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峨眉山麓伏虎岭下报国寺西约1公里。因为寺前的山形像一头伏卧的老虎,故名“伏虎寺”。始建于唐,宋时名神龙堂,后因附近常有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寺为峨眉山大庙之一,几经兴废,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寺宇建筑纵横交错,构成若干四合院。占地百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寺的周围都是树林。这个寺选址和建筑形式高妙,使不少建筑学家为之叫绝。从这儿往上,经过石笋沟,山水咆哮的清音阁,峭壁凌空的栈道“一线天”,一直到幽静雅致的洪椿坪,一路风景佳绝。从这儿往上,山路就比较险了。登九十九道拐,到仙峰寺、洗象池,有可能遇上猴群。这里的猴子见的人多了,见了人不但不跑,而且会不客气地向游人索讨食品。 站在金顶上远望,只见层层峰峦拥在脚下,东望青衣江、大渡河、岷江,像一条条白练,银光闪闪,西望大雪山、贡嘎山,白雪皑皑,气势磅礴。
寺虽覆于翠绿中,但屋瓦终年无败叶,清康熙帝曾题赐匾额“离垢园”;墨迹尚存。建国初期重修东厢“新殿”,供游人食宿。近年对全寺殿宇又大加修茸,有公路通达寺前。
rongshu-001(燕燕于飞) |
2005年12月15日 13点45分 |
评分:10 |
伏 虎 寺
晋时为一小庙,唐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南宋绍兴间行僧心庵再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仍名伏虎寺,一说寺后山状如伏虎而得名。又称虎溪禅林。明时建罗汉堂,塑500阿罗汉,技艺超绝,后毁。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贯之和尚偕徒可闻、寂玩、帷密重修,历经20载告成,名虎溪精舍。太史蒋超题书额“伏虎寺”(今系补书)。计有殿宇13重,为山中大刹。光绪十年(1884年)僧静安继修。1953年整修,1979年全面大修,1982年在寺内建塔亭一座,将原圣积寺“华严铜塔”移此。
寺外有坊二:一名伏虎寺,一名布金林。廊桥三:虎浴、虎溪、虎啸。寺前曾有太湖庵、三一庵。后有香岩寺(西域香岩尊者居此)。左有龙神堂、无量殿,右有玉皇楼。上行至解脱桥,左径至新开寺(明万历三年大用和尚创建),附近曾有蟠龙寺(唐慧觉禅师开建)、罗汉寺、佛到寺(亦称不到寺)、铁峰庵。西南面至高桥,曾有灵岩寺。 古籍载灵岩寺为宝掌禅师结庐旧址,历朝增葺,宋绍兴五年太尉王陵、汉州知州王陟施资重修,易名护国光林寺,元季毁。明初僧弘义、圆道重建,仍名灵岩。景泰间,僧宝峰增修三世佛殿,殿前为明王楼,东为伽蓝堂,西为祖师堂。化乙酉(1465年)宪宗敕赐“会福寺”匾额。弘治间僧本印扩建。极盛时,有殿字48重,僧众千余,民间有“骑马烧香”之说。明末,大部毁于兵燹。上行曾有棋盘寺。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