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广西 → 钦州 → 冯子材故居 → 概况 |
|
故居又名宫保第,在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是冯子村退居时住所。冯子材(1818-1903),钦州人,字南干,号革亭,清末将领,历任广西、贵州提督。1885年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在镇南关(今友谊关)“短衣草履,佩刀督队”,浴血奋战,法军大败,乘胜追击至越南文渊、谅山等地,歼法军1000多人,史称“镇南关大捷”。死后葬于钦州市东,1905年建墓,墓前有碑刻、石人、石马、石牌坊,规模宏大。 故居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占地面积64350平方米,是冯子材重组萃军开赴抗法前线的总部。居所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建筑,包括三个小山丘,周围有墙坦。屋分三进,每进三栋,每栋三式,构成富有古风特色的“三排九”的建筑模式。面通宽40.5米,通进深45米。主体建筑面阔3间,合梁与穿斗式混合构架,硬山顶,灰沙筒瓦盖。建筑注重牢固实用,没有豪华的装饰,但质高艺精。还有宗庙、塔、宇、马厩、鱼塘、水井、花园、果园等附属建筑,外筑围墙,规模宏大,院内东头新建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劲遒,自成一景。
冯子材故居位于钦州市沙埠乡泥桥村东北的小山丘上,也称“冯宫堡”、“宫保第”,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冯子材,号萃亭,年轻时一度参加过农民军,后投靠清军,攻打过太平军,任过广西提督。因受广西巡抚徐延旭的打击,便称病退职返乡。清光绪九年(1883年)已侵占越南的法军首先进攻清军,挑起中法战争,并于光绪十年(1884年)、十一年(1885年)先后进犯我国台湾基隆、福建马尾港和广西镇南关。冯子材以年近70之躯奉命率地方团练组成萃军18营(近一万人)到凭祥前线御敌。因他威望较高、团结友军好,被推举为前敌主帅,负责统一指挥各军。他在镇南关内约2里的关前隘险要处,筑起长墙固守,待武器占优势的法军扑至墙下,即亲率大刀队突然杀出,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使敌人枪炮无法施展威力,加上友军抄敌后路,百姓也前来支援,结果把法军杀得大败,歼敌1000多人,重伤法军统帅尼格里,追击敌人至关外20余里,克谅山、长庆等地。法国茹尔·费理内阁也因而倒台。正在这时,腐败的清廷却战胜求和,与法国签订屈辱的《中法新约》,冯子材被迫撤军。后任过云南、贵州提督,86岁病逝。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 冯子材故居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包括三个小山丘,状如伏虎。主建筑2100多平方米,四周环以高墙,分3进,每进3大间,每大间又分为3小间,共9大间27小间,这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所谓“三排九”建筑模式。但故居没有豪华的装饰,却注重牢固和实用。粗梁大柱都是沉甸甸的格木,浮雕壁画不多,但质量极精。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冯子材墓 冯子材墓位于钦州城东沙埠乡泥桥村东北的小山丘上,距钦州城13公里,周围群山环绕,满目青翠,景色宜人。主墓座北向南,占地约1200平方米,墓顶用长2米、宽半米的花岗岩刻成一座庙式屋檐。檐下碑前有一对雕刻精致的盘龙石柱,墓前有3个长5米、宽6米的拜台,左右分列有文仕、武将、狮、虎、马的石雕像各1对,它们比例匀称,造型生动,制作也很精巧。墓前横列狮头石柱8根,四长四短,刻有对联云:“万里干城,一方砥柱;寸心金石,万世馨香。”。在墓后约500米的公路旁,有一碑亭,亭内有象征官阶等级的巨碑1块,碑文为“大清诰授荣禄大夫建将军太子少保衔贵州提督世袭轻车都尉加一云骑车尉冯勇毅公神道”。 墓碑上额为“功在党国”,两旁对联为“遗爱岂独桑梓,勋名不让刘冯”。墓碑前有供案、台阶和地毯形拜台,气势雄伟。 中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瞻仰冯子材墓后,曾作《吊冯子材墓》七律一首: 泥桥岭畔古城东, 且驻征车吊萃翁。 松啸如闻嘶战马, 花香端合献英雄。 妖江左成遗憾, 抗法关南有大功。 近百年来多痛史, 论人应不失刘冯。 诗对冯子材的一生作了中肯的、高度的概括。 →回复
该故居位于钦城管理区沙尾街,背江向西,前后两座,前作即今沙尾街133号(现在是钦州镇福利印刷厂厂址),后座144号。 该故居是民族英雄冯子材出生地。冯子材出生十分贫寒,年轻时其甲房屋是水糊篱茅草房(即墙壁使用稻草粘土糊挂于竹木架上),此故居是他人广西提督后重建的,颇具规模。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