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福建 → 福州 → 马尾造船厂 → 概况 |
|
福建省马尾造船厂是福建省最大的修造船厂,创建于1866年,时称福建船政,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专业造船厂,为当时远东地区之最。岁月悠悠,百年沧桑,20世纪90年代成批量生产符合欧洲标准的多用途集装箱货船并进入国际市场,1999年,工厂又开发建造具有未来环保型的新产品17600 吨散货轮,出口到北欧国家。目前,该厂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已具备设计,建造和修理35000吨级以下各类船舶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船舶生产基地。
→回复
19世纪60年代,在外侮日趋严重得情况下,清朝统治阶层一批睁眼看世界得官员认识到,要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军民和民用工业,达到“自强”、“求富”目的,从而兴起了史称的洋务运动。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最先建立的国防企业之一—马尾造船厂(时称船政)诞生了。 1866年6月,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朝廷,陈述设厂造船对建设海军、抵御侵略和发展漕运的各种好处。清廷批准了这一建议,并在马尾设置“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任命前江西巡抚沈葆桢(林则徐的女婿)为船政大臣。 1866年12月23日,船厂破土动工。在当时中国工业和科技近乎空白的条件下建立机器造船厂,左、沈采取了从欧洲引进技术、设备和工程人员的办法,并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经过二三年建设,中国第一座官办专业造船厂崛起在马江之畔,占地面积600余亩。其设备齐全,设施完备,规模宏大,在远东地区首屈一指。 1868年1月,船政开工兴造中国第一艘千吨级木壳兵轮,次年建造完工。至1874年,在外国技师的指导下,船政共造出各式兵商船15艘。其间1872年建成的兵舰“扬武”号,排水量1560吨,相当于国外二等巡洋舰水平。1875年, 船政辞退外籍技师,进入自主造船阶段,首制成功“艺新”号炮舰,表明中国人已掌握了近代造船技术。1877年,船政更新造船技术,开始生产铁木合钩轮船。10年后,又造出了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艘钢壳甲军舰“平远”号。在20年时间内,船政实现了从造木壳轮船到钢质轮船的技术进步。 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产生,是世界近代科技一大成果。左宗棠、沈刨桢认识到,设厂造船并求得发展,必须培育人才。遂在办厂同时,创办了船政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以近代科学技术为主课,引进西方有关教材,课程及管理制度的新式学校。船政学堂按专业不同分为前、后学堂。前学堂培养造船、造机人才,后学堂培养驾驶和轮机管理人才,船政办学重视馨知,于1875年开始,又分批选拔优秀学生出洋留学,直接接受西方科技教育。办学数十年间,不断培养出技术人员,促进了船政技术进步,通红死,也为近代中国的海军建设、航运、机器、矿冶、电讯、铁路、外交、教育等领域,造就了一大批卓越人才,从多方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严复、邓世昌、萨镇冰、魏瀚、刘步蟾、詹天佑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884年8月23日,法国远东舰队在马江发动突然袭击,重炮轰击船厂,造成重大损失。战后,船政员工竭力修复,一个月后重新恢复正常生产。 至1907年,船政共造舰船40艘,总排水量4.7余吨,占当时国内自造舰总量的70%。1874年,在抗击日本侵台行动中,以船政早期所造舰为主体,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海军。孙中山先生称赞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辛亥革命后,船政改称福州船政局。1918年2月,经北京政府国务院批准,船政局创设飞机制造工程处,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澡、王助、曾诒经等中国年轻的航空工程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经一年多努力,于1919年8月造出了我国第一架飞机,取名“甲型一号”。该机为双翼水上飞机,最大时速120公里。此后,飞机工程处不断提高制造水平,先后造出17架飞机,机型有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船政局还培养出飞行员,因此,成为中国航空业的摇篮。1931年飞机工程处奉令迁往上海。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多次出动飞机轰炸马尾造船厂。日军还两次占领工厂,大肆洗劫破坏,使这座曾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造船厂,变成一片废墟。 新中国成立后 ,马尾造船厂如逢春枯木,获得新生。1954年,工厂恢复修造船生产。但由于台湾海峡两岸严重的军事对峙形式,工厂发展步伐缓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祖国大地。1982年,为改变福建船舶工业落后状态,省政府组建福建船舶工业公司。马尾造船厂作为公司的骨干企业,不断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力度,迎来了全面振兴局面。 1983年,马尾造船厂首制5000吨入级近洋货轮获得成功,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此后,又接连造出国内首制的3000吨级海上供油轮、5000吨级江海联运货轮等新产品,建造质量获得用户好评。 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加快发展步伐,工厂以“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认真学习上海江南造船厂、日本大阪造船所等国内外先进造船厂家的生产与管理经验。同时,工厂加大技改力度,大面积引进高新设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企业素质迅速提升。 1986年,工厂以技贸结合形式,与荷兰IHC公司合作,建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300M3耙吸式挖泥船,这艘工程船的建造成功,为工厂奠立了造高技术等级船舶基础。1987年开始,工厂发挥地处福州经济开发区的地理优势,目标向外,先后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外商成批生产集装箱起重驳船、液压开体泥驳船等产品,开拓了福建省船舶产品出口创汇的新路子。1989年,工厂还批量造出8艘渔船出口秘鲁,颇受用户欢迎。在造船的同时,工厂的修船业务业得到了较大规模发展。承修了二万吨级以内多类型船舶。 90年代初,工厂凭借不断增强的实力,决心开拓欧洲市场。1991年,承造出口德国的7300吨级多用途集装箱货轮。工厂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赴德参与生产设计,领略欧洲先进的造船工艺与技术。1993年4月,第一艘集装箱船顺利交船,德国船东对产品质量与生产周期表示满意。马尾造船厂建造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船舶新产品,成功打入强手林立的欧洲市场。1993年底,工厂与海军装备部签定建造三艘917型捞运雷艇合同,两年后,这批军辅船先后完工交付使用。1995年,工厂又为德国船东批量建造四艘600箱(8200吨级)集装箱船,产品质量要求德国劳埃德(GL)船级社规范呵德国海上同业会(SBG)要求,悬挂德国旗投入营运。至1997年10月,这四艘船相继建成出厂,马尾造船厂成为国内造出德国籍船舶的第一家地方造船厂家。 1996年12月,工厂动工批量建造四艘10500吨集装箱货轮,这也是福建造船首次向万吨船攀登。船东为德国航运界颇负盛名的哥伦比亚船务有限公司。在建造过程中因多种原因造成了工程脱节,工厂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经不懈努力,于2000年全部实现交船。 世纪之交,为使百年老厂能以新的状态进入21世纪,自1992年开始,工厂筹集1.5亿资金,投入老企业改造。先后完成了15000吨级船坞扩建工程,新建3.5万吨级船台一座,配置100吨高架吊车、200吨龙门吊车,扩建加长舾装码头达345米,新建船体分段装焊平台和分段喷砂涂装车间、管工车间等。上述技改工程于2000年相继完工投产,工厂形成年造万吨6—8艘、单船建造能力3.5万吨级(灵便型5万吨级)的生产能力。工厂规模跻身福建百强企业行列。 新世纪之初,工厂开工建造出口北欧国家,适航于冬季严重的冰区的17600吨级干散货轮,同期还建造多艘类型船舶。为适应新的国际市场并赢得竞争,在新船建造中,工厂加大转换造船模式力度,努力开创生产新局面。 2001年12月,在国务院、国家经贸委关心支持下,马尾造船厂结合债转股实施股份改革,成功改制为由多元化投资主体组成的股份制企业——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沿革了135年的马尾造船,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回复
状元峰, 望龙台公园,道山亭,天台桥,鳄鱼公园,地藏寺,文儒坊,杨桥巷,衣锦坊, 朱紫坊街区等等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