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湖北宜昌长阳人遗址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湖北宜昌长阳人遗址概况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西南45公里、赵家堰下钟家湾附近,关老山南坡。为一海拔约1300米的洞穴。洞口高约2米,阔约6米,平面呈不规则状。1956年以来先后发现人类的上颌骨和牙齿及共存的古脊椎动物等化石。经鉴定,人的上颌骨和牙齿比之北京猿人具有显著的进步性质,但也存在着原始特征。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或稍晚,距今约10余万年,故定名为“长阳人”。洞穴处于高山丘陵盆地,四周山峦起伏,怪石嵯峨,三五村舍,疏林掩荫,半隐于山坳之中,别具情趣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113862373(宝贝) 2006年3月2日 22点35分 评分:0
“长阳人”化石洞, 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钟家湾村,距长阳龙舟坪县城45公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19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就出土于这里,“ 长阳人”的发现,证明在远古时期,长阳境内就已有人类生存活动。

化石洞,呈两边分布之势,一左一右,一个倾斜,一个稍平直。“长阳人”化石是在较倾斜的洞中发现的。那是1956年,这一带的农民在岩洞中挖“龙骨”即挖古脊椎动物化石卖时,挖出了一个完整的人形头骨化石。在人们争相传看时,不小心将头骨摔碎。后来摔碎 的头骨被供销社收购。消息传到县一中,当时的生物教师陈明治带着学生到供销社察看,他们从龙骨堆中找到了一块古人类上腭骨,上面还附有两枚牙齿,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 究院贾兰坡教授鉴定,确定为古人类化石,命名为“长阳人”化石,其地质年代属旧石器时 代范围,距今约19万年。伴随“长阳人”出土的还有大象、熊猫、梅花鹿等动物化石。

“长阳人”是我国长江以南最早发现的远古人类之一。贾兰坡教授在《长阳人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动物群》一文中说:“‘长阳人’的发现,不仅给江南动物群增加了新的种属,并为地层的划分提出了新的证据,同时给人类本身的分布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长阳人 ”的问世,说明了长江流域以南的广阔地带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

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和动物化石珍藏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历史馆陈列展出。“长阳人”已写进《辞海》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站在这究古亭前,目睹怪石嶙峋间的动物塑像,那冉冉升起的思古幽情,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十多万年前的清江两岸,我们祖先与遍地猛兽生死搏斗的动人场面仿佛又呈现于眼前。


 
→回复
tianxia285(大眼) 2006年4月8日 16点21分 评分:10
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东南0.5公里的清江北岸的香炉石遗址,是我国长江以南鄂西清江流域夏、商、周时期一处古文化遗址。东距长阳县城97公里,属清江中游,遗址中心区长70米,宽10余米,西南面临江,距清江河面垂直高度约30余米,东南和西北两面紧靠陡峭山岩,东北面还矗立一座垂直于江面的方形巨石,故人传为香炉石。遗址中心地处在两岩之间的平槽之内。属典型的河旁山寨型遗址。它的地理环境独特,一般不会引人注目。该遗址1983年发现。1988年、1989年、1995年先后三次进行发掘。获得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近万件。

从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和大量甲骨揭示出,它不仅时代较早,内容新疑独特,而且有我国古代巴人早期文化的突出反映,并可窥其来龙去脉。

遗址的面积不大,中心位置仅700平方米,但文化层堆积厚、已发掘的部分厚度已达5米以上。有7个自然堆积层次。第7层的时代最早,碳十四测定距今4090±100年,为夏时期;第6层距今3520±130,为早商时期;第5层为晚商时期;第4层根据陶器组合关系以及甲骨的钻孔形态分析。应为西周时期;第三层为东周时期。它已是楚文化的风格了。这时的楚人已进入到清江巴人的腹地,并很快控制了这一地区,离香炉石遗址仅7.5公里的外村里遗址,便是楚人大规模专门生产瓦类建筑材料的基地。

香炉石遗址出土的巴文化遗物以圜底釜、罐为主要文化特征,出土的石器有斧,锛、凿、镞、矛(双刃、类似剑)等。陶器有釜、钵、豆、盘、杯、罐、纺轮、网坠等。铜器有矛、镞、钺、锥、凿、鱼钩等。骨器有簪、铲、凿、勺、纺轮等。川东三峡地区巴文化遗存中一向被普遍认为是受外来影响的常见器物大口尊、缸在香炉石遗址中一概看不见。这就证明香炉石文化未受外来的影响。
占卜术在香炉石遗址的先民中尤为盛行。出土的甲骨数量多,时代早,更令人注目的卜骨的制作材料新颖别致,多用较大的鱼类鳃盖骨制作,而有别于过去人们常见的用牛、羊、猪的肩胛骨制作的卜骨。这在我国卜骨发现史上尚是前所未有的发现。

1995年11月,我们对香炉石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找到了生活在香炉石遗址的先民们的墓葬区,这是前两次发掘没有发现过的新遗存。共清理早商时期巴人墓葬5座,其中3座有随葬品,出土了大型卜骨,骨匕、圜底陶釜、罐、石斧、贝币等。

卜骨随葬在一死者的头部,是用牛的左肩胛骨制作而成的,与前两次在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用鱼的鳃盖骨制作的卜骨不同,是早期巴人遗物的新发现。卜骨全长42厘米,是我国发现的最大卜骨之一。这些卜骨的发现,对我们理解《世本》记载的“廪君之先,故出巫诞”的涵义,有了新的认识。

骨匕是用大动物的肢骨为材料制成的,全长26.6厘米,随葬在死者的右腿部,其制作细,用材巧、造型美、叶壁薄、体形大、实属精品。随葬品中具有断代作用的两件陶器与遗址早商地层中出土陶器完全相同,就年代而论,也与卜骨的时代相吻合。

香炉石遗址出土了两枚陶玺印,印面一为圆形,一为椭圆形,均为阴刻,两枚玺印出土在西周地层中。其年代至迟应与之相当。研究古文字的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渌先生认为两印文一为“蔡”一为“鲛”,前者与有些甲骨文相近,后者与有巨口有利齿的水生动物有关。其年代应比西周时期要早。比殷墟的青铜印要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公柔先生则认为该两玺印出在早期巴文化遗址西周时期地层中,当然应是巴人比较早的玺印。也可能比西周时期还要早一点,从印文形制看,跟我们已知的“巴蜀文字”应有渊源关系。我国著名的历史与考古学家张政火良 先生也认为该两印应属巴文字系统,与中原文字系统不同。中国文物研究所刘绍刚先生在《印史研究》撰文中,认为长阳夏、商遗址出土的两方玺印,是目前在科学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最早的玺印。它的发现,揭开了古代玺印起源之谜。

清江流域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表明,这里不仅有19万多年前的“长阳人”,9—12万年前的人类用火遗迹、一万年前的古文化遗址、5—6千年前的大溪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发现了3—4千年前的早期巴文化——香炉石遗址及其墓葬区。证明巴人起源于鄂西清江流域有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揭开长阳这块古老神奇土地之奥谜,将写下光辉的篇章。

(作者单位:长阳博物馆)
(原载《三峡文化研究》1997年第3期)



(张典维)

 
→回复

邻近景点
神龙溪漂流
腾龙洞
武当山
神农溪
神农顶风景区
人民公园
四方山植物园
伏龙山自然风景区
悬鼓观
房县神农峡景区
野人谷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