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辽宁 → 沈阳 →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 → 概况 |
|
原为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大东路,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离开故乡江苏淮安,先在铁岭生活了几个月,秋天转至沈阳,在此度过了3年的学校生活。1912年10月,周恩来在这里写了一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感言》,被选为甲等作文,先后辑入《奉天教育展览会国文成绩》和《全国学校国文成绩》两书中。1913年秋,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离沈之际,他给同学写下了"同心协力,万里前程指日"。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位于大东区东顺城街育才巷10号。占地2.59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千多平方米。 旧址建于1910年,原为奉天官立东关模范小学,简称东关模范学校。旧址为二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前楼、后楼、礼堂,前后楼均为二层砖木结构前廊式建筑,券拱形门窗。楼前有宽阔的操场。 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周贻庚来到东北,先在铁岭银岗书院学习,半年后转入奉天官立东关模范小学。前楼二楼西侧第一间教室就是他少年时期的读书处。周恩来同志在这里读书期间,接触到进步教师,阅读了进步书籍,并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3年 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同年8月16日入天津南关学校学习。 →回复
该馆旧址始建于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校舍原是大东关镶红旗汉军第二佐领官厅,坐北朝南,两进院,青砖围墙,有门房、前楼、礼堂、后楼等主要建筑。青砖瓦门房11间,中开过道门,后有影壁。教学楼为砖木结构,二层属前廊式并有立柱和栏杆。后院有礼堂和后教学楼。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素雅大方。1910年秋,周恩来随伯父周贻赓移居沈阳(当时称奉天),进入该小学堂丁班学习,后改为高小部第六班,继续就读两年。 纪念馆的陈列设有读书教室、序幕厅及三个展厅。其中陈列的文物,有周恩来当年阅读的书报、留影、作文、写给同学的赠言手迹和用过的桌椅、羽毛球拍、砚台、笔架等,反映了少年周恩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活动。 →回复
旧址是由门房、前教学楼、礼堂、后教学楼等四栋建筑组成,坐北朝南,依次排列,前后两进院落,四周有砖砌围墙。建于1910年,翌年竣工。其建筑形式:门房11间,青砖瓦房,当中一间为门洞,过门洞有一影壁。两栋教学楼均为前廊式、两层、砖木结构,券拱式门窗,上部装饰阳光放射形窗棂,走廊外部是木廊柱和木栏杆构成。礼堂是砖木结构,呈长方形,跨度较大,屋内有立柱16根。屋顶中间凸起,上面装有天窗、人字梁、木望板。 周恩来同志于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在这里渡过了少年时代的高小读书生活。12岁的周恩来是随伯父周贻庚的工作调动,从铁岭银冈书院转入沈阳“奉天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的。他在这里经历了辛亥革命,接触了进步教师,阅读了进步书报,受到了先进思想的影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学习成绩优异,各门功课都好,尤以作文、书法和英文最为突出。1912年10月写了一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感言》,被选为甲等作文,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后来上海进步书局在搜集全国模范作文时,又将此文选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中。他当时热爱祖国,痛恨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曾三次利用暑假徒步到沈阳城南魏家楼子,请何殿甲老先生领他们登烟龙山,讲述当年日俄战争时百姓惨遭浩劫情景。这时的周恩来就已成为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了。1913年秋,他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在给同学的临别赠言中写到:“同心协心,万里前程指日登”,表达了他为改造中国而奋发向上的精神。 1978年1月,中共辽宁省委和沈阳市委决定在该址建立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并于当年3月4日开馆。该馆前教学楼二楼为周恩来同志少年时代展览室。展览室内陈列着周恩来同志当时的照片、手稿及其用过的桌椅等。1979年9月28日,周恩来同志全身石雕像在前教学楼前落成。石雕像高四米,用整块白花岗石雕成,展现了周恩来同志的光辉形象,他身穿风衣,巍然耸立,目光炯炯,凝视着前方。基座高1.2米,四周镶着四川红花岗石,基座下铺着泰山青花岗石,石像四周植有苍松翠柏。1979年9月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2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大东区大东路育才巷10号 电话:24843069 乘车方式:由沈阳站乘10路电车至小河沿站下车即到。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