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河南旅游新闻 → 生态伏牛发展报告·嵩县篇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娱乐
美食
购物
活动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河南旅游 → 新闻 → 生态伏牛发展报告·嵩县篇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2006年8月4日 05:54
  

  

  

  

  举全县之力发展旅游

  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在考察豫西南生态游中,多次说到嵩县白云山,赞不绝口:“一个山区小县,一个经济弱县,近年来在白云山投资了2.5个亿,把白云山建得真不错,品位很高。”

  记者翻阅了白云山的资料,2005年,白云山门票收入达到2000万元,占嵩县当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综合效益突破3亿元。

  有一件事令许多人想不到,白云山投入巨资建成了景区少见的排污工程。当景区负责人说到建设排污工程、生态广场、星级厕所等工程时,全县万名干部群众正月初六上山,饮冰水、啃干馍、睡石坎,顶风冒雪,昼夜施工的感人场面时,李成玉感动地对身边的随行人员说:“一个景区能建排污工程,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太不容易了。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发展,环境才能越来越美。”

  嵩县县委、县政府铁了心要将旅游培育成支柱产业,连年对白云山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和包装改造,使白云山的基础设施空前改善,接待水平不断提高,景区品位明显提升。

  2004年年初,按照“以自然风光为特色,以水系建设为本源,以基础设施创精品,以文化内涵增品位”的指导思想,坚持“规划先行、环保第一”的原则,投入1.32亿元,对白云山实施了上山道路、景区步道、水系工程、森林氧吧、生态广场、星级公厕、供排水系统等5大类53项建设工程。开发建设期间,该县克服资金不足、工期紧张、施工条件恶劣等困难,从正月初六开始,组织万名干群上山,展开白云山综合改建大会战。在建设过程中,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尽可能不毁掉一草一木,不污染一水一石,努力构建生态和谐景区。2005年,县里又投资80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高山牡丹园、国内外文化名人石刻群和九龙瀑布观光索道,恢复建设了张良隐居处——留侯祠,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实现了文化与生态的有机结合。今年,在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又投资1.2亿元,实施了星级接待中心、快速通道合峪段改线、芦花谷步道、演艺大厅、高都赤金店、生态博物馆及排污系统等18项工程,目前的白云山,接待设施和服务功能已基本达到全国一流景区的标准和水平。近年来,已先后有7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莅临白云山视察指导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

  为了推介白云山,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全党动员抓旅游,全民参与搞促销”的号召,由县里4大班子带队,37个县直部门参加,先后4次到周边37个地市开展宣传促销,在省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在,白云山的客源市场已从省内扩展到北京、山东、江苏、陕西、河北等地,据统计,省外游客已占到游客总数的40%。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全国34家主流媒体举办了“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白云山以秀美的风光和完善的服务设施获得了游客的青睐,分获“媒体大众组”与“网络人气组”双项冠军。

  旅游成了嵩县经济的“风火轮”

  让我们以一组影像和数字来观察一下嵩县经济发展的脚步:2005年年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的排序位居第68位,前移了19个位次;

  在今年3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嵩县作为全省10个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好的县(市)之一,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0.5亿元,同比增长15.5%;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增长26.3%;

  2005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5亿元,增长4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增长115%;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改革开放扩权县、外派劳务基地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级卫生县城”称号,连续多年夺得全省农水建设“红旗渠精神杯”。目前,全县上下政通人和,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团结局面和发展局面。

  这就是嵩县,一个位于豫西伏牛山区,总面积3008平方公里的山区县。

  “旅游让嵩县有了名气,名气带来了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嵩县以发展旅游作为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这个战略落脚点,棋高一着。”省政府一位对嵩县深有了解的官员告诉记者。

  “从2002年以来,这三年成为我县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记者在嵩县的普通民众中不止一次地听到这句话。

  嵩县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9.3%,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以黄金、钼、铁为主的矿产资源;以柴胡、山萸肉为主的中药材资源;以伊河、汝河、白河为主的水力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高、潜力大、优势明显。

  县委、县政府对嵩县的县情了如指掌。3年多来,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抓住机遇、突出重点、不事张扬,埋头苦干。让嵩县的农业、工业与招商引资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前,这些木耳、二花等山货根本卖不出去,现在俺家每年光卖这些食用菌和中药材就能收入万把元。”7月份,记者在白云山下的小山村采访时,一户刘姓农民对旅游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引导发展经济林、中药材、烟叶、畜牧、食用菌、劳务输出六大富民主导产业。全县累计建成特色林业基地45万亩,发展柴胡、二花等中药材16万亩,发展优质烟叶3万亩,袋料香菇800万袋,粮经比例达到66∶34,特色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年均收入的40%左右。抓住被确定为“省外派劳务基地县”的机遇,下大力气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全县年均输出劳务10万多人,国外输出1000多人,年劳务收入达4亿元以上。

  “这两年,四大班子带队四处推介旅游,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是,交了很多朋友,为嵩县招来了商,引来了资。”县财政局局长程双年经常跟着刘培中书记到省内外推介旅游,他亲身感受到了旅游对嵩县经济的推动。

  县政府围绕水力、矿产、农副产品加工等,筛选论证了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通过不同方式积极向外推介,3年来对外签约项目95个,合同资金24亿元,现到位10.64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县政府坚持“工业兴县”战略,全力打造黄金、钼、铁、中成药等支撑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几年来,全县黄金产量以每年1万两的速度递增,钼、铁和中药等项目都运行良好,为嵩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打造湖滨旅游名城

  2006年2月8日,嵩县三级干部大会隆重召开。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今年要办好的15件大事中,有5件都是涉及到县城建设的。

  投资1400万元,加宽改造伊河一桥,实现双向四车道通行;投资8000万元,完成占地450亩的综合活动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伊河南大堤,实施伊河河道治理工程,形成新的景观水面;在伊南新区规划建设2条城市骨干道,拉开新区建设基本框架;完成老城区综合改造和金城东路北侧不协调建筑的拆迁及建设任务,提升县城入口形象……

  这些都显示了县委、县政府打造旅游名城的决心。

  北依伏牛,南有陆浑水库,风水算是上佳,嵩县也最容易建成一个旅游城市。但在十几年前,却有一句顺口溜来形容县城的脏、乱、差。“灯不明,路不平,沿街两行包子棚。”破旧拥挤的县城成了制约嵩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2001年9月,县委、县政府邀请专家对县城建设进行规划,最后确定了建设方案:以陆浑湖为依托,以伊河为轴心,沿南北两岸对称发展,将嵩县县城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湖滨旅游城市。

  县委书记刘培中、县长吴宁军说:“大搞县城建设可不是形象工程,是提高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的需要,是嵩县加大开放力度,打造招商引资良好形象的需要,是树立中原旅游名县品牌的需要,是改善城市居民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几年来,嵩县累计投入2亿多元,按照“绿、亮、净、美、畅”的标准,对建成区进行了综合改建,实现县城“三线入地”;启动了一、二、三期新区开发工程,使城区面积由3.7平方公里扩大到8平方公里;投资800万元建成伊河二桥,投资1200万元,对伊河一桥进行加宽改造,拉开县城向伊河南岸扩张的框架;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多功能、高品位,占地300亩的湖滨游园;投资1.2亿元,占地580亩的嵩县文化公园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品位、档次明显提升。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卫”工作,2004年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2005年创国家卫生县城一次成功。

  目前的嵩县县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到处绿草如茵,山水相映成趣,已成为嵩县对外展示形象的名片。

  本报记者王小萍本报通讯员罗孝民

  中鼎风云起苍黄

  工业围绕旅游上项目——嵩县丰源钼矿开业庆典

  九龙瀑布

  城市建设围绕旅游上档次——嵩县县城湖滨游园

  白云山森林氧吧一湖绿水半山翠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邻近景点
嵩山
鸡公山
龙门石窟
白云山
龙亭
白马寺
大相国寺
山陕会馆
青要山
白园
戚城文物景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