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新疆最南端,古称于阗,藏话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明清时就已形成,清初,才改“于阗”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和田”,1983年设市,成为和田地区的中心。和田地区总面积为24.8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7%以上。
早在商周时期,古于阗就和中原有过物质交流。公元前68年,汉宣帝“遣卫司护鄯以西之诸国”,于阗正式纳入汉朝中央政府的统辖之下。古于阗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有丰厚的佛文化遗产;许多著名高僧如晋时法显、唐时玄奘都曾涉足和田。而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更使人耳目一新,饱领异域风采。
和田地势南高北低,南依昆仑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源于昆仑山,在沙漠深入交汇成和田河,最后北流入塔里木河。和田河是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捷径,是沙漠探险旅游的理想线路。北流入沙漠的还有克里雅河、尼雅河、牙通古孜河等。
和田是我国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早在公元前1世纪,于阗就有佛教传人,是不折不扣的“佛国”。直到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以铁骑、利剑东进,和田才成为伊斯兰教的天下。
和田自古以来就以“稼穑殷盛,花果繁茂”著称,并以产玉、丝、地毯名扬中外,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乡”。它蕴金藏工、宜农宜牧,是一片富饶的宝地。1000多年前,“于阗乐”就曾风靡中原,令人们如痴如醉,如今,和田的歌舞仍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有世界第二大沙漠的胜景,两千年历史的丝绸古迹,以及人与大自然搏斗创造的沙漠绿洲、千里葡萄长廊等人文景观。
和田各族人民热诚欢迎国内外游客来和田旅游观光。
tyler2529(蓬蒿人) |
2005年12月20日 16点10分 |
评分:10 |
和田是有名的歌舞之乡,它最著名的是于阗乐舞。早在汉代,《于阗乐》就在汉朝宫廷演奏,它优美欢快的旋律常常吸引汉高祖到未央宫聆听。南北朝时,于阗乐舞风靡中原,唐朝国乐《十部乐》中,就收入了《于阗乐》。今天,和田仍是新疆的歌舞之乡。
传说中国最早的音律就得自西域于阗,黄帝授意乐宫伶伦制定音律时,伶伦力尽坎坷,饱尝艰辛,行程两万余里,来到昆仑。在巡守昆仑山的山神陆吾的帮助下,在“山解溪之谷”找到了适合做乐器的竹子。他仔细挑选了12根修竹,做成12支竹笛。但他试吹之后,音调很不协调,正在这时,一对凤鸟飞来,它们美妙动听的鸣叫声启迪了他。他模仿凤鸣之声反复吹奏,直到声音和谐悦耳。伶伦就这样制成了12根律管,使人们有了创作和演奏音乐的规范和依据。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称之为“伶伦作乐”。这个动人的传说记载于《吕氏春秋》、《汉书》及《太平御览》等古籍中。他到昆仑创造音乐的时间比张骞“凿空西域”要早三千年。虽是传说,但从先秦到唐宋的诸多学者和乐人都深信不疑。
尉迟乙僧是出生于阗王族的著名画家,唐贞观年间以丹青奇妙受荐于朝廷,来到长安,与吴道子、闫立本同堂作画。他利用色彩深浅晕染的凹凸画法,在唐朝画坛独树一帜。其绘画题材多以佛教内容为主,长安的著名寺院都有他的壁画创作。他的作品在唐宋时已被视为珍品。现在流失海外的《天王图》、《胡僧图》和《龟兹舞女图》更是价值连城。
→回复
tyler2529(蓬蒿人) |
2005年12月31日 13点58分 |
评分:10 |
和田古称于阗,著名的西域文明古国之一,自公元前60年正式归属西汉。 和田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丝路南道要冲。二千多年,悠悠岁月,名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东西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各国使者、商旅“不绝于途”。和田,汇集了人类智慧结晶,创造出无数脍炙人口的昆仑神话,留下了尼雅、抒弥等许多世界知名的历史遗迹,也铸造了和田昔日永载史册的辉煌。
和田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南枕巍巍昆仑,北临苍凉雄伟的塔克拉玛干,玉龙喀什、喀拉喀什河等流动着的涓涓乳汁缀出片片生命的绿洲。这里有瑰丽神秘的雪山大漠,这里有奇幻多彩的湖沼草原,这里更有林网如织的纤陌田原。这里的玉石、丝绸、地毯和瓜果尤为得天独厚,盛名远扬。和田素有玉邑、绢都和地毯、瓜果之乡的美称。
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生龙活虎的和田人,用自已勤劳的双手,战天斗地。奋发图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发族团结、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安居乐业。农村“五好”建设,描绘出绿洲独特的人工生态景观:“增地、打井、办电”惊天地、泣鬼神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棉、畜、果、蚕风骚,构成和田农经五大支柱;地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包括棉纺、丝绸、果洒、电力、水泥、煤炭、食品等一批骨干企业;公路、航空、邮电、通讯事业突飞猛进;文化、教育、卫生水平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步伐加快,投资环境日趋改善。
在迈向21世纪之际,和田将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新疆一个耀眼的亮点。和田--这颗祖国西部的明珠,一定会在新世纪重放异彩。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