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浙江 → 台州 → 天台山 → 赤城山 → 概况 |
|
距县城2公里,赤城山因土色皆赤,形如城堡而得名。从前台州称赤城郡,天台县称为赤城,均因此山而得名,又名烧山。 因为形如雉堞,岩色赤赭,每当晨曦当照,满山紫气氤氲,霞光笼罩,故名是天台山八大景之一。 赤城山高三百四十余米,在近郊四面青山中独树一帜,历来被看作天台山的南门和标志。山的东南面向阳和煦,分布着18个岩洞,其中玉京、紫云、华阳、瑞霞诸洞天,自唐末以来就有建筑。以紫云洞、玉京洞最为有名。紫云洞在山麓,洞口嵌“赤城霞”三字。洞广数十丈,高数丈,洞内结屋,楼梯盘悬。相传明代建文帝曾两次来游。玉京洞高轩宽敞,是山中精舍。明僧灵睿有一联“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寻”。洞前不远处有金钱池,相传晋代高僧昙酞在此诵经,有神献金钱于池中而得名。 山顶矗立一古塔,为梁代岳阳王妃所建,是天台山最古的建筑物。
景区简介: 距县城和国清寺均为2公里,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赤城山,又称烧山,是水成岩剥蚀残余的一座孤山,“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是天台山中惟一的丹霞地貌景观。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云雾缭绕山腰,霞光笼罩,光彩夺目。元邑人曹文晦形容为:“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锦秀缎,仙翁泻下丹砂瓢。”故有“赤城栖霞”之称。 赤城山高306.5米,山上有天然洞穴18处,其结构奇异,大致呈上、中、下三层布列,且大都为坐北朝南,故冬暖夏凉,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下层最大的洞穴为紫云洞,洞高且深广,顶题有“赤城霞”三字。相传为东晋高僧昙猷籍洞而构建,初名“中岩寺”,也是灌顶、传灯两大师讲解天台宗教义处。洞为三层楼,中塑佛像,洞外楼梯盘桓,岩唇滴水,沁人心脾。丹崖碧池,相映成趣。相传明建文帝曾两次游天台山,并在此度岁。现为华东著名尼庵,晨钟暮鼓,梵音不绝。 循百步岭而上,可至中层诸洞。1988年,在瑞霞、香云两洞新建了融济公精神和形象于一体的济公院。其主院形似僧帽,后门酷似僧鞋,前门则似袈裟,院内还有醉僧亭、松月轩、碑廊、葫芦斋等建筑。主院供奉的济公木雕立像,左观似哭,右看似笑,诙谐生趣。1996年建成济公东院,为海内外朝拜者提供了朝拜的场所。 上层洞穴以玉京洞为最著名,《天台县志》载西汉高道茅盈和三国吴赤乌初年高道葛玄在此修道炼丹,相传也是西晋时任城魏夫人炼丹之所,道家称之为十大洞天之“第六大洞天”,全称“上玉清平之天”,俗称“上岩”。现为道教活动场所,洞内古井、古树、岩笋融为一体。门口对联是唐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诗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以示境界。 山顶建有梁妃塔,系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岳阳王萧察为其王妃所建,塔高27.5米,矩方七层,与国清寺隋塔遥相呼应。现存塔为1947年上海居士捐款重建,1978年重修。 登临山顶,极目远眺,错落有致的村庄、星罗棋布的农田、蜿蜒的始丰溪、四面环山的天台城全貌,以及横亘在城东的东横山,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山上还有许多与神话传说相联系的景观,如悟月楼、洗肠井、晒肠岩、八仙洞、金钱池、摇铃石、青云洞(韩湘子吹箫处),以及众多的摩崖石刻。 →回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