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名华祖庙,是敬奉神医华佗的地方,为亳州一大胜迹。华祖庵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清代乾隆辛已年(公元1761年)修缮,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复修,同治年间又重修一次。1962年,亳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维修,增设华佗纪念馆,郭沫若题馆名。1980年又拨款维修。华祖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祖庙门前,有石狮一对,一雌一雄,足踏莲花。进门便见正殿,殿门两侧廊柱上刻楹联一付:“素论无传一卷伤心狱吏火户枢不朽片言终在活人方”。正殿内塑华佗立像,像高2.7米。殿内陈列《华佗神方》、《华佗遗著》、《中藏经》、《华佗乡土别传》等著作。左右两面壁上六组雕塑生辉,反映出了华佗的生平事迹。
正殿东侧有两偏门,南门曰“回春”,北门曰“济世”,均为砖雕。两偏门正中照壁上镶郭沫若手书“华佗纪念馆”刻石。由偏门入内,可见“自怡亭”,四角凉亭,传为华佗休息之所。亭柱对联云:“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亭对面室内陈列“全国华佗学术讨论会”部分论文及资料汇编。室正中壁上挂大幅油画,有“术比长桑,功牟良相”,楚图南书林则徐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等联语,室外廊柱上楹为:“善德善言善行总以善医为善,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等,赞颂华佗的善医善行。
转过正殿后,便可见“元化草堂”。据乡里传说,此院便是华佗旧居遗址。草堂居中,东厢房为“益寿轩”,西厢房为“存珍斋”,有曲廊相通。由曲廊东入“益寿轩”,此传为华佗诊脉疗疾处。华佗医术高明,药到病除,故名“益寿轩”。轩内壁上书《华佗乡土别传》,介绍华佗生平。1983年夏克平医师敬献“华佗木雕像”,系家中数代珍藏。
出“益寿轩”转到“元化草堂”殿后即到“课徒馆”。传为华佗当年授徒、讲学的地方。“课徒馆”后便是“洗芝池”,为华佗当年淘洗药物的地方。“洗芝池”旁有一药园。药园植有各种名贵中药材。出药园,往右前行,即到“元化草堂”西厢房“存珍斋”。相传这里是华佗炮制中药、配制药剂的地方,里面陈列着炮制的各种中药材。“存珍斋”前面便是大殿的西偏殿。殿额为“苍生大医”几个大字,内有三组蜡像塑像,即五禽戏蜡塑、夫妇采药深山蜡塑、麻沸散开刀蜡塑。从西殿出来,经过一园门,门上额题“得神者活”,含意颇富,意味隽永。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