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内蒙古 → 赤峰 → 响水玉瀑 → 概况 |
|
在敖汉旗与翁牛特旗接壤山谷中。老哈河流经此地,直冲峥嵘的石山,然后急泻入深谷,顺着宽仅约50米、深约30米,长达700多米的山峡奔腾而下,气势汹涌,水沫飞溅,发出擂击万张鼙鼓般的雄伟动听的响声,形成“响水玉瀑”的奇观。这里林木青葱,气候凉爽,峭崖壁立,河中奇形怪状的巨石林立,响水声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各异,为少有的一大胜景。清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第一次东巡拜谒祖宗陵寝曾路经这一带,专程前往观赏,挥毫题诗《观敖汉瀑布水》,用满、蒙古、汉三种文字摩崖刻石以志之。三年后,乾隆帝又巡幸到此,再次挥毫写《寄题敖汉瀑布水》七言诗一首,赐名“玉瀑”。
关于响水,《清史稿》及有关史书均有记载,康熙37年,(公元1698年)康熙皇帝曾来这里观赏风光。 乾隆八年(1743年)秋季,清代皇帝乾隆去盛京(今沈阳)恭谒祖陵,途径敖汉敖汉时看到响水石,赐响水名“玉瀑”,写长诗一首令工匠刻在响水岸的石崖上,此石刻用汉、蒙、满3种文字,汉文居右19行,满文居中,蒙文居左,满蒙文共51行。石刻上眉宽8米,诗文身宽7米,诗全长26米。全诗占面积128平方米。此诗收于哈达英格素奇著的《辽海丛书》第三集,《塔子沟纪略》卷十一。尽管几百年之风吹而雨蚀,日晒光曝,但诗文字句仍陷约可见。 诗文如下: 我闻奥区天所秘,疑信向半今信然。 浩浩万城沙漠塞,乃有瀑水崇风悬。 车登方若纷□□,豁开壶里别有天。 侵寻峰岫罗嘉树,渐 涧谷无埃烟。 是时仲秋曝晶日,忽闻雷声殷前川。 坐令林峦失轻簌,朗呤清眺万虑蠲。 大者明珠小者玑,如倾栲栳投深渊。 虎狼骇走不敢饮,下疑千载苍龙眠。 巨石横断无土壤,中生美箭奇而坚。 山叶红绿如错绣,无名野卉相新鲜。 鹳鹄徘徊不忍去,□鼯特向虬枝芽。 禹凿龙门来至此,胡乃三级限鳙鲢。 吁嘻泉石诚观止,赏识自我羌谁先。 匡庐香炉无足喻,山灵占此永不迁。 设置飞觞搦管地,混沌□□应难全。 乾隆对这的赞赏一点也不过份,凡来到响水的人,无不为这里的奇山异水而迷碎。 滚滚东去的老哈河奔流到这里,根据这里南高北低的地势,本应居高临下,畅通无阻地躺 东北流去,可是出人意料,这条流水突然来个九十度大转弯,竞摇头摆尾地向东南方向超过北岸二下多米的岩石山上爬去,把一座坚硬的石山迎头劈开,锯成一条七百米长,六十米宽三十米深的石沟。 这无拘无束的响水,钻过石沟,又以每秒十几米的建度一头栽进十几米深的瓮状石蟛里,随即旋转呼啸而出,奔腾约二十米,又跌进二道井子再腾跃180米,跳入三道井子,如同三级跳,产生三个落差,形成三条雪白的瀑布,发出巨大的声响,故称响水这响声“如闻雷声殷前川”,无风夜里,能传到方圆几千里之外。 河对岸,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河口南侧矗立着一天然石椅,此椅高十米,坐宽二米,坐长十九米,靠背高十七米,与西端石柱遥遥相对,精巧逼真,刀爷神功,使人不敢相信这是大自然的无意之作。 时代在变、山河在变、响水也在变,今天的响水,人们在这建起了水电站,响水正以电它更加有力地响声向社会发出时代的强音。 →回复
响水玉瀑位于内蒙古敖汉旗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90公里,在敖润苏莫苏木与翁牛特旗高日罕苏木接壤的老哈河上。老哈河向东奔流中,穿越科尔沁沙地的石山,形成闻名遐迩的瀑布,清乾隆皇帝赐名“玉瀑”,当地人称“响水”。 老哈河流经敖汉北境时,以其桀骜不训的雄风跃上大漠中的石山,把石山劈开宽50米深30米,长约700米的峡谷,以万夫难挡的水速飞泻而下,迸发出雷鸣般巨响。形成了大漠中雄伟壮丽的瀑布景观。由于地势复杂,河水一头跌进3米多深的石井中,原本放荡无羁的河水被激怒了,仰天长啸,旋即而出。前行不到20米,再跌入石井,复又跃出,三次跌入,三次跌出,同时发出三声巨响。两岸石壁回音相和,震天撼宇,隆隆如雄浑壮阔的大漠交响曲。 响水除水声奇壮外,石奇还是一景。响水怪石嶙峋,或如万马奔腾,或以长剑依天,或象金蟾荡水。河南岸一石尤为奇特,酷似一把石椅,宽2米,长19米,坐高10余米。靠背扶手左右对称,石椅结构准确,惟妙惟肖。这便是传说中康熙皇帝的太师椅。石椅西侧18米处,有1个高约22米,直径11米的石桩,形如“宝塔”,傲立挺拔,甚为雄奇,石桩两侧的石坡上有十几个碗口大小的印痕,酷似马蹄印。传说是康熙帝乘马观响水留下的痕迹。 关于响水,《清史稿》及有关史书均有记载,康熙37年(公元1698年)康熙皇帝曾来这里观赏风光。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秋,清皇帝弘历去盛京拜谒祖陵,途经敖汉北境,距响水10公里,即听到河水的轰鸣声,闻声转辇响水,并赋《观敖汉瀑布水》长诗一首。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