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江苏 → 常州旅游 → 概况 |
|
常州位于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常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南濒太湖、北靠长江,与上海、南京两大城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以经济发达而著称的“苏锡常”地区,是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现辖武进、金坛、溧阳三市和钟楼、天宁、戚墅堰、郊区、新区五区,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总人口334万,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81万。 常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春秋时期政治家季札、明代民族英雄唐荆川、清代著名画家恽南田、文学家赵翼、思想家龚自珍、近代革命家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以及科学家华罗庚均出自常州。 常州现代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 常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离海较近,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4摄氏度,降水量1071.5毫米,雨日127.5天,日照时间2047.5小时,无霜期227.6天,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干湿冷暖,四季分明, 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春季,大致自3月26日至5月31日,为期67天,盛行东南风,是春耕生产的季节。 夏季,大致自6月1日至9月20日,持续112天,为高温多雨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40%。 秋季,大致自9月21日至11月20日,为期61天,晴好天气为主, 平均日照率在50%以上,气候凉爽宜人,对农作物的生长、成熟极为有利。 冬季,大致自11月21日至次年3月25日,历时125天,是四季中最长、最冷、最干燥的季节,每年3月12日左右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 概况: 常州概况 区号:0519 邮编:213000 位置:地处苏南中部,北倚长江,东濒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均为1.5小时车程。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总人口340万,其中市区人口85万。 区划:辖5区2市:天宁、钟楼、戚墅堰、新北、武进区五个区以及金坛、溧阳两个市。 市树:广玉兰 市花:月季花
→回复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民航常州站有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 常州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城市投资环境40优”城市之一,并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可持续发展和全国环模试点城市。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常州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并通过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验收。金坛、溧阳同时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对外经济日趋活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完善。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0.2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4.5%。实现财政收入136.1亿元,增长32.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6亿元,增长78.6%。工业保持“高投入、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6.5亿元,增长31%,实现利税112.3亿元,增长30.5%,工业投入完成250.8亿元,增长102.9%。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有效推进,“三资”投入农业力度加大,乡镇工业销售收入增长30.4%。服务业克服非典的负面影响,实现增加值333.8亿元,增长13.3%。旅游总收入增长25.7%,10个重点商品市场交易额增长21.5%。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70.6亿元和799.1亿元,增长29.4%和42.7%。同时,房地产市场活跃,信息服务业比重上升。全市呈现出各业兴旺、城乡繁荣、政通人和的喜人景象。 常州现拥有农业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新型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是国内中小功率柴油机、电子信息设备、高速内燃机车、牛仔布等产品重要生产基 地,拥有常柴、东风、新科3只中国驰名商标、56只江苏名牌产品,78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销量、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居前5位。常州正着力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保护、引导和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以加快富民为核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沿江开发和各类园区建设,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富裕农民和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促进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全市上下的统一认识。 坚持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形成全市上下狠抓开放型经济的强大合力。市政府提出,要突出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重化工、环保产业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力争形成更为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关联集中的企业集群。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提升外资在农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份额。完善重大项目的快速反应、综合协调和跟踪服务机制,大力开展区局联手招商,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及其研发机构落户常州,努力实现重大引资项目的新突破。注重签约项目的实际缴资率和开工、竣工的考核,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主动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积极参与"世博经济",加强与兄弟城市及国内大集团的横向联合和协作配套。 扩大开放、加快开发、积极推进与国际经济接轨,这是常州市坚定不移贯彻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常州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化目标,先后建立了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个省级开发区。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2.5亿美元,增长34%,其中出口达到35.3亿美元,增长32.9%。外经营业额达1.2亿美元。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加快推进,常林集团、新科集团销售收入分别突破70亿元和60亿元,中天钢铁公司上缴税收超亿元,新科激光视盘机、红联室内灯具荣获“中国名牌”称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6%,比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003年全年常州市新批协议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增长68.2%,实际利用外资8.55亿美元,增长52.4%。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52.5亿美元,增长34%,其中出口达到35.3亿美元,增长32.9%。外经营业额达1.2亿美元。2003年常州成功地举办了城建服务业招商会和第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 目前,在常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3个,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22家先后来常投资兴办了24个项目,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亚什兰、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德国F&G公司、卡尔迈耶公司、曼内斯曼力士乐公司、法国法力诺公司、英国海浦沃尔斯公司、日本东芝、小松、普利司通、富士通、丸红、三井、韩国现代、意大利雷迪斯、台湾光阳等50多家跨国公司已在常投资落户,这些大项目的建成及投产极大地推动了常州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