龚扇”。 天资聪颖的龚爵五用划得细如发丝的竹丝在扇面上编出了花鸟虫鱼,人物山水,乡绅官宦都以手握一把龚扇为荣。1886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创办的“宝川局”征集全省民间工艺品到成都参加“赛宝会”,龚爵五捧着自己精心编织的扇子到成都参赛,人们交口称赞,一致推举龚扇为“赛宝会”魁首,获得光绪皇帝颁发的金质奖牌。1908年,龚扇被选进皇宫。后宫嫔妃的纤纤细手上握着一把玲珑剔透的龚扇成为御花园新添的一道美景,龚扇从此名声大震。 自龚爵五起,龚扇编织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传经五代。一把龚扇在龚家五代人手中越编越精,终于成为“中华第一扇”。龚爵五的儿子龚玉璋从小就跟父亲学习编扇,成为龚扇第二代传人。龚玉璋在父亲编扇工艺的基础上予以发挥。图案更加复杂,人物更加传神。1944年,大盐商余述怀重金请龚玉璋编织了一把玉柄山水画竹丝扇,龚玉璋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才编织完毕。余述怀将这把扇子送给蒋介石,蒋十分喜欢,终日把玩不已,这把扇子至今还收藏在庐山博物馆。 经过龚氏五代传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龚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人们的青睐。1982年,龚扇作为四川出口工艺品赴美国费城展销,参观展览的美国友人连声惊呼“OK”,一位美国友人称赞道:用这样细的竹丝编出如绢一样薄的扇面,还有如此美丽的图案,真是不可思议!目前,在工艺美术品市场,一把普通竹丝编织的龚扇标价为数千到上万元。近年来,龚扇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送给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与杭州丝绸、景德镇瓷器等独具特色的工艺品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代表。 工艺品-老成都竹器 竹子是南方的植物,竹器也大多只能在湿润的南方使用,到了干燥的北方就会爆裂散架。即便是在成都,竹器和任何东西一样,用久了也会坏。譬如竹椅的靠背坐垫破朽不堪了,竹凳的一只腿瘸了,筲箕的边张开了,竹篮烘笼的蔑条掉了,马架子坐的竹条断了。可以留着,等修竹器的一吆喝,全都整旧如新。 修竹器的带着一捆竹子、蔑条和工具四方游走,不愁找不到生意,因为竹器在成都人的生活里实在是太重要了。从吃饭用的筷子、买菜用的篮子到厨房里的系列炊具、桌椅板凳、晒衣服的竹竿、出行的箱子竹篼、扫地的扫把,无一不是竹。所以苏东坡有名言:“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随着季节的变换,人们的需求也相应有所不同。冬天的围炉取暖,夏夜的树下纳凉都极富情调。老成都的夏天,就有许多“出卖清凉”的职业,有的小孩专在茶馆理发铺等公共场所为人摇扇,充当别人的“电风扇”,有卖凉悠悠甜滋滋的冰粉凉水的……那时也有人瞅准了“售后服务”这一行,不过维修的不是家用电器,而是补扇子、补凉席之类。老成都人睡的凉席是用竹蔑条编成的,人的肌肤紧贴竹子,竟是十二万分的惬意。摩挲久了的旧凉席,光滑熨贴,最为舒服,所以即使它用坏了,老成都人也舍不得扔,请那带着蔑条沿街吆喝“补凉席”的重新修好,又可使用,花钱不多,何乐而不为? →回复
泡菜之乡新繁镇 新繁泡菜是名优传统乳酸发酵食品,脆嫩芳香,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和乳酸,有解腻、开胃、健身的作用。产品分甜酸味、咸酸味、红油辣味、泡酸菜四大系列72个品种,符合Q/FP04--95企业标准,是包装精美的方便食品。获部优省优、博览会金奖,省、市食品卫生质量信得过产品,“新繁”牌商标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名牌称号。新繁泡菜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并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 →回复
呵呵,彭州市的军囤锅魁也不错啊 →回复
食品还有张飞牛肉! 韩慎斋的牛肉丝是所有牛肉丝最好吃的,超市都有卖,外地很难买到 →回复
四川特产:四川名茶 四川多大山,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综合条件极好,平原活野,水旱从人,物产丰富。所以四川的茶也特别地好喝,全国闻名的茶就有好几种,其中蕴含的四川茶文化也相当的浓厚与独到。 蒙顶茶: 四川省名山县蒙山蒙顶黄芽采摘于春分时节,当茶树上有百分之十左右的芽头鳞片展开,即可开园。选采肥壮的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要求芽头肥壮匀齐,每500克鲜芽0.8-1万个。采摘时严格做到“五不采”。蒙顶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色泽嫩黄,芽毫毕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为蒙顶茶中的极品。 峨眉山茶: 该茶产于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峨眉山山腰的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是盛产竹叶青茶的好地方。这里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翠竹茂密,茶树生长十分适宜。 青城茶: 青城不仅产茶历史悠久,而且茶叶花色品种也甚丰富。据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青城,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青城雪芽是近几年发掘古代名茶生产技艺,按照青城茶的特点,吸取传统制茶技术的优点,提高、发展、创制而成的。 屏山茶: 屏山炒青产于屏山县名优茶总公司,该公司出产的名茶“龙湖翠”,优质茶“屏山炒青”出口绿茶、花茶及精制茶杯系列。八九年以来名茶“龙湖翠”、优质茶“屏山炒青”多次获省巴蜀食品节金奖。九二年“龙湖翠”获亚太地区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省内外,深受各界朋友欢迎。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