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内蒙古 → 赤峰 → 辽中京遗址 → 概况 |
|
辽国共有五京,中京为五京之一,其遗址坐落在今赤峰市宁城县的大明乡中。中京城的规模宏大,城周长达15公里,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外城东西长4200米,南北宽3500米,城墙的残垣高度一般在4至6米之间,城基宽11-15米,土层厚达10-15厘米。根据考古发现,其外城的南部为汉族居住区,又坊市、庙宇、民居、官署、驿馆等建筑。迄今仍保存有两座砖塔矗立的地表遗迹。 内城居于外城内正中偏北,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1500米,墙上筑有楼檐,乃是官署或屯兵区。皇城在内城的正中偏北,整体上呈方形。它长约1000米,城墙早已被毁。当时是契丹贵族的居住区,有宫殿及仓库等建筑,现仍留有依稀的宫殿废墟。 辽中京遗址是研究古代契丹族生存、发展史的重要历史佐证,具有及高的考古价值。
辽中京原城布局仿宋都汴梁城,东西长八华里,南北宽七里半。城墙三重,分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呈“回”字型分布。外城由护城河围住。辽中京城曾一度被金、元、明等朝代沿用,后毁于明代皇室内乱。城内大部分建筑被毁,只有三座古塔、两层土城墙和点将台得以保存。主要景点有:大明塔、金小塔、古城墙、莲花塔、辽中京博物馆。 金小塔 小塔位于辽中京城外城中,是金大定年(1163年)所建,塔全高24米,平面是八角形,底座长33米,为砖筑十三级密檐式小塔周围无台基,平地而起,最下层是基座,高2.7米,八面的正中都雕有伏狮和力士,均作蹲伏状,力士与伏狮上部有砖雕通周单瓣仰莲,仰莲至第一层檐以下为佛龛,东西南北四正面有拱砌的券形佛龛,龛上雕伞盖,龛内无佛像。其余四面佛龛是浮雕而成,龛内各雕胁侍一对,胁侍头上雕有飞天。塔刹为小塔式,南面有小佛龛,上有砖雕宝珠和火焰以封其顶。 莲花塔 莲花塔也叫半截塔,位于辽中京城外西南角上,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年),平面为正八角形,实心密檐式砖塔。塔全高14米,东西南北四面均有佛龛,佛龛两侧有雕砖云纹两朵。佛龛中原有佛像,今无存。其余四面雕胁侍和并列的小塔状装饰。正南面塔座下破出一个洞,入洞2米后向东方拐进,有一空间,高宽各约2米,是为塔宫,早期被打开。此塔在元至元二十七年(1209年)武平路(辽中京大定府元代曾为武平路)大地震时倒塌,现存为遗址。小塔位于辽中京城外城中,是金大定年(1163年)所建,塔全高24米,平面是八角形,底座长33米,为砖筑十三级密檐式小塔周围无台基,平地而起,最下层是基座,高2.7米,八面的正中都雕有伏狮和力士,均作蹲伏状,力士与伏狮上部有砖雕通周单瓣仰莲,仰莲至第一层檐以下为佛龛,东西南北四正面有拱砌的券形佛龛,龛上雕伞盖,龛内无佛像。其余四面佛龛是浮雕而成,龛内各雕胁侍一对,胁侍头上雕有飞天。塔刹为小塔式,南面有小佛龛,上有砖雕宝珠和火焰以封其顶。 莲花塔也叫半截塔,位于辽中京城外西南角上,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年),平面为正八角形,实心密檐式砖塔。塔全高14米,东西南北四面均有佛龛,佛龛两侧有雕砖云纹两朵。佛龛中原有佛像,今无存。其余四面雕胁侍和并列的小塔状装饰。正南面塔座下破出一个洞,入洞2米后向东方拐进,有一空间,高宽各约2米,是为塔宫,早期被打开。此塔在元至元二十七年(1209年)武平路(辽中京大定府元代曾为武平路)大地震时倒塌,现存为遗址。 辽中京博物馆建于大明塔北侧,是一座外型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里面收藏着三千余件历史文物。它是一部辽代的兴衰史,具有较高的科研考古价值。在馆内还设有蜡像馆,展出与本地有关的历代皇帝和著名人物的蜡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恐龙馆里现陈列有两具恐龙化石,六条模拟复原恐龙模型以及木、鱼、草、虾等动植物的化石,对地壳的生成,古生物的出现、发展、消亡等作了详细的介绍。 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八,宁城县都要在这里举办经济文化盛会——大明庙会,届时中外游客和远近客商云集于此,给辽中京又增添了现代繁华气息,也更使辽中京远近闻名。 →回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