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亦称炎关。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兴安县严关乡严关村。始建于何时,其说不一,有说建于秦,有说筑于汉。现存严关自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多次维修。关口筑于狮子山与凤凰山之间。关门中,两旁城垣连山。垣高5.3米,长43.2米,厚8.23米,内外砌以青石,中间填土。关门分前后两重券拱,门高4米,中间露顶,其上旧建门楼。关门的内外门额上,嵌有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兴安知县商昌题刻“古严关”三个大字。
由于严关形势险要,历来“岭南战事,尝系于此”。如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宋将马暨率兵三千驻防于此,阻击南下元军;南明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张同敞督兵防守严关,抗拒清兵南进;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农民军将领李定国挥师破关,大败清定南王孔有德。严关又是南北交通要道,历代名人经过此处,题咏甚多,如宋代著名诗人李师中、张孝祥、范成大、刘克庄等,均有诗章留传。关北田野中有一孤石,传为宋代杨八姐上马石,上有前人诗刻多件。关西山崖上亦有宋明以来游人摩崖十余方。尤其是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桂州太守程邻、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广西提刑方信孺的“严关”题榜,形制巨大,书法古朴,是很珍贵的艺术品。
kevin_chen(西门) |
2005年11月4日 22点48分 |
评分:10 |
在严关镇仙桥村的狮子山与凤凰山之间,群山错落,气势连绵,巍峨峭壁,险不可攀,中间仅一线可通,为兴安县城西南咽喉要地。筑有以大理石砌成的城垣1道,长43.2米,厚8.23米。关门居中,西南向,宽2.9米,高3.79米,分前后两重发券,中间露顶。关上有关楼,解放前已废。关内外有石刻横额“古严关”3个大字,字径42厘米,上款为“署兴安县事商昌重建”9字,下款为“咸丰辛亥孟冬谷旦立”9字。
严关始建于何时,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戌五岭时,宋人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及乾隆版《兴安县志》都采用这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建于汉代,是汉归义侯越严出零陵,下漓水,定越建功,《方舆纪要》采用这种说法.
严关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将阿里海牙密谋夺取广西,马暨率兵3000把守严关。元军久久不能攻下,于是派偏师由龙关入平乐,转攻桂林。马暨于是退守桂林城,苦战了3月,马暨始终不投降,不久桂林城被攻破。清初,南明大将李定国率兵自衡回师,在严关大败清兵,一鼓攻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
严关曾多次维修。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曾修关墙。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关楼。咸丰元年(1851年)维修关墙和关楼。1965年对墙和券洞进行维修。
关内外有小街道,居民400多人,名严关口村。关西1公里外,尚有古严关遗址,遗址尚存。严关保存有宋以来的摩崖石刻17方。古严关于1963年2月26日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严关的开发重点是修复关墙,可在关墙上修建仿古“观战亭”,恢复关墙周围石壁上的文化名人碑刻,并在此处增设一尊“观音”或“杨八姐”塑像,在严关口下村建成仿古一条街,让游客在古老的文化氛围中聆听古老的民间传说和感受传统民俗文化。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