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黑龙江哈尔滨上京会宁府遗址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黑龙江哈尔滨上京会宁府遗址概况
上京会宁府遗址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位于阿城市南两公里,濒临阿什河左岸的白城。金朝前期都城,是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唯一一处金代都城遗址。



  该遗址是1115-1153年间,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以此为都达38年之久。它是上京路和会宁府的治所。金天眷元年(1138年)加号上京。遗址主要由横竖相连的南北二城和皇城组成。城垣夯土版筑,由护城河环卫。皇城建于天会二年(1124年),规模仿照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坐落在南城偏西处。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城址西北的庙台,发现《上京宝胜寺前管内都憎录宝严大师塔铭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7年1月22日 20点02分 评分:10
位于阿城市南郊2公里,张广才岭西麓大青山脚下,阿什河左岸,依山傍水。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国的早期都城,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因其又是金上京路和会宁府的治所,故称金上京会宁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书记载,太祖阿骨打称帝时,只设毡帐(称皇帝寨),晚年始筑宫殿。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始建南城内的皇城,初名为会宁州。金太宗建为都城,升为会宁府。天眷元年(1138)八月,金熙宗以京师为上京,府曰会宁,开始有上京之称。皇统六年(1146)春,仿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奠定了南北二城的雏形。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于燕京,正隆二年(1157)削上京之号,并毁宫殿庙宇。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七月,又重新恢复了上京称号,成为金朝的陪都。大定二十一年金世宗复建上京城。两年后,又内外砌青砖。清初,此城砖石砌筑的城墙外表保存尚好,后"城之楼堞"为阿勒楚喀副都统拆运去建筑阿城(今县治),遂毁 。阿城市金源历史博物馆位于阿城市,前身是阿城县博物馆。该馆建筑风格采用金代和现代相融合的形式,造型奇特,外观新颖,门前建有刀枪架,主楼仿建金代的中军大帐,帐前是星月旗帜,迎风飘扬,气势壮观。该馆馆藏文物近4000件,大部分为金代文物。
这座都城,周长11公里,分南北两城。南城为皇城,北城为居民区。皇城内现存宫殿遗址五处,城墙、午门、马面、角楼、翁城轮廓清晰。这里曾经是大金朝最高的决策殿堂。当年的金上京,是集辽、北宋两国财力建立起来的,作为都城历经四帝(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和海陵王四帝),共三十八年,它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当时东北亚的大都会。
据近年来踏查得知,围绕上京城分布着密集的宫殿、寺庙、城堡等遗址,南有郊祭坛遗址,北有地坛遗址,这种祭天拜地、祭祀祖先的行制,不但是一代都城所必备的,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显著特征。
金国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门票价格
20元
金国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开放时间
8:00—16:00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7年1月22日 22点43分 评分:10
金代都城的遗址,即金上京遗址,金上京遗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少数民族土城,由南北二城和皇城构成,南城为女真贵族的居住区,北城则是工商业区,皇城中的宫殿多仿北宋时期的汴梁布局,但其布局较为散乱,遗址中除了保存完好的皇城午门和部分宫殿建筑外,还有南北二城的外城墙、瓮城、角楼、护城河等,新中国成立后,对遗址进行了部分发掘,发现了许多金代时期的铜镜、货币、印鉴、银锭、佛像等文物。

  金上京是金代的开国都城,始建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即位后期,经金太宗、熙宗陆续建造,至金熙宗天眷元年(南宋建炎八年,1138年),封号“上京”城,府曰会宁府,后至金海陵王贞元元年(南宋建炎二十三年,1153年),金国都城由阿城迁去燕京(今北京),并取消了阿城的“上京”称谓,封北京为“上京”,至此,历经38年之久的金国政权统治中心南移,在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海陵王还下令焚毁了会宁府,直到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才又重建会宁府,并在大定十三年(1173年)恢复了会宁府的“上京”称号。

  在金源文化旅游区内的8个展厅中,分别展示着金国都城上京及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还展示有出土的各种金代文物和现代的一些工艺品等。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坐落在阿城市区南2公里处。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这里定都,阿什河古称按出虎水,按出虎为女真语金的意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认为金子永不败坏,故立国号大金。当时的大金国都城--金上京会宁府,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这座都城,周长11公里,分南北两城。南城为皇城,北城为居民区。皇城内现存宫殿遗址五处,城墙、午门、马面、角楼、翁城轮廓清晰。这里曾经是大金朝最高的决策殿堂。当年的金上京,是集辽、北宋两国财力建立起来的,作为都城历经四帝(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和海陵王四帝),共三十八年,它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当时东北亚的大都会。据近年来踏查得知,围绕上京城分布着密集的宫殿、寺庙、城堡等遗址,南有郊祭坛遗址,北有地坛遗址,这种祭天拜地、祭祀祖先的行制,不但是一代都城所必备的,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显著特征。
渤海文化创造于公元八世纪前后,其文明的策源地在松花江支流的牡丹江流域,渤海国历史及文化的兴盛在唐代中期。渤海国在辽河流域的契丹贵族兴起后,为辽所灭。都城与文化都毁灭于一场大火之中。到了宋辽时期,白山黑水广袤的区域由靺鞨演绎为女真之地。其中,在渤海国旧土牡丹江流域生活着的完颜部女真,为了向西发展,便于公元十世纪末溯松花江而上,迁徙于按出虎水流域。按出虎水即今松花江支流的阿什河。完颜部族女真在这依山傍水之地创建了生存的家园:纳葛里(即定居点),他们捕鱼狩猎,耕垦树艺,烧炭炼铁,繁衍生息。其后在十二世纪初,他们不堪忍受辽国契丹贵族的凌辱,为了维护女真民族的尊严,在部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举旗抗辽,并于公元1115年正月初一在按出虎水岸畔的皇帝寨(今阿城小城子)建国定都,国号为金。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大金王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伐辽途中病逝后,在其弟金太宗吴乞买执政时期,营筑并迁都城于皇帝寨西侧的金上京会宁府,即历史上所称谓的“大金国第一都”。灭辽吞宋及迁都燕京、入主中原大业都在这第一都里完成。

  金初的政治体制为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地方行政划分为上京路、东京路等19路,并确立了京府制度,设上京会宁府等。上京路治所在会宁府,为金代最大的行政区,辖东北大部分地区,史称金源内地。金源一词源出《金史地理志》的记载:“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完颜女真在按出虎水流域从事渔猎农耕劳动及繁衍生息中所创造出的文化即为金源文化。金源文化与历史前期诞生的渤海文化,同为黑龙江古文化的主体,同时它们也标志着松花江流域的古文明。

  以上所讲述的这些历史,意在说明黑龙江在历史上,确切地说在唐、宋时期,已非蛮荒愚昧之地,而是与中原地区有着并存的历史文化——渤海文化与盛唐文化并举东西,金源文化与宋辽文化呼应融合。可以说,渤海与金源文化,在东北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提及黑龙江的古文明及历史文化,不能不溯源渤海与金源文化。

  讲述金源历史与金源文化,另一个意在说明的是哈尔滨的历史应上溯至金代,确切的定位在今年应为888年。主要的历史依据是金朝在阿什河流域建国定都于公元1115年,定都之后即设上京路,都城及治所在会宁府(今阿城),而“哈尔滨为金代上京的京畿地区,为会宁府出入松花江的要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哈尔滨史地概况》)。另一历史依据为哈尔滨郊区现存的金代历史遗迹:金兀术运粮河及新香坊金代墓群。这是从历史上来看。从今天的现实来说,大金国第一都的阿城为哈尔滨市辖区,是哈尔滨的卫星城。1993年,哈尔滨申报及被国家列为黑龙江省惟一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也是以金代历史为主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在介绍哈尔滨古迹园林所列47条中,阿城占有重要的六条,即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金太祖御陵、亚沟金代摩崖石刻像、金代道教胜地——松峰山等,另有金代相关遗址呼兰团山双运城、穆昆城等七条。由此可见金代历史在哈尔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所占的分量。因而,哈尔滨的最初历史当源出于金代,先有会宁府,后有阿勒锦,已为定论。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白城。位于阿城市南郊2公里,张广才岭西麓大青山脚下,阿什河左岸,依山傍水。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国的早期都城,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因其又是金上京路和会宁府的治所,故称。金上京城仿照北宋都城的规模建筑,城市布局与汴京(今开封)基本相同,规模宏伟,雄浑壮观。由毗连的南北二城和皇城组成。南城略大于北城,二城均为长方形,平面上一纵一横相互衔接,连为一体,呈NC126状,二城整个外围周长为11公里。虽经800余年的风雨剥蚀和战争破坏,其夯土版筑的城垣仍高达3~5米,颓垣基阔7~10米。城墙断面处,夯土层痕迹依然清晰可辨。外垣平均每隔70~120米筑一马面。在全城5个城角上各构筑角楼一处,为城墙上的重点防御工事。城门9处,其中7处带有瓮城。城外及二城间的腰垣南侧,均有护城壕。皇城则建于南城偏西处,周长近2.5公里。自南向北有五重宫殿基址整齐地排列在皇城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两侧还有回廊遗址。皇城南门两侧有两个高约7米的土阜,对峙而立,称为阙。两大土阜间又有两个小土阜,各高约3米。大小土阜间是皇城南门的3条通道,中为正门(午门),两侧为左右阙门。皇城布局规整、严谨。据史书记载,太祖阿骨打称帝时,只设毡帐(称皇帝寨),晚年始筑宫殿。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始建南城内的皇城,初名为会宁州。金太宗建为都城,升为会宁府。天眷元年(1138)八月,金熙宗以京师为上京,府曰会宁,开始有上京之称。皇统六年(1146)春,仿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奠定了南北二城的雏形。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于燕京,正隆二年(1157)削上京之号,并毁宫殿庙宇。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七月,又重新恢复了上京称号,成为金朝的陪都。大定二十一年金世宗复建上京城。两年后,又内外砌青砖。清初,此城砖石砌筑的城墙外表保存尚好,后"城之楼堞"为阿勒楚喀副都统拆运去建筑阿城(今县治),遂毁。


 
→回复

邻近景点
索菲亚广场
五营国家级森林公园
扎龙自然保护区
五大连池
中央大街
漠河
三江自然保护区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镜泊湖景区
龙珠二龙山景区
儿童公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