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江西 → 井冈山 → 五大哨口 → 概况 |
|
五大哨口是进入井冈山中心地区的重要山中隘道。这里山峰陡峭,峡谷幽深。北面有黄洋界,北面有八面山,西南面有双马石,南面有朱砂冲,东西有桐木岭,通称“五大哨口”。 五大哨口屹立在井冈山中心茨坪四周,扼守着进出井冈山的五条山道。居高临下,地势十分险要。俯瞰哨口要隘,只见万丈深渊,苍鹰在半山中盘旋,令人惊心动魄。 黄洋界海拔1484米,山体呈棱形,八面凌空,周围杜鹃树漫山遍野,暮春时节,杜鹃怒放,形成一片花的海洋。 双马石哨口海拔1286米,因山顶上有两块相叠的大石头,形似两匹骏马,故名双马石。周围林中有很多野生桃树,桃花盛开期迟至农历四月。 桐木岭哨口海拔860米,桐树成林,每年桐花盛开之时,花开漫山遍岭,故称“桐木岭”。 朱砂冲哨口距茨坪17公里,是通往遂川的要隘,与黄洋界互成南北对峙之势,这里右边峭壁耸立,陡不可,左边是万丈深谷,地势奇险。就在这峭壁口有一半侧小亭,梁柱贴山而立,为冲中一景。从小亭下行十余步,可见一股红流水由石壁缝隙中流出,朱砂冲即因此得名。 五大哨口中,黄洋界哨口最为著名。1928年8月3日,汀赣两省国民党军队趁我红军主力远去汀南、根据地兵力不足之际,组织了四个团分两路时攻黄洋界哨口,企图占领井冈山。红四军三十一团以不足两上连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后,从茨坪军械处抬来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在只有三发炮弹,前两发又没有炸响的情况下,第三发炮弹命中敌人的山下指挥部,敌人以为我军主力归来,慌乱中连夜退逃,红军终于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正在回井冈山途中的毛泽东闻讯,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解放以后,在井冈山兴建了“黄洋界保卫胜利纪念碑”和来宾休息室。纪念碑正面题字“黄洋界保卫胜利纪念碑”是朱德同志亲笔手书,毛泽东同志《西江月井冈山》诗词的手迹也镌刻在横碑的正面。此外,黄洋界的“宝光”也是难得一遇的奇观。五大哨口现均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
五大哨口是指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修筑在峻险小道上的五处军事要塞,即黄洋界、八面山、双石马、桐木岭和朱砂冲,是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五个前哨阵地。 黄洋界哨口在茨坪以北17公里处,海拔1343米,是通往江西宁冈和湖南酃县的要隘。著名的1928年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年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凭着这“天险”,打退了敌人四个团十多次的进功,使他们损失惨重而溃退。原有瞭望哨一所,防御工事三处和红军营房均保存完好。哨口附近有一棵高大的木荷树,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上山时休息的坟。站在黄洋界山头举目四望,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景象万千。这里经常白云缭绕,如汪洋一片,故旧名汪洋界,是井冈山观日出、云海的最佳之地。 八面山哨口在黄洋界以南,茨坪以西12公里,是通往湖南酃县的要道。海拔1463米,是五大哨口中地势最高的一处,山下有小路通上井和大井,山高路险,气势雄伟,这里筑有三道防线、三个工事,现均保存完好。 双马石哨口在八面山以南,茨坪西南约9公里。是通往湖南柳州的要隘,海拔1200米。1927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上井冈山,是从这里到达大井和茨坪的。哨口建有四个工事、三道防线。路旁有两块巨石相叠,形如两匹马头,故名双马石,建国后在哨口附近建有休息亭。 桐木岭哨口在茨坪东北13公里,海拔1000米,四周桐树满坡,故名,是通往永新、吉安、南昌的要隘,建国后新修的泰和至茨坪的公路经过这里。哨所有一个总哨和三个分哨,工事坚固,外围竹尖,至今遗迹犹存。附近有石燕洞,洞长千米,内有六个支洞,曲折迷离。洞内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等琳琅满目,奇幻多姿,是一个游览景点。 朱砂冲哨口在茨坪东南,相距15公里,是通往遂川、赣州的要道。这里右傍陡崖,左临深谷,地势险峻。设两道防线,居高而守,固若金汤。崖十路旁有小亭,亭前石壁缝中流出的泉水呈红色,故名朱砂冲。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