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陕西西安小雁塔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陕西西安小雁塔概况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经典对称美的国度,有了雄伟庄严的大雁塔硬朗如男子汉般屹立在大慈恩寺,就有玲珑秀丽的小雁塔温婉如少女般玉立在荐福寺内。这种完美的对称与人性中所向往的祥和有着惊人的共鸣。

  小雁塔全称“荐福寺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南约1公里,友谊西路南侧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成为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荐福寺创建于唐文明元年(684年),初名献福寺,是唐高宗逝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立的寺院。小雁塔修建于景龙年间(707年~710年),塔形秀丽,挺拔玲珑,与慈恩寺大雁塔的雄伟气概互相辉映,但因规模较小,故称小雁塔,是我国唐代精美的建筑艺术遗产。

  小雁塔平面呈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塔的底层特高,以上逐层递减,越上越促,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卷刹曲线,与大雁塔风格迥异。小雁塔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最初为15层,高约46米,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至上逐层递减内收,愈上愈促,秀丽玲珑,别具风格。门框为青石砌成。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

  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钟声清脆锐耳,10里之外都能听的清楚,钟声宏亮,塔影秀丽,称作“雁塔晨钟”,为关中八景之一。

  如同慈恩寺和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的另一位高僧义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于公元695年回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翻译,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学上取得成就最大的高僧。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

  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1、交通:西安市友谊西路, 乘21、29、402路车小雁塔站下车。  
  2、门票:旺季18元(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淡季12元(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3、电话:029-85253455
  4、开放时间:9:00-17:00(每天)    
                       





推荐景点
雁塔晨钟

远观小雁塔1
小雁塔
雁塔晨钟(小雁塔内)
小雁塔
荐福寺正门2
小雁塔
冬之小雁塔
小雁塔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joyance170(Joy) 2005年11月2日 22点13分 评分:10
小雁塔全称“荐福寺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南友谊西路东段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荐福寺创建于唐代(684年),初名献福寺,是为唐高宗百日献福而建立的寺院。

小雁塔现存13层,高约43米,塔内设有木梯,登上塔顶,你可以饱览西安市内风光。寺内还保存一口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的巨大铁钟,每天早晨寺内会定时敲钟,钟声清亮,数十里内都可听到。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回复
tyler2529(蓬蒿人) 2005年12月8日 14点46分 评分:10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 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回复
kevin_chen(西门饮马) 2006年1月15日 00点15分 评分:10
 前不久,小雁塔保管所的职工在挖树坑时挖出了一通明代正统年间的大型石碑。石碑正面刻着小雁塔失去顶子前的秀丽的倩影和整个荐福寺殿堂图。它的背面刻着明英宗当年准许荐福寺主持和尚西域番僧勺思吉重建荐福寺的一道圣旨,关于这道圣旨,还潜藏着一则令人既心酸又欣慰的传说哩。

  相传唐武宗灭佛时,荐福寺位于长安城内,自然未能幸免,后又经朱温破坏和数百年的风雨战乱,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年间,。荐福寺已是“殿堂废弛”,宝塔独存了!这时,西域番僧勺思吉被任为荐福寺主持,他看到荐福寺这一副破败景象,便毅然竭尽自己储蓄,连自己从西域穿来的一袭金线新袈裟也送进了当铺,并亲自广为募化,筹资修葺荐福寺。他自己也学玄奘法师修大雁塔时的样儿,亲自负运砖石,竭尽了全力,他更精打细算,节省资金和材料,他带头从唐代以来的殿址瓦砾堆中,挖捡能用的砖瓦,都用在新修的殿堂之上。整个工程完成后,他修了本章,又亲自绘制了荐福寺(包括刷洗一新的小雁塔)彩色平面模拟图,一并呈交礼部转奏英宗,乞请皇帝命名。

  谁知明英宗一看图便勃然大怒,立命锦衣卫斩杀勺思吉及满寺僧众,并把荐福寺及小雁塔统统烧掉!英宗为何一见图便要杀僧焚寺呢?原来,明代的皇宫皆用绿琉璃瓦盖顶,皇宫以外的建筑用了绿琉璃瓦便是“僭越”、“欺君”!经大臣们百般劝谏,英宗才暂停烧杀,降旨礼部查清事由。礼部派官员一查,才知道,寺内大殿上所用的绿琉璃瓦全是唐代旧物,是勺思吉为了节省开支,一叶一片从数百年的废墟中抠挖出来的。英宗问明了原因,方赦勺思吉无罪,好侥幸啊,小雁塔也差一点儿与勺思吉及荐福寺一起化为灰烬!

  勺思吉虽然得到了英宗表示认可和赐名的圣旨,但是他还惊魂未定呢!为了以防万一,他亲自磨了一块巨碑,并把荐福寺全图及英宗圣旨铭刻在上面。

  多亏勺思吉为我们留下了此巨碑,使得后代炎黄子孙和普天下之人皆能瞻仰小雁塔的秀丽风姿。

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南约1公里,原名荐福寺塔,建于唐中宗景老年间。这座砖砌方形密檐式塔,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座和底层特别厚重、高大,而从第六层起,塔身急剧收缩,呈现出流畅飘逸的柔美曲线。整座塔给人的感觉,既古朴雄浑,又挺拔秀丽,堪称我国古塔中的杰作。

  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十二月十二日午夜,发生了举世为之震惊的华县大地震,震级达8级,强度为11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特大地震之一。据当时的记录称:地震时,“同移数里,平地裂陷,水溢出。西安诸府州县城皆陷没”,“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达八十二万余人”。西安距震中仅80余公里,是地震严重波及的地区之一,有十分之三的居民死于地震,房屋与地面建筑大部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尤其是高大的建筑物更是所剩无几。整个西安城,颓垣断壁处处可见,瓦砾废墟比比皆是。而小雁塔却赫然矗立着,令人惊异不已!

  在这次地震之前,明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的一次破坏性地震中,小雁塔从顶到底裂为两半,裂缝宽达一尺余。正德十六年(1521年)的一次地震中,这偌大的裂缝竟在一夜之间弥合了,外观完整如故。以后又多次裂而复合,合而又裂。到了民国年间,小雁塔在一次地震中第四次裂开。直到196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并用钢箍加固了塔身,小雁塔反复裂合的历史方告结束。

  小雁塔建成1200多年来,共经受了70多次地震,不仅塔身严重裂开,塔顶也受震坍落,原为15层、高43米,现剩13层,高43.3米,但却危而不圮,一直岿然屹立!尤其它的“四裂三合”,为旷古罕见,古人因“不知其理”,便认为塔是神人所造,能昭示世运盛衰,预兆吉凶。当地民间曾流传“动乱之年塔缝开,大治之年塔缝合”的谚语,越发给小雁塔裂合之谜抹上一层诡秘神奇的色彩。

  经过专家们的调查研究,小雁塔地震裂合之谜,已有比较科学的解释。

  小雁塔的反复裂合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即多是大震裂、小震合。由于小雁塔自身构造存在一处致命的缺陷,它与早期的唐塔一样,南、北两层的门窗洞口,上下开在同一垂直线上,这样便在此形成塔身强度最薄弱的断面,虽裂成两半的塔身仍十分坚固,其重心又未越出既宽又广的底面,所以没有倾倒之虞。值得庆幸的是小雁塔裂开后,下一次地震正巧是小震,小震水平推力不大,不足以将塔推倒。相反,由于分为两半的塔身重心仍偏向塔中,所以轻微的震动反使它向中间聚拢, 由裂变合,而一旦合拢后, 当然也就多少增强了其内在联系,从而提高了抗震能力,以致“四裂三合”。

 
→回复

邻近景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碑林
西安半坡遗址
陕西历史博物馆
华山
关中八景
南宫山
化觉巷清真大寺
华清池
大雁塔
黄河壶口瀑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