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仙水洞下路口,一九九四年发现。全文为“沈括奉使过此。黄颜、李之仪……”。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人。至和元年(1054)以父(沈周、官太常少卿)荫入仕,初任海州沐阳县主簿。不嫌微贱,不怕劳苦,后知东海、宁国,宛丘县令,任内安集县民。平服民变,疏浚沐水,得上田七千顷。嘉佑八年登进士,初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累官太子中允,提举司天监,置浑义景表,招卫朴造新历。转达太常丞,时藉民车。禁蜀盐,以括言止。使契丹,擢知制诰。还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十年被御史蔡确所劾,以集贤院士和宣州、青州、延州。元丰四年守鹿延战西夏。功授朝散郎,龙图阁待制。五年十月,沈括建议不被徐禧采纳,对西夏用兵时失永乐城,以措置乖方罪,责授均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后徒秀州,晚年住梦溪,作《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熙宁六年(1073)六月,水利郑颤在吴越修水利,侵犯吕惠卿利益罢职。为处理郑颤水利停修善后工作,经王安石保举,前往两浙相度农田水利,差役诸使并兼察访十二月从婺州至处州途经仙都题刻仙水洞下。同行有黄颜、李之仪等人。回京时,沈括上书:察访到浙东的温台等州,自熙宁四年以后,监司没有来巡视过,州县事废驰,无人点检。周监司只驻在浙西,乘船往来,文移旁午指挥不一;以至州县无所适从。远民没有地方起诉,而近郡又困于送往迎来。想请楼房把浙东、浙西分两路。(李熹《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采纳了沈括的建议,将两浙分为两路。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