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天津 → 西青区 → 石家大院 → 概况 |
|
现辟为杨柳青民俗博物馆。位于西青区场柳青镇。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第四子石元士旧宅,称尊美堂。始建于1875年,占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进院落组成,规模宏大,建造精巧。有“华北第一宅”之称。堂院坐北朝南,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占地面积60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包含十二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跨进石家大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大青方砖铺就的长甬道。 甬道的东侧,原是石氏家族的起居寝室,现在是展品陈列区,陈列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和砖雕艺术品。甬道西侧,主要有花厅、戏楼、佛堂等建筑,是石氏家族会晤宾朋、娱乐消闲、诵经礼佛的场所,现辟为博物馆的“石府复原陈列区”。花厅即客厅,现已按照原来的陈设进行复原。与花厅一墙之隔的是戏楼,这是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造型落落大方,特别是以美轮美奂的内部装点著称于世,令观者瞠目。出佛堂,往西跨一道隔扇门,就是“天津民俗陈列馆”了,这里展现了具用浓郁地方民间特色的杨柳青风筝、剪纸、花会道具以及婚俗等。大院建筑的内外檐装修,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砖雕木刻形式多样,是清代津沽豪富住宅常见的做法。现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在杨柳青二百余年的历史,反映了石氏家族从落户、发家、鼎盛、衰微、直至败落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地委曾在搬到石家大院清雍正年间(1723—1735),石氏先人即从山东来到天津一带操船营运。乾隆五十年(1785),从石衷一开始落户杨柳青,其子石万程颇善经营,家资日丰。到石万程之子石献廷时期,石家已一改累代单传而人丁兴旺,家大业大。道光三年(1827),石献廷的儿子们遵照父亲遗嘱,分家另过,各立堂名。因老大石宝福早天,老二石宝善立长门福善堂;老三石宝庆立二门正廉堂;老四石宝苓立三门天锡堂;老五石宝珩立四门尊美堂。福善堂、正廉堂以及天锡堂的后世子弟中,虽也有勤勉上进、刻意经营者,但大多是纨绔子弟,吃喝玩乐,寄生度日。到清末民初,三门的家道先后中落。而尊美堂一支,石宝珩长子石元俊在咸丰十一年(1861)科考中举,官拜工部郎中,但以父老弟幼为名末曾到任,反而致力于家业经营,使得买卖兴隆,资产巨增。光绪十年(1884),石元仕继石元俊之后主持尊美堂。他不仅注重家产积累,更善于扩大政治势力。石元仕努力结交权贵,子女多与天津官绅、豪门结姻,他自己的夫人,即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族侄女。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石元仕带头出资在家乡办“支应局”,使地方免除许多祸乱,因而得到清政府赏识,先后被李鸿章和慈禧接见,并赏给他一个四品卿衔,一时名重津门,当选为天津议会、董事会委员,从而确立了他集地主、官僚、资本家与一身的社会地位。 民国七年(1918),石元仕七十岁生日,石府接朋引客,大摆寿筵,极尽奢华。不料次年,石元仕即背生溃疽,体弱已极,很快故去。其出丧规模,在杨柳青地区可谓空前绝后,所耗财资,难以计数。加之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石家生意凋敝,地租难收,衰落之势初现。石元仕去世后,其家人即离开尊美堂老宅,全部迁往天津定居。民国二十九年(1940),石元仕夫人去世。因其娘家势力不凡,丧事必得大办,致使家业更加一蹶不振,只好负债度日。至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尊美堂的大部分住宅已变卖他人。 1987年6月,西青区人民政府将“尊美堂”宅第列为区级文物(俗称石家大院),加以保护,并拔资修复。在天津市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六年,投资560万元人民币,终于完成修复工作。1992年,石家大院作为“杨柳青博物馆”对外开放,属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整个石家大院,60米长的大甬道的两侧共有四合套式12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从寝室、客厅、花厅、戏楼、佛堂到马厩,无论是通体歌剧、建筑风格、还是艺术装饰,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遗存和当时的民俗民风。 现已开辟为杨柳青博物馆的石家大院中收藏大量名闻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有造诣颇深的神品书画师钱慧安、高桐轩等人的精品;和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天津砖雕陈列,集中了130余件上乘之作。砖雕俗称“刻砖”,是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独具一格,成就很高。此外泥人张彩塑、民间剪纸、杨柳青风筝、民间花会道具以及民俗陈列,充分体现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石院复原陈列。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内的石府戏楼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 现辟为杨柳青民俗博物馆。位于西青区场柳青镇。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第四子石元士旧宅,称尊美堂。始建于1875年,占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进院落组成,规模宏大,建造精巧。有“华北第一宅”之称。堂院坐北朝南,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占地面积60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包含十二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跨进石家大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大青方砖铺就的长甬道。 甬道的东侧,原是石氏家族的起居寝室,现在是展品陈列区,陈列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和砖雕艺术品。甬道西侧,主要有花厅、戏楼、佛堂等建筑,是石氏家族会晤宾朋、娱乐消闲、诵经礼佛的场所,现辟为博物馆的“石府复原陈列区”。花厅即客厅,现已按照原来的陈设进行复原。与花厅一墙之隔的是戏楼,这是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造型落落大方,特别是以美轮美奂的内部装点著称于世,令观者瞠目。出佛堂,往西跨一道隔扇门,就是“天津民俗陈列馆”了,这里展现了具用浓郁地方民间特色的杨柳青风筝、剪纸、花会道具以及婚俗等。大院建筑的内外檐装修,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砖雕木刻形式多样,是清代津沽豪富住宅常见的做法。现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这是一座拥有房屋278间,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的封闭式建筑群 。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民宅建筑之一 ,素有“津西第一宅”之称 。院内共有五道门十余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整个院落从空中观看,象是一个巨大的寿字。如果生人进去,没有人带路,立刻就会迷失方向,很难走出大门。其中无论建筑的整体布局,还是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装饰,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置身于花厅,雨廊、书房、佛堂、戏楼等石府复原列之中,可使参观者感触到清末民初时期的乡土民风。其中的石府戏楼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不但整体造型落落大方,美轮美奂的内部装点,更是令观者瞠目。旧时孙菊仙、谭鑫培等京剧名家皆在此献过艺。宅院的主人石元士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时,为了迎合清政府的媚外政策,倡设杨柳青支应局,受到慈禧太后——那拉氏的赏识和召见。 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石挥(石毓涛)是石氏家族的后代。在石家大院内曾经举办了石挥生平及艺术成就展览。 解放初期石家大院被中共天津地委征用。地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的办公室就设在这里。刘、张二人因贪污巨额公款,震惊全国。毛泽东主席批示判处二人死刑,并作了有关“三反”运动的指示。随即,在全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三反”运动。这一案例已正式拍成影片,用以警示后人。 杨柳青年画、刻砖刘、风筝魏、泥人张彩塑被世人称之为天津民间工艺美术的四绝,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在杨柳青博物馆中,设有杨柳青年画陈列馆。此种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作品的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着重反映人民的生活及风俗习惯 。艺术形式受宋、元传统绘画的影响,手法上善用寓意、装饰来表现。印绘结合是杨柳青年画的主要特点。通过民间艺人的精心套印和手工彩绘使画面栩栩如生。以其所具有的细腻刻画及晕染的面部 、色调明快的服饰、丰满的构图,成为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珍品 。曾多次出国展出为众多的国外人士喜爱和收藏。 在天津砖雕陈列馆中展出了清末民初的130余件精美的砖雕艺术品 。其中被誉为刻砖刘(刘风鸣)的作品最负盛名。他把原有的浅浮雕发展成为深雕、透雕。其特点是层次多,主体感强 ,装饰味浓 。作品的内容多为人物、动物、花鸟、屋宇、桥梁等。刻制手法细腻,对眉目、羽毛、花芯、叶筋匀有生动的描绘,各具特色。在石家原来的寝室中,设有天津婚俗展,以实物及艺术手段生动的再现了旧时喜庆的婚俗场面。 天津商俗陈列是以实物和微缩景观的形式再现了清末商业一条街。其中多彩的街头叫卖,形形色色的古老店堂,展示了天津传统商业民俗及文化的风采。 由于杨柳青民俗博物馆具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函,已被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 →回复
许是因“杨柳青”这地名格外与众不同,且透出了一股温馨、几丝诱惑,我终於有机会慕名前来一游,带走了一份沉甸甸的满足。 穿街走巷,先来到了“石家大院”。这是一处曾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的晚清民居群。它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现已辟为杨柳青博物馆。 跨进杨柳青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大青方砖铺就的长甬道,颇有几分深邃神秘的味道。石家大院整个建筑包含十二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 甬道的东侧,原是石氏家族的起居寝室,现在是展品陈列区,陈列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其中有造诣颇深的神品画师钱慧安,高桐轩等人的精品。此外有砖雕艺术品,集中了130余件上乘之作。砖雕俗称“刻砖”,是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独具一格,成就很高。特别是中国北方,由於自然景观呆板、单调,将砖雕装点在建筑物的山墙、墀头、门额等处,或多或少可以弥补某些不足,使建筑本身更趋向华美。砖雕上的图案多与杨柳青年画题材在内涵上有相通之处,如福寿三多、麟吐玉书、五福捧寿等。 甬道西侧,主要有花厅、戏楼、佛堂等建筑,是石氏家族会晤宾朋、娱乐消闲、诵经礼佛的场所,现辟为博物馆的“石府复原陈列”区。花厅即客厅,现已按照原来的陈设进行复原。与花厅一墙之隔的是戏楼,这是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造型落落大方,特别是以美轮美奂的内部装点著称於世,今观者瞠目。 出佛堂,往西跨一道隔扇门,就是“天津民俗陈列馆”了,这里展现了具有浓郁地方民间艺术特色的杨柳青风筝、剪纸、花会道具以及婚俗等。 位于天津西郊区杨柳青镇,南临河沿大街,北至估衣街,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第四子石元士的住宅,堂名“尊美堂”。该宅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占地6080平方米,建筑面积2945平方米,是天津典型的四合院住宅建筑。总平面由东院、西院和跨院组成。最南面设三座门,东西两端设侧门。东门宽4.7米,为车马通道。正中为正门,向北为影壁,再北有箭道直通北门,并有侧门通东、西院落。箭道内又设两道门楼,第一道门楼正面为青砖雕砌,背面木雕垂花门。第二道门楼正面砌青砖西洋券门,柱头、柱础呈花钵形,方柱,山花为3个圆弧线,为民国年间增建,说明天津四合院已受外来的影响,背面为垂花门,甚为别致。东院为住宅院,由前后三套四合院组成,各院正房五开间,但中间两层的明间为穿堂。东、西厢房均三开间。西院是厅堂院,由两座回廊院连接而成,是石家大院中规模最宏大、装修最精美的一组建筑。南面由两座青瓦硬山顶和卷棚顶前廊构成,俗称“鸳鸯厅”,前面为花厅,作为接待贵宾及宴会时用,后面为戏楼后台。戏楼由周围廊和罩棚组成,戏台面宽3间,每间3.8米,进深2.2米,明柱悬朱红底黑字楹联。东、西廊各5间,每间面宽2.6米,进深2.35米,廊柱为方形抹角“梅花柱”,与厅堂的圆形木柱相区别。内廊柱为两层楼高的通柱,外廊柱高一层,内廊柱高出部分安装玻璃窗,供戏楼采光。戏楼回廊内为观众席。戏楼北面的楼称鸳鸯厅,厅北檐柱间为“四抹灯笼框六角菱花”隔扇门,有天津的特色。再北为东西廊庭院回廊,每间 2.85米,各有3间,进深2.06米。廊柱间上面有花罩牙子,下面有坐凳栏杆,庭院南面有精美木雕垂花门及精美石雕抱鼓石。屏门正中悬大红“福”字。庭院北面为佛堂,面宽3间,进深一大间。最西面是跨院,有3个庭院作为书房及私塾用,两侧有廊子相通。 石家大院建筑的墀头、博风和门楼均饰有雕刻精美的砖雕,图案有“松鼠葡萄”、“胡芦万代”、“福善吉庆”、“鹤鹿同青”等,为天津砖刻保存最多的宅院之一。厅堂中的戏楼,小巧玲珑,装修别致精细,是我国剧场发展史上的重要实例。1987年西郊区人民政府将石家大院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杨柳青博物馆。 天津西郊区杨柳青古称“古柳口”,它前临南运河,後倚大清河、子牙河,南船涌集,市景繁荣,被称为北方的“小苏杭”。乾隆下江南路过这里,见西堤十里垂杨,北岸柳田千顷,就把古柳口改为杨柳青了。 石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南临河沿大街,北至估衣街,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第四子石元士的住宅,堂名“尊美堂”。该宅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占地6080平方米,建筑面积2945平方米,是天津典型的四合院住宅建筑。石家大院建筑的墀头、博风和门楼均饰有雕刻精美的砖雕,为天津砖刻保存最多的宅院之一。厅堂中的戏楼,小巧玲珑,装修别致精细,是我国剧场发展史上的重要实例。1987年西郊区人民政府将石家大院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杨柳青博物馆。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