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陕西 → 宝鸡 → 周公庙 → 概况 |
|
位于歧山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即《诗经》记载的“凤凰明矣,于彼高岗”处,唐武德元年(618)为纪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修建。占地面积900亩,庙内古树参天殿堂成群,除了周公正殿外,还有召公、太公、等周人先祖及功臣勋将的配殿,汉白玉武将像等古迹名胜。 周公庙,庙始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距今已1380多年,是专门为纪念祭祀周公而建的。庙区现存古建筑30余座,占地约7公顷,整体建筑对称布局,殿宇雄伟,亭阁玲珑。庙内现存碑与石刻众多,并有汉、唐、宋、元、明古木多株。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于,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生于岐邑,死于丰都(今西安市西),曾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是周王朝的开国勋臣。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少不更事,由周公摄政。在此期间,周公率军东征,平定了管蔡之乱,稳定了周初政局。同时,他还制订礼乐,建立朝纲制度,为巩固新兴的周王朝作出了卓越贡献。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直为人们所乐道,周公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岐邑多胜迹”,此话一点不假。如果你到“人文荟萃,史迹昭然”的周公庙旅游览胜,就会对此话有更深刻的体会。周公庙门前古柏参天,院内绿荫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如镜。庙区殿宇众多,主要有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殿,以及委婉、后稷殿,并有亭榭楼阁等。其建筑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 进入庙门,花草盈展,殿宇雄伟。汉槐蔽日,唐柏参天,旷达而使人心醉。 “回音碑”在招待厅前。贴耳用小石轻轻一敲,碑中铜铃、银钟、金鼓齐鸣。如把碑敲的再紧些,或一人敲,一人在碑的另一面倾听,尽会有“车辚辚,马萧萧”的古战场之乐闯进耳鼓。此时,猜测、神往、寻觅之情填满心胸,缠住一双双恋恋不舍的游人。 走下花坛石阶,顺着古庙展开的画轴前行,在花花绿绿的古建筑中,第一个穿过八卦亭,即可步入周公正殿。 周公庙殿宇布局,点群结合,错落有致,建造雄伟壮观,各具特色。在诸殿中,周公殿居前,姜姬祠居中,后稷祠居后,当地群众把这种布局总结为“姜姬背子抱孙”。 庙内的玄武洞,为石洞。洞虽不大,却有石山隆起的脊梁,山上沟壑分明,并非人工雕凿可至、山顶接连洞顶,如蓝天将一座猛长的山峦小心地裹起来。洞内的玄武真君像端坐在半山腰,为白色玉石雕成,相传出于唐代艺人之手。雕像十分威武,披发、赤足、戎装,脚踩龟蛇,手持宝剑,充分表现了玄武真君惩治邪恶的英雄气概。 玄武真君像,全身光滑似陶瓷,当地人叫它“玉石爷”。相传,玄武佛僧法力无穷,能治百病,后成仙出走,指石为玉。并修书曰:某位疾,摸某位即愈。于是,后人有病者摸同位处以求病愈。时间长了,凸起的脑门和鼻梁便先凹了下去,玉石玄武的身体便摸得光滑了。每逢农历三月中旬古庙会,人山人海,仅摸佛像的人就站成长长的一行队。 绕周公正殿,太公姜尚、后稷等殿沿坡而上,相互连接。殿内历史与神话交融,有二郎杨戬、哪咤、仙童,各路神仙,从《封神演义》中起程,落在今人之手重新绘制的壁画上,或者变成雕塑,手持神器,威风凛凛。这历史的神话,使人们本来清醒的头脑,此时此刻也幽幽瞑瞑一心一意地陶醉起来。 出了庙殿,转至东侧,顺坡拾阶而上,到达约10米的平处,方见红砖垒砌的小院。进院,沿壁一排窑洞,洞中有药王、老君、元始天尊等神仙泥塑像,或坐或立,形象各异。 “润德泉”是周公庙内的一大景观,它位于正殿东。因泉水的喷吐和干涸有间歇性,人们便赋予它许多神奇而瑰丽的传说。明代赵忠咏润德泉云:“一泉长与世安危,今日无波涨碧池。”每朝每代都把泉中有水看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兆。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因此泉涸而复喷,于是,宣宗便把这自然现象和他的个人功德联系起来,赐名为“润德泉”。因系皇帝敕赐,一直沿用至今。泉周围为八角井泉石栏杆,栏杆上有浮雕藻饰,并有龙吻、鳖头、人物、异兽等立体造形。 泉底有通道,一股清澈的泉水,向南流去,许多人用杯子俯身取水,一口一口地喝,细细地品尝。有的双手合拢,掺水赶紧喝上几口,甘甜如醴,使人忘乎所以。 碑亭,在润德泉西边。亭下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石碣多座,大都记述着修建周公庙的历史。 辞别周公庙,人们吟咏着苏轼《周公庙诗》:“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翠凤旧依山突兀,清泉长与世穷通。”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周公庙自然风光绚丽,文化遗迹灿烂,令人向往,而周公的巍巍业绩和那博大的胸襟更使人敬仰。 1、交通:西宝高速蔡家坡出口至岐山转县城公交车,西(安)宝(鸡)北线岐山转或宝鸡一日旅游游车。 2、开放时间:8:00—18:00 3、咨询电话:0917—8110117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为纪念西周政治家曾助武王灭商立国、辅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在相传其制礼作乐的“卷阿”创建周公祠。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媛后稷殿为 辅,亭、台、楼阁点缀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相地就势,对称布局,殿宇雄伟,亭阁玲珑。国民党元老程潜在此建有别墅一座。庙内现存历代碑碣三十余通,汉唐古树多株。唐宣宗赐名的“润德泉”水清如镜,味甘如醴,为宝鸡八景之一。玄武洞中有唐代石雕“玄武像”一尊(俗称玉石爷),披发无冠,赤足戎装, 脚踏龟蛇, 持剑而坐,造型丰满,威武壮严, 山石与雕像浑然一体,巧夺天工,有抚摸可治百病之传说。 周公庙历史久远,庙宅肃穆,山环水绕,清泉长流,古木苍翠,浓荫蔽日。古历三月中旬有规模宏大的庙会。乃旅游胜地,避暑佳境。历史上,韩愈、苏轼、康海等曾游历观光,凭古抒怀。 一九五七年周公庙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二年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回复
千古名胜周公庙,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城西北7.5公里,凤凰山南麓。周公庙依山傍水,古木参天,东、西、北三面环山,惟有南边与平地相接,形如倒"凹"字,《诗经.大雅.卷阿》中描述此处"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因此,后世人称这里为"古卷阿"(quanwo)。古卷阿早在西周初期就成为王室贵族游歌之场所。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三十三年(公元前1031年)曾率文武群臣来到卷阿,宴歌游乐,召公颂德答歌而作《卷阿》诗. 周公庙初建于唐代,纪念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周公姬旦,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宋元明清各代进行大规模的扩建重修,增建纪念召公、太公、后稷、姜塬的召公殿、太公殿、后稷殿、姜塬殿。殿宇洞窟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卷阿不同高度的四个平台上,主体建筑前有三公殿,中有姜塬殿,后有后稷殿,形成"姜塬背子抱孙的格局"。总建筑面积611388平方米。 乐楼,又称戏楼,为纪念周公制礼作乐而建。始建于元代(公元1290年),保持独特的元代建筑风格,是宝鸡地区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戏楼建筑。 周公像和八卦亭,是周公庙的代表性建筑。周公像底座为青玉,高1.2米,像为汉白玉,高2.5米。八卦亭始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平面为正方形。四边长为5米,四周雕花窗棂,重檐阁亭,藻井悬柱八根,连为八角形,象征八卦的八个方位。上部南北两边的壁画分别为东征平判和周公辅佐成王。相传伏羲发明八卦,后文王被纣王囚于you 里七载,将八卦演绎成64卦。周公归政于成王后,曾建官邸于此,同时周公在此将64卦演绎成384要,并加写了爻辞,从而完成了《周易》的框架结构。此亭即为纪念周文王和周公演绎八卦而建。 周三公献殿 周公、召公、太公并称周三公。周三公献殿即周公献殿、召公献殿和太公献殿,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座北面南。周公献殿居中,面阔5间(17米),檐檩为一完整通檩,实属罕见。召公献殿居左,面阔3间(11米),太公献殿居右,面阔3间(10米),均为当时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清朝光绪年间岐山举人冯拱宸所撰的周公献殿对联:"制大礼作大乐并戡大乱大德大名垂宇宙,训多士诰多方兼膺多福多才多艺冠古今。"儒家经常把周公、孔子并提,称周公"德配天地,"多才多艺是个全才。此联高度概括和评价了周公一生的主要功德和地位,字句对工整,堪称庙联中的佳作。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弟,因采邑在周(即岐山东北一带),位列三公,故称周公。文王在世时,姬旦作为儿子就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武王即位以后,他经常辅佐武王处理很多政事。帮助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七年,平定了"三监"之乱,制礼作乐,天下大治;推行分封诸侯政策,营建东都洛邑,加强了西周奴隶制统治。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礼贤下士,为西周聚集了大批贤才。周公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被后世尊为元圣。 周公正殿 周公正殿是周公庙主殿,创修于唐武德年间,初名周公祠,累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清代几次加以修缮。单檐硬山式,面阔5间,进深3间,前檩5间系一通木,长16米,围1.4米,粗细一致。殿前两边的庙联为清代光绪年间岐山举人冯拱宸所作,"自古勋劳推元圣,从来梦见有几人",肯定了周公的历史地位。召公正殿召公,姓姬,名shi,文王庶子。因采邑于召(今岐山西南部),位列三公,故称召公。 召公是周初一位以德治国的杰出政治家。占有与周公同等显要的位置。召公殿,位于周公殿左侧,最早创建于宋代,以配祀周公。以后累代重修。现存建筑为1993年维修,仍保持过去风格,单檐硬山式,面阔3间,大殿对联为"爱遗甘棠留古迹,故寻周迹赴卷阿"。此联反映了后世人对这位杰出历史人物的怀念。廊下西侧石碑上"甘棠重阴"为民国时期岐山县长田惟均所书,歌颂召公的德政。成王时期,召公担任太保兼司徒,主管教化与司法。他奉行周公的德政,常不辞辛苦,巡行乡里,深入民间听讼断案,深受百姓爱戴。因召公经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处理民间诉讼。他去世后,人们不愿去伐其树,而作《甘棠》诗来歌颂他,至今传为佳话。后来人们视甘棠为仁政的象征。东侧石碑为清代岐山县令李文翰所绘的召伯甘棠树图,图文并茂,技艺精湛,其拓本广为流传。碑头所书"云房"二字相传为八仙之一的钟离权所书。 太公正殿 太公,姓姜,名尚,字子,道号飞熊,东海(今山东)人,系炎帝之后。其先祖曾被封在吕,因以其封地之名为氏,所以又叫吕尚。吕尚自幼好学,家境贫寒,知天文,晓地理。曾在商朝为官,因不满殷商暴政,仰慕岐周西伯侯治国有方,出朝歌,进潼关,来到文王属地西岐,在潘溪垂钓。知遇文王而佐周灭商,又被称为"太公望"。 姜太公殿,位于周公殿右侧,创建于宋代,以配祀周公。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所修,单檐硬山式,面阔3间。殿门两侧对联为"此老天下称大老,惟公终古配周公"。由于姜太公同周公一起佐文王、武王兴周灭商,后人常将周公、太公和召公一起尊称为周三公。殿内壁画皆根据《封神演义》编绘,从姜子牙授命下山,带兵伐纣中几个大的征战场面,到斩将封神共20多个独立画面,人物栩栩如生,工笔绝妙,叹为观止。 周公庙碑亭位于太公正殿右后方,周公庙古建筑群第二条中轴线南端,姜原献殿前。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歇山式正方形亭,边长六米。现存为1986年重修。下列青石碑10通,记录了周公庙的历史沿革及当时修建情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其中的《润德泉记》、《重修润德泉记》、《重修古卷阿周公庙记》比较有名,道光年间的甘棠图碑最为著名。 姜塬献殿 姜塬正殿 据考,姜塬为炎帝部落的女性酋长,有邰氏的女儿,是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炎帝族和黄帝族这两氏族互为婚姻的外婚制,使姜姓妇姜塬生下一代奇人周弃,即后稷,成为周部族一代始祖,周族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相传姜塬在田野里踩了巨人脚印而身感有孕,生下后稷,周部族代代繁衍,人丁旺盛。到文武王时期终成大业,建立统治800余年之久的周朝。因而姜塬得到后人的崇拜。献殿前两棵中国槐,为汉代所植,距今约1700年。 姜塬因孕育周弃--后稷作为"后帝",功德伟大。为了纪念这位周部族的女始祖,也为了把姜塬作为主宰婚姻和生育的高媒之神,早在元代,就在岐山古卷阿的周公庙后院有姜塬祠。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年间所修,硬山式,面阔5间,殿内有姜塬塑像,左右配祀太姜、太任、太姒、邑姜四代先周贤妃。殿前两边楹联是:"培斯世奇男异女,育周家圣子贤孙",反映了人们对她崇敬的心情。周公庙的姜塬正殿,既是祭祀姜塬的神庙,又是姜塬在岐地的bi 宫。千百年来,传统的周公庙庙会,实际上是以祭祀姜塬为主的祈子庙会,每年仲春三月中旬传统庙会,姜塬殿香火旺盛,人如潮涌。 后稷殿据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女,曰姜塬。姜塬为帝喾元妃。姜塬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塬以为神,遂收养之。初欲弃之,因名叫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封弃于邰,号后稷,别姓姬氏。"后稷的降生虽带神奇色彩,但周人把后稷奉为始祖,说明周族是一个以农业著名的部落。 后稷殿和其献殿,位于姜塬殿后山高台处,自成一体,建于明代,清代维修,保存完好。此殿是周代后稷宗庙的再现,是后世为纪念这位周民族先祖而建。建筑为硬山式,面阔3间,内塑有后稷坐像,手拿麦穗,神态安祥,殿前横额题"农业始祖"四字。右配祀太伯,仲雍,是古公檀父长子和次子;左配季历,为古公檀父少子,文王之父。在古公檀父要确定王位时,长子太伯在权衡自己三兄弟的才能后,认为三弟季历即位,要比自己和二弟仲雍强的多,为了让位季历,经过三次推让,带仲雍逃于荆蛮,文身断发,成为吴国先祖。这就是有名的"太伯、仲雍让贤"。 润德泉古卷阿腹地自古就有泉水,是岐水的源头之一,润德泉为华夏最早的一眼古泉,被列为宝鸡八景之一。此泉为间歇泉,时涌时涸。 据"润德泉记"碑记载,唐大中元年一夜,忽因大风,泉水多处复涌。凤翔节度使崔珙以为 国瑞,上奏朝廷,宣宗皇帝随即赐名"润德泉",意为润德于民。自后历朝历代都对泉水加以保护。明代天启年间钦立"周公圣水"于泉旁。现存润德泉渊池为道光二十七年重修,泉为一石砌井泉,深一丈有余,泉眼用石砌成正方形,边长3尺。井圈分三层上砌,形八角,渐次扩大,八个角立转角望柱,柱头为人兽合一圆雕,人着胡帽,高颧,表情或惊奇神疑,或躬顺憨态;兽有麒麟、狮子、异兽等,体格粗壮有力,或低头驯服,或昂头不羁,或依偎主人,神情相融,人称"四大天王"、"八蛮进宝",更增加泉水的神秘性。 据测定,润德泉水含有12中人体必需的元素,对皮肤和眼睛都有医疗保健作用,内服可防病健体。 玄武玉像 古卷阿.周公庙地形独特,历史上各种宗教信徒相继进入,使这里成为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庙宇。古代宗教建筑多依后山崖挖洞而成。道教神洞有老君洞、玄武洞、八仙洞等,佛教洞有观音洞、普贤洞等。 玄武玉像位于玄武洞中,相传为唐代作品,当时人们造庙凿洞时发现了一块连山璞石,就势雕成。像高一米,呈黄白色明净光滑,人称"玉石爷"。其像面部丰满,披发无冠,赤足戎装,足踏龟蛇,仗剑而坐。民间传说有病者头痛摸头,脚痛摸脚,疾病就会痊愈。 周公姬旦 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也叫孔孟之道;大家也知道,中国文化的基础特征是儒道互补,道家就是老庄哲学。大家知不知道,儒道两家实出一源,花开两枝,共同尊谁为初祖?今天,我就带大家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老子被称为元始天尊。可是,他们共同尊奉的都是周公,所以周公叫做“元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老子言道,庄子说德。无论孔孟的仁义,还是老庄的道德,皆出于周公的礼乐。这从孔子的“夫子自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孔子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人”,“乐以导之,则民知义”。在这里,他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儒家仁义之根在周之礼乐。而礼乐之创始人就是周公。所以孔子一生总在念叨:“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总以周公之传人而自诩,欲立天地之心而奔走。正是以周公为榜样相自励。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而周公是他的文化先祖。所以当代学者文怀沙称“宝鸡是中国文化的根与本”。今天,我带大家去游览的地方就是中国文化的元圣,根与本上的第一个人: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周公庙。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四子,是武王姬发的弟弟。他孝文佐武,是西周的开国元勋。武王伐纣,迁都丰镐不久,在百废待兴,百事待举之际,溘然而逝。由年仅8岁的儿子姬诵即成王继位。遗命兄弟周公辅政。当时天下汹汹,群雄嚷嚷,流言四起,祸起萧墙。但是,周公处惊不乱,理事有方,忠不怨谤,信不生疑。武以安邦,文以化民 。在召公和太公姜尚的帮助下“三监之乱”,安国定邦。军事上争取主动之后,接下来为了长治久安,他在政治上实施“大封天下”即后世所谓“分封制”和“井田制”以血缘亲疏和功劳大小,德能多寡把全国分为七十多个诸侯国,人各有其国,爵世袭罔替,“普天之下,莫匪王土;率土之滨,莫匪王臣”。臣土统一,拱卫京师。文化上,他开始制礼作乐,形成风气,教化百姓。礼以齐民,乐以和心。礼,就是法律制度,等级秩序,人伦大道,是人们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乐就是艺术文化、音乐美术,即陶情冶性,神清气爽之精神生活,今谓之“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的东西。这是周公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 周公还以“殷人治殷”的方式,在灭殷之后,让殷之贵族继续统治故地,而不流落四野,成为隶民。由于殷人贵族都有较高文化修养,于是聚居故都洛邑,以货殖贩运即做生意为生,便形成新的社会阶层“商人”,“商人”即“商朝之人”,后世把做生意叫“商人”即源于此。另外一些不做生意的读书文化人,即形成四民之首:士即不直接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知识分子也形成了。经过五百多年时间,在殷商贵族后裔中,出现了一代圣人孔子。所以,孔子虽与周公相隔500年,却直接受惠于周公的礼乐教化与政治策略,所以,对周公特别有感情,正如周公殿前的那幅对联“自古勋劳推元圣,从来梦见有几人”,也就是说除了“至圣”梦“元圣”外,普通人谁能梦见周公呢! 周公摄政七年,“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他特别尊崇有德有能之士,吃饭时听见有贤人来访,三次把饭吐出来,沐浴时,听见有人进见,三次来不及把头发擦干,握着湿发出来相迎。如此沤心沥血,殚精竭虑,7年之后,天下太平,社稷安宁,这时候,成王已到加冕亲政之年,于是周公把王位还给了周成王,自己激流勇退。来到古卷阿,即现在的周公庙地区隐居。这种“功高不居”、“权大不篡”的高贵品质,成为后世忠臣义士的处世圭臬,在历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提起,以绳武权臣,规范大臣。当年周公摄政之初,流言周公篡位的说法,终于不攻自破。近两千年后,白居易还做诗道:“周公畏惧流言曰,王莽谦躬下士时,倘若当时身便死,一生忠伪有谁知。” 成王也是一代贤明君主,为历史上有名的“守成之君。”他克承乃父乃叔之德范,克勤克俭,执行行乐,诗教百姓。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怨,可以群,可以观。孔子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成王很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全国推广诗教,允许百姓作诗言志。成王本人身体力行,于公元前1031年的时候,率领着文武百官,在这一带来载歌载舞,《竹书纪年》中称做“卷阿赛诗”。周公庙因此被称为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游览圣地! 周公制礼作乐使天下大治!礼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中华民族之魂。为什么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没有中断?礼乐和谐是其核心的维系作用。周公最早主张民为邦本,以德治国,最早提出了君王要“德配天命”的政治思想,在后世历史上,凡是守之者,天下大治,国祚久远。反之,则迅速败亡。例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各位知道,他横扫六合,统一诸候,为什么建立的秦帝国十五年不到就土崩瓦解?就因为他穷兵黩武,“焚书坑儒”,违犯周公遗教,丧失了德性。而汉朝“四海怀柔”,“独尊儒术”,克绍孔教,远祧周统,方使得西汉、东汉要四百二十六年之久。而西周、东周则作为周公统治之朝,国运亨通达808年之久,五千年文明史,无过此者。 当然,周公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周朝800年江山,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一种风范,一种情操,他象无形的绳范,把我们中华民族紧紧的维系在一起。“本枝百世,不绝如缕”,现在世界,凡有华人的地方,都是中华文化生根开花之地。但是,人们都未数典忘祖,每年每天都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来周公庙,自称是周朝姬姓之裔,来寻根祭祖,各位朋友,您是否姓张、王、孙、杨、毛姓、周姓、蒋姓、何、郭、梁、郑、罗、贾、于、冯、胡……如果姓这些,则必是姬姓之枝?而姬姓又是黄帝轩辕姓氏之绪。如果您不姓这些,则不是姬姓之枝,都是黄帝之轩辕之裔,是周公姬姓的兄弟之姓,难道您还不以为荣么? →回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