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河北 → 邯郸 → 吕仙祠 → 概况 |
|
吕仙祠也叫黄梁梦,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北10公里的黄梁梦村。始建于金元时代,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重修扩建,面积13000余平方米,走进黄梁梦,迎面有一照壁,上嵌“篷莱仙境”四个大字。北有丹房、莲池,池中建桥,中央建八亭。再北通至三大殿,前为钟离殿,钟鼓楼分列两侧。中为吕祖殿,前有拜殿,月台东西两侧筑配殿。后为卢生殿,左右有回廊,殿前有碑碣,殿内原有整块青石雕成的与睡床相连的卢生石雕卧像,床高2尺,长5尺,卢生侧卧石床,头枕方形枕,两腿微曲,面目清秀,双目微合,正入梦乡。北壁有壁画,绘有黄梁梦故事。 黄梁梦故事缘自唐代沈既济所作《枕中记》传奇。记录的是在唐开元七年(719),有一卢生骑青驹,穿布短衣进京赶考,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自叹贫困,苦不得志,但他仍不甘心,思建功立业,想升官发财,享富贵荣华。吕翁授他青瓷枕,说用此枕可得其志。时值店家刚煮黄梁(小米)。卢生一枕而睡,使入梦乡。梦中回到山东老家,娶妻崔氏,容貌美丽。后举进士,宦海浮沉,几经波折,因功进为中书会,封燕国公。五子也均为高官,姻亲均为名门望族。在朝五十余年,享尽荣华富贵。年愈八十,病终榻上。至此卢生翻身醒来,竟是一梦,吕翁在旁微笑,店主所煮黄梁未熟,卢生觉悟,随道士仙去。后人便根据这个故事建了此寺,以引起人们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现存古台高26米,分上中下三层。台面东西59米,南北80米。坐北朝南的主体建筑称 武灵馆,是为纪念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赵武灵王而建。丛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题咏颇多。 邯郸是古赵国的都城、赵文化的发祥之地,而今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灵丛台与北关街的"学步桥"和城内中华大街南段的"回车巷"作为赵文化的典范,一直被后人传颂。 →回复
吕仙祠坐北朝南,门前有高大的“二龙戏珠”琉璃照壁,“邯郸古观”四个大字镶于门额之上。进门为前院,院南照壁嵌有“蓬莱仙境”四个草书石刻,笔势飞舞,苍劲有力,相传为吕洞宾手书。与石刻相对的是通向建筑群中轴线的丹门,门上悬有明嘉靖皇帝题写的“风雷隆一仙宫”匾额。 过丹门为中院,院内建有莲池,池中建桥,中央有八角攒角的八卦亭,恬静典雅。周围红墙环绕,池中荷花飘香,令人心旷神怡。池北有三门,中门便是午门,上书“神仙洞府”,东西两侧为月亮门。 进午门往北,正面为硬山式的钟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有月台,内塑钟离和两童子像,东西有钟楼、鼓楼,间有古松翠柏点缀,确有古观幽雅之遗风。 过钟离殿往北又是一院,正面一殿最为雄伟,即黄粱梦吕仙祠主殿——吕祖殿,歇山式琉璃顶,面阔进深各三间,前后各出单步廊,五彩馏金斗拱,飞檐翼角昂首望天。殿内塑吕洞宾和童子像,两壁嵌题咏刻石5块。殿前有拜殿和月台,两侧为东王母殿和西王公殿各七间。 最北处便是吕仙超度悟世的卢生睡宫,也称卢生殿。殿内有大青石雕刻卢生睡像,头西足东,侧身而卧,两腿微曲,睡意朦胧,维妙维肖。睡床高二尺,长五尺,与睡像连成一体。东、西、北面墙壁上绘有壁画,展现了卢生一枕而觉,一觉而梦,“富贵声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的意境。殿前回廊有明、清时期的碑碣,其中邯郸进士王韵泉所绘梅花和题诗:“梦醒黄粱方悟道,心同明月可寻梅”,颇受游人赞赏。 黄粱梦吕仙祠是依照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所建,相传它是卢生遇吕仙做黄粱美梦的旧址。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剧《邯郸记》描写的也是这个故事。清代作家蒲松龄还将此情节加以发展写成《续黄粱》,流传至今。 →回复
吕祖殿:面阔、进深各三间,琉璃瓦顶。吕洞宾造像飘逸潇洒,仙风道骨。他正用那看破红尘的目光向游人们指点迷津。 卢生殿:卢生石雕睡像以青石雕就,长约5尺,一手托腮,一手安然置于胯上,头枕吕祖送给他的青瓷石枕,侧卧而眠,正在做他的黄粱美梦。《枕中记》载:唐开元七年,青年卢生赴京赶考,途中住在邯郸北面一小客店,遇道士吕翁,授其青瓷枕,遂入梦境。梦中娶妻名门,飞黄腾达,出将入相,五子登科,享尽人间富贵,八十多岁善终。一觉醒来,悟破人间真谛,见店主人蒸的黄梁米饭还未熟。卢生殿前有两块石碑令人寻味。“梅碑”是邯郸进士王润泉所作梅花,背面是其亲笔题诗“梦醒黄梁方悟道,心同明月可寻梅”,送与了卢生。“梦”字碑,梦字中间镂空,绕内刻有一道藏头露尾诗,初看难解,细细琢磨,方悟其意。原是卢生一梦简述。卢生殿东部为碑林。 黄梁梦吕仙祠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枕中记》的故事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 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因故事奇趣而寓有深意,人们便在邯郸市北面的王化堡村(现黄粱梦村)修建了一个吕祖祠,因庙内有精工雕刻的卢生睡像,又素称睡公庙、吕仙祠。庙建于宋,经历代修整,现保存的是明清建筑。它由中轴线上的钟离(前殿)、吕祖(主殿)、卢生(后殿)三大殿,东西行宫和里外院三大部分构成。 黄粱梦这座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向西。门外是高大的二龙戏珠琉璃照壁。门额上的“邯郸古观”四个大字异常醒目。大门内八仙阁迎门而立,小巧别致。前院北房为丹房,上悬“神仙洞府”的匾额。丹房前的照壁上有“蓬莱仙境”四个草书大字,笔势飞舞,苍劲有力。 丹房北边是中院,院里有一方莲池,周围矮墙环绕。夏秋之交,荷花飘香,水面映着蓝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莲池上建一座小桥,其上矗立一座尖顶八角亭,显得挺拔而有生气。穿过亭子,就是钟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式琉璃瓦顶。钟离殿的两旁,是精巧的钟楼和鼓楼,前后左右,布局和谐。再往北走,就到了吕祖殿,这是黄粱梦古建筑的主殿,比钟离殿更显得雄伟。吕祖殿上面琉璃瓦铺顶,檐下柱头斗拱饰镶,光彩夺目,一片秀色。殿前有碑碣,左右设廊。卢生殿为后殿,硬山式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殿内有一尊用大青石雕刻的卢生睡像。卢生头西脚东,头枕青瓷枕,两腿微曲,侧身而卧,睡意正酣。刻工精细,惟妙惟肖。石床高2尺、宽3尺、长5尺,与睡像连成一体。北面墙壁上绘有壁画,展现了卢生一枕而睡,一觉而梦,“富贵荣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的意境。黄粱梦碑碣、匾额颇多。如金代学者元好问为吕祖祠题诗曰:“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邯郸今日题诗者,犹是黄粱梦里人。” 黄粱梦的两侧是东西行宫。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往西安,第二年返回北京时,沿途为其修建了行宫多处,黄粱梦的东西行宫就是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专为慈禧太后一行建造的。 近年,黄粱梦经过较大规模的修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外游客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