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福建 → 泉州旅游 → 概况 |
|
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东南部,辖鲤城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和金门县等九个区域。人口600万人,其中回、蒙、畲等42个少数民族十余万人。居民通用闽南方言。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泉州是海外华侨、华裔、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藉之一。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 ,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 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 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公里,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 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 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 概况: 重要数据和景观 区号:0595 邮编:362000 别称:桐城 位置: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晋江入海口 区划: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和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 市花:刺桐花 消费者投诉服务台:95315 旅游投诉电话:2282039
“泉州八景”说法的流行离不开已故泉籍著名国画家李硕卿创作的《泉州八景》。1957年初,他创作了国画《泉州八景》。这八景包括:小山丛竹、双塔凌空、笋江月色、东湖荷香、凤山春晓、清真夕照、玉球风动、崇福晚钟。由于这八景主要集中于旧鲤城内,所以又被称为“泉州小八景”。 →回复
→回复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待统一)。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人口657.08万(未包括金门)。 泉州枕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18-20℃,无霜期31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800mm,年平均日照达1900-2000小时。泉州海域辽阔,海岸线长达421公里。全市有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江河水面200万亩,浅海滩涂118万亩。林木蓄积量1833多万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45万千瓦。主要矿产资源30多种,其中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铁、锰等储量甚为可观。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市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有67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约900万人祖籍泉州。近几年,来泉州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旅外乡亲热心桑梓建设,对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唐代到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全市风景名胜奇特,文物古迹众多,列入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7处。 泉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省政府将泉州定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验区。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从实际出发,努力用好国家和省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为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经批准的21个成片土地开发公司,大部分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已完成开发用地16平方公里,引进项目近600个,成为泉州开放型经济的战略重点。泉州市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建筑业、工艺制品业、食品饮料业、机械制造业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并正在努力培育石油化工业、电子信息业、旅游服务业等三大主导产业。 在新世纪之初,泉州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大泉州经济,弘扬大泉州文化,建设大泉州城市,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以新的风貌迈进新世纪。 →回复
天后宫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妈姐庙。 草庵摩尼教寺是世界上唯一的摩尼教寺庙。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我国唯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史的专门性博物馆。 惠安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 安平桥是我国最长的古石桥。 伊斯兰教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墓。 开元寺内的千年古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1300多年。 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石塔,高48.24米。 清源山老君岩的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 南安丰州九日山的祈风石刻群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的祈风石刻。 崇武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 →回复
→回复
泉州人豪爽,表现在酒桌上就是豪饮。听说广州人喝啤酒,是一瓶一瓶地叫上来,一瓶喝完了再叫一瓶。在泉州,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一上桌,如果主人叫一声:“老板,啤酒来一瓶!”在座的客人肯定会目瞪口呆,对客人来讲,这简直是一种亵渎。不管喝得完喝不完,主人都会大喝一声:“老板,啤酒来一箱!”我有个朋友到香港旅游,邀一同伴到饭馆吃饭,叫老板上五瓶当地的啤酒,那老板一脸迷茫的神色,端上酒后,却“啪啪啪”地把五瓶酒全给打开了。我们都知道,啤酒开盖后放久了就会变味,所以开盖后就得尽快喝完,一下子开了五瓶,把这两人当牛伺候呀,这老板当然免不了被他们一顿骂。当两人把酒喝完再要五瓶时,那老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有点“三碗不过冈”的架势。看来港粤很多事都是相同的。 其实,泉州人并不都是好杯中物的瘾君子,在酒场上叱咤风云的大部分人在家里并不喝酒。喝酒对大家来讲是一种应酬,是一种社交活动,是一种联络感情的好办法,也是一种了解对方的好方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下海经商的泉州人比比皆是,谈生意、签合同、搞项目、“跑”关系,官场和商场上的许多难题都能在酒场上迎刃而解。这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意经,泉州人念得不比外地人差。当然,由此滋生了许多腐败问题,但这不是本文要谈的内容。 在酒场上闹得欢的,为泉州酒文化推波助澜的主角其实是泉州的平头百姓,所以,真正想了解泉州人的性格和泉州酒文化的内涵,就应该到那些普通人中去。泉州人生性豪爽大方,好交朋友,爱热闹,喜欢扎堆。一两朋友相邀去酒店饭馆吃饭,手机一呼,短短时间里,就能招来一帮人,没吃两口菜,就开始推杯把盏地热闹起来。对大家来讲,赴宴的目的不为吃,而为喝;不是品酒,而是斗酒;不求结果,只求过程;不讲形式,只讲气氛。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这里讲的是斗酒而不是拼酒,真正的泉州酒文化讲究的是斗智而不是斗勇,斗的首先是心智,其次才是酒量。所以两人单挑一杯一杯地对着干的傻事在泉州并不流行,这种纯粹拼酒量的方式也不受欢迎,虽然泉州不乏酒量大的人,但没人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喝酒要划拳助兴,这已成许多泉州男人的共识。在泉州,能在酒宴中应付自如者,除了需要一付好口才,更重要的是必须兼备三种功夫:酒量、划拳和摇骰子。划拳和摇骰子,这就象泉州酒文化的双翼,它使泉州酒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回复
泉港区原称“肖厝”。肖厝原是惠安县北部南埔镇下辖的一个渔村,因有湄洲湾(南岸)天然良港“肖厝港”而著名。 在国际航运图标上,肖厝是闽东南的一个重要标点。1996年4月21日,为加快原惠安县北部地区作为福建省重要石化基地的开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肖厝镇的基础上设立泉州市肖厝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泉州市人民政府派出的正县级行政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区域内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务。 因“肖厝”这个地名过于俗气,又因闽南方言“肖厝”音同“烧厝”,既容易误会,又不好听,所以“肖厝”若再作为区名显然是不合适的。为加快石化基地的开发建设,1999年,肖厝党工委、管委会申报设立“湄港区”;又因为“湄港”极易使人误认为是莆田市管辖的湄洲湾区域,所以又另拟新名。考虑到肖厝港是泉州市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称为“泉港”更为贴切,因此以“泉港”定名。后来市里就以“泉港”作为新区的区名上报审批。 因肖厝港地处湄洲湾南岸港区,是终年不淤不冻的天然良港,是泉州市乃至福建省开发潜力最大的港口和石化集群产业基地,因此2000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泉港区,成为泉州市辖的新区。2000年12月28日泉州市泉港区正式挂牌成立。至今泉港区将迎来她五周岁的生日。 →回复
三国(公元220~265年) 吴永安三年(260年) 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今泉州市辖地。 西晋(公元265~316年) 太康二年(281年) ◆在今泉州市区建白云庙,即今元妙观,为泉州最早的道观。至20世纪60年代末毁坍,尚存残殿。 太康三年(282年) ◆析建安地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属晋安郡。 太康九年(288年) ◆在晋安县治(今南安丰州镇)西建建造寺,宋初陈洪进增建,改名延福寺,为福建最早的佛寺之一。 永嘉五年(311年) ◆中原战乱,土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东晋、十六国(公元317~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梁天监间(502~519年) ◆析晋安郡置南安郡,治设今南安丰州镇。今泉州地属南安郡晋安县。 陈天嘉三年(562年) ◆印度高僧拘那罗陀(真谛)挂锡南安九日山建造寺翻译佛经。 陈光大二年(568年) ◆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在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 隋(公元581~618年) 开皇九年(589年) ◆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始见“泉州”地名。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 唐(公元618~907年) 武德五年(622年) ◆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镇,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武德间(618~626年) ◆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少谒储、四贤我高士来泉州传布伊斯兰教,后卒葬泉州东郊灵山,俗称圣墓。 贞观元年(627年) ◆丰州撤销,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景云二年(711年) ◆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此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 →回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侨乡和旅游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晋江下游北岸,与台湾省一水之隔。别名鲤城、刺桐城。面积1.08万平方千米(市区530平方千米 );1990年人口582.33万(市区48.55万),有汉、回、畲等民族。南朝陈为南安郡地。唐置晋江县,为泉州治所。南宋、元时为全国最繁盛的海内外贸易中心,有“世界第一商港”之称。明改为泉州府。1913年改晋江县。1951年设泉州市。为地级市。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东南部为泉州湾的一部分,大部分海拔在10米以下,地平土肥,灌溉方便;北部大磨山海拔799米,为境内最高峰。年均温20.6℃,1月均温12℃,7月均温28.5℃,年降水量1215毫米,无霜期358天,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为晋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形成以服装鞋帽、食品、轻纺、电子、建材、机械、陶瓷等为主的行业结构。每百平方千米拥有公路长度居全国之冠。有大小港口32个,后渚港距市区10千米,肖厝港为天然不冻良港。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薯、花生、甘蔗等,是福建主要食糖、油料产区;水果以龙眼、荔枝、柑橘、杨梅为主,以安溪为主要产区的乌龙茶蜚声海内外。是福建的主要水产品产区。可供养殖的浅海滩涂7.87万公顷。土特产和工艺品有木偶、雕刻、竹编、刺绣、通草画、脱胎漆器、源和堂蜜饯、衙口花生、清源茶饼、老范志神曲。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其中开元寺、清净寺、安平桥、郑成功陵墓和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点还有紫帽山、东西塔、摩崖祈风石刻、泉州宋元港、宋代伊斯兰教圣墓、孔庙、李贽故居、老君坐像、南宋古船陈列馆等。 泉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设州至今已有1233年历史,拥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也称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丝文化等多元文在这里融会,并发扬光大。中原文化是远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传入泉州。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动乱不安时期,北方汉人成批入闽避难。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衣冠南渡”,这时和随后入闽的汉人,共分为三大批,由上层到下层,形成了三次入闽高潮。多半集中居住在晋江沿岸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地方,和散居在晋江边海地区。 →回复
现在泉州从众多景点中~推举出"泉州18景"~分别为:清源山 开元寺 崇武古城 府文庙 西湖公园 深沪湾 牛姆林 清水岩 天后宫 五里桥 东湖公园 洛阳桥 黄金海岸 仙公山 蔡氏古民居 岱仙瀑布 郑成功史迹 涂门街 涂门街 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东湖公园 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东湖公园以闽南建筑文化为特色,中心湖为主体,环湖布置人文景观。构建星湖荷香、祈风阁、七星拱月、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静区;儿童乐园、双舟朝阳、游船码头为动区。精筑刺桐瑞林等20多处植物山石景观揽翠全园,以石雕、石刻突现闽南石文化。既有泉州历史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新潮气息,风格独特。曾三次获省“环境优美奖”,还被评为“市民喜爱十佳建筑”、“泉州十佳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丽、玲珑多姿的江南园林风格而入选百家中国名园。 五里桥 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蔡氏古民居 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府文庙 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雕饰有小龙、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门生;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东畔明伦堂,为文庙现存主要附属建筑,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桥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宫及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十余座。庙内陈列资料十分丰富。大成殿正厅中央供奉着孔子圣像,东西两侧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陈列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文物共500余件。灵星门邻涂门街地段,原为府文庙建筑群范畴,后辟为他用。为了完整保护文庙建筑群,2000年,市委、市政府作为重点工程,投资1.2亿元,折迁菜市场及3个企、事业单位,建成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开元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主要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塔等建筑。大雄宝殿是中轴线的主建筑,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甘露戒坛始建于宋,现坛系明初重建,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为全国四大名塔之一。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两塔为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系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 崇武古城 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乍山龙喉岩,既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城外半月海湾,著名画家洪世清创作的大地岩雕———“鱼龙窟”,以及著名书艺大师朱屺瞻、钱君陶、刘海粟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还建有现代石雕博览园及省级海边森林公园。登临古城,足可探古览胜。 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牛姆林 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是旅游避暑胜地。目前申请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现区内建设有旅游饭店、动植物标本馆、旅游购物街、熊园、高空滑索、射箭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已成为闽南重点生态旅游区,每年有10万人到此旅游,是我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的典范。 清水岩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清水岩是全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现存文物古迹中,有宋代29处,元代1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23处,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其中宋代“岩图”碑最为珍贵,系省级保护文物。 清源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十八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其中以老君岩为代表的六处宋元时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湖公园 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由于洪涝灾害严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被列为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号议案。从1999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公顷,广场道路面积1.72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种植树种达200多种。西湖繁花锦簇,波光潋滟,与清源山自然接壤,清源山秀丽翠绿的山色与西湖浮光荡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2001年12月获得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 深沪湾 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滩前碧波万顷。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沙滩清一色的细纯沙粒,如银屑布地,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滩床宽阔,舒展广拓,潮漫滩上,涛声柔和。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沿岸而来,国家级深沪海底古森林自然保护区、施琅将军纪念馆、镇海宫、龙泉宫、大道公宫和烟墩山上的烽火台等人文、自然名胜掩映其中。明季倭乱,这里曾经是抗倭前沿,清初为了统一祖国,施琅曾经在这里牧马练兵,现为全国著名侨乡,风俗淳,人情美,是游客观光的胜地,是海外侨亲和台港澳胞寻根谒祖的摇篮故地。 天后宫 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妈祖故里莆田一度隶属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辖,由于泉州民众不断向外移民和进行贸易活动,妈祖信仰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目前,泉州天后宫除较完整地保存有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代建筑外,在政府及海内外信众的热心资助下,还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厢廊等建筑,并将继续复建梳妆楼。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泉州天后宫是在泉州港逐渐成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之际的南宋时期建成,是研究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迹。 黄金海岸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由香港友帮国际集团独资兴建。规划占地6000亩,首期开发1980亩,投资近3亿元。目前度假村主要项目及设施有:金沙游乐园、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馆、海天佛国、踏浪观音、游艇俱乐部、练马场、海滨浴场、露天夜总会、购物街、黄金海岸大酒店、邮电宾馆、海洋宾馆、教育培训中心等较具规模与特色的游乐项目和服务设施。黄金海岸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为集行、游、吃、住、购、娱于一体、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是我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仙公山 原名“双髻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于南北朝时(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气势雄伟,岩崖陡立,云雾缭绕,径曲林幽,含烟凝翠,风光旖旎,拥有众多的寺宇亭榭、文物古迹和迷人传说;以“灵、奇、秀、险”为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丰山洞、白水岩、朝天阁、仙灵桥等胜境,还有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张瑞图等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是集宗教朝圣、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修学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有“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之美誉,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首届泉州市十佳风景名胜区。 岱仙瀑布 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温文尔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浓荫覆郁,林木苍茏,藤萝虬结,蕴深涵幽,鸟鸣谷应,峰回壑荡,沿路神形俱备的自然奇观,构成了独特的原始生态幽境。油漏祭瀑布,溪水沿着宽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波光粼粼,喷珠溅玉,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织成的银毯,轻铺舒展镶在悬崖峭壁之上。岱仙瀑布,溪水从山势险峻的高峰直泻而下139米,云翻雪倾,雷霆万钧,十分壮观。站在瀑布下,烟雾腾腾,扑朔迷离。若是晴天,瀑布前方彩虹如天桥凌空飞架,美不胜收。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美丽故事。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烘托,气势非凡。 郑成功史迹 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位于石井镇鳌峰北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诏赐郑成功迁葬时所撰联一对。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上,占地3000余平方米。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陈列200余件珍贵文物。占地10亩的郑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国、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坐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处的郑成功陵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凡来泉州者,几乎都要到成功史迹走一走,默祝忠魂与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回复 共有 10 条评论,点这里查看所有评论(VIP会员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