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甘肃张掖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甘肃张掖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概况
甘肃 张掖 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多数墓葬已被沙埋没,凡未被沙漠埋没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盗掘。1956年国家地质勘查队进行勘查后,认定遗址底下有古城一座。相传西汉以前匈奴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氏国国都。因当地人称匈奴为“黑匈”,故称为“黑水国”。按《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杜氏通典》说,其地系汉时张掖古城。《甘州府志》称:其地在唐为巩笔绎,元为西城驿,明则称小沙河驿,当地人呼之为“老甘州”或“黑水国”。《扰新记程》载:“隋朝韩世龙守黑水国驻此,有古垒四,去后一夕为风沙所掩”。



  汉墓群南北两侧,有古城堡故址两座,两座城堡造型一致,平面为方形。南城堡东西长248米,南北宽222米,东面正中开门,并加筑瓮城。门宽7米,墙厚4.6米,夯土厚层0.15米。城堡内建筑物已荡然无存,地表面有大量砖块瓷片,还发现石磨等物。北城堡与南城堡相距约1公里。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20米,门开在南面,宽约4米。城垣西南角筑有土台,正方形,每边长7.5米。北城堡已被流沙埋没。



  黑水国遗址遭到了风沙的侵袭,同时也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解放前,驻军师长韩起功派兵挖掘,大肆掠夺,珍贵文物所剩无几,就是人为破坏的最突出的一例。   
                       






甘肃 张掖 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
甘肃 张掖 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
甘肃 张掖 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
甘肃
甘肃 张掖 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
甘肃 张掖 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
黑水国遗址
甘肃 张掖 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yuanhui68(hh) 2006年3月7日 16点24分 评分:10
张掖城西二十公里处有一片沙窝,沙窝中残存着一个古城遗址,当地人称之“黑水国”,也叫“老甘州”(张掖古称甘州)。千百年来,它一直默默地沉在历史的深处,风雨沧桑,满目苍凉。有关黑水国传说民间有许多版本,犹如“乡土教材”,一代又一代拿来教化儿孙。

隋朝时,有个叫韩世龙的大将驻扎此城,一天黄昏,一位皓发白须的老人来到古城,两手空空,却沿街叫卖“枣”、“梨”,呼叫过街,便杳然消失。人们大惑不解,报知韩将军,韩世龙觉得奇怪,但很快悟出神仙指点,须要“早离”。于是当机立断,率领军民连夜弃城而去,果然半夜狂风大作,摧城拔屋,一夜之间,城池便被风沙掩埋。之后,一位郡王要建一座新城,为保安定,便四处请高人察勘风水。一天有个云游和尚经过,对郡王说:我有一枚铜钱,把它扔出去,它落在哪儿,就在哪儿建城,可保金城永固。郡王心想,一枚铜钱能扔多远,找到还不是轻而易举。结果,和尚扬手一扔,铜钱凌空飞起,兵士拔腿就追,一直追出三、四十里,才见铜钱落在了一片苇溪之畔。溪水荡荡,芦苇密布,哪里找得出一枚铜钱?正当人们没主意的时候,来了一位道士,拿出一根银针随手一扬,插在地上,说:就在这儿了。人们连忙去挖,银针刚好插在铜钱的孔眼里。于是就在此建起钟鼓楼,以此为中心,建了东西南北四大街,才有了今天的张掖城。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在黑水国附近放羊,他的一只牧羊犬每天一到黑水国就不知去向,牧羊人觉得非常奇怪,想弄个明白。有一天,他悄悄跟随牧羊犬到了残破的城垣下,只见牧羊犬钻进了一个水洞,他也随着钻进去,原来洞里像一个宫殿,每一道门里都堆满了金银财宝,一直走到第九道门,也是最后一道门,见正中方桌上摆着一个金月亮,牧羊人欣喜若狂,想把金月亮带回家,可是,当他刚一拿起,室内顿时一团漆黑,怎么也找不到出口。他只好放下,室内又恢复了光亮。牧羊人出洞后,做梦都想取回金月亮,但一夜之间,风沙埋没了所有一切,他再也找不到进口。

思绪飘逸到《山海经》记述的远古时代,祁连山下还是一片湖泊密布、溪流纵横、水草芊芊的荒蛮之地,从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到额济纳的居延海畔,原始部落的游牧民族赶着牛羊,逐水草而居,公元一世纪,日益强大的匈奴占据河西,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始有了城池。公元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进击匈奴,平定西北,始在河西走廊设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有人说,黑水国遗址是匈奴单于王的城池,也有人断定,目前的黑水国遗址就是张掖郡故址,但远离中原,文化开蒙较晚的河西走廊,始终史料记载“黑水国”的过去。而它的沧桑,却又分明见证着一个地方的久远历史。

古城遗址在312国道两边分为南、北两城,间距2.7公里,两个城池规模、形制基本相似,北城大部分被流沙掩埋,南城城廓基本完整。我们看的是南城。站在残垣上看,城池方圆不足半平方公里,像个旧时的屯庄或族人城堡。城墙为黄土夯筑,残垣高达七、八米,城四角筑有方形角墩,东角的角墩稍高,也最完整,台顶四边建有围墙,并留有了望孔,可容一、二十人自由活动,显然有防御的意义。从城垣的外观看,好像是经过了多次加筑和补修,墙堤的下半部大都是板筑,上半面有板木加筑的洞孔,东边角墩的明显有三层修筑的痕迹,其中一层的木头依然留在墙体中。墙里墙外,经年流沙於积,堆至墙顶,越发衬托出遗址的苍凉、凝重。

望着沉寂的古城,端详着满目秦砖汉瓦,一种沉甸甸的东西让我半晌无语。在这里,随意抓一把泥土都是沉甸甸的历史,随意捡一片石头都凝聚着古人的气息,随意抚一缕轻风都有一种很细腻的声音深入心底。透过尘封的历史,你尽管想象,同样明媚的阳光里,我们的祖先曾在这片热土上耕耘、收获,打造家园;黄沙之下,曾经定然遍地深碧浅绿,万紫千红,天空飞鸟长鸣,流云聚散;荒芜之前,定然清流激荡,牛羊欢唱,汲水的女子一步一歌,唱着生活的安详。

我漫步在古城遗址,寻找着能破译这个千古之谜的生命信息。此时,阳光格外灿烂,任何一缕,都让每一个角落充满动感,让大地源渊流长;风儿格外平和,任何一缕,都让每一颗心灵恬静明朗,让岁月天高云淡。色泽多么鲜亮,每一个色块,都让大地无比芬芳,让生命激情奔放。我无法想象这样宁静祥和的天空下,一座城池怎么会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呢?

虽然再也看不到历史的面庞,但只要站在这里,你就无法隔断历史的血脉之渊。

欲问前朝事,无语对西风。古时的河西走廊,是民族纷争的焦点,烽烟连年不断,统一与和平的局面总是短暂的,古籍中提到的一些古城,如楼兰、黑城、北凉古都骆驼城、许三湾遗址等,都不知所终,这些古城毁弃的缘由,可以找到根据的,要么是毁于战争,要么是水源改道,要么是突兀其来的瘟疫、自然灾害。历史留下的废墟,也可能永远是无人可解之谜,但足以警示后人:繁荣并不是千秋不变,要想不重蹈复辙,只有不断地保护和建设我们的家园。

把悲怆还给历史,把陌生留给过去,把激赏交给现在吧。我们有理由为古人创造的文明骄傲,我们更需要学会对历史文化满怀尊重和欣赏。让心灵回归原始家园,在静寂中寻觅历史脉络,在守望中感受千古沧桑。卸下尘嚣的重负,聆听轻风的细吟,欣赏流沙的奇观,品味田园的风光。

黑水国,这个以水的名义命名的古城,虽然已经斑驳颓废的如此经典,虽然岁月的黄沙早已掩蔽她的容颜,虽然历史的尘埃剥夺了她的繁荣,沿着经流不息的记忆,依然能看到季节在里面居住,河流在脚下蠕动,依然能感受到绿树掩映的田园深处的疲惫和幸福,依然能体味到远古的风向远方问候广阔的世界,依然能听到悠远的牧歌和征战的号角从历史深处抵达内心。

 
→回复
yuanhui68(hh) 2006年3月7日 16点35分 评分:10
  黑水国位于张掖城西10公里处,黑河从其旁静静流过。黑河古称“弱水”发源于祁连山,是河西走廊是了大的河流。因发洪时挟带黑沙滚滚而来而得名。黑河水量充足,自古就是河西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


  黑水国因黑河而得名,也因黑河而盛衰。黑水国遗址很早以前是个很大的湖泊,后来逐渐干涸,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川地。匈奴民族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支国”国都就建在此地,《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杜氏通典》说,其地系张掖郡古城。《甘肃府志》称“其地在唐为巩肇驿。原为西城驿”。当地民众称之为“老甘州”或“黑水国”。黑水国遗址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多数墓葬已被沙埋没,凡未被沙漠埋没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盗掘。1956年国家地质勘查队进行勘查后,认定遗址底下有古城一座。


  汉墓群南北两侧,有古城堡故址两座,两座城堡造型一致,平面为方形。南城堡东西长248米,南北宽222米,东面正中开门,并加筑瓮城。门宽7米,墙厚4.6米,夯土厚层0.15米。城堡内建筑物已荡然无存,地表面有大量砖块瓷片,还发现石磨等物。北城堡与南城堡相距约1公里。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20米,门开在南面,宽约4米。城垣西南角筑有土台,正方形,每边长7.5米。北城堡已被流沙埋没。


  相传西汉以前匈奴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氏国国都。因当地人称匈奴为“黑匈”,故称为“黑水国”。按《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杜氏通典》说,其地系汉时张掖古城。《甘州府志》称:其地在唐为巩笔绎,元为西城驿,明则称小沙河驿,当地人呼之为“老甘州”或“黑水国”。《扰新记程》载:“隋朝韩世龙守黑水国驻此,有古垒四,去后一夕为风沙所掩”。


  1945年9月间,北京大学闫文儒教授来河西考古,据他的《河西考古杂记·张掖发掘记》载:“南古城,城垣尚未大毁,南、北、西各300米,其东北角之锥谍完整,砖俱作子母形者。仅有一东门,其瓮垣为断砖砌成。城内满布残砖。有灰陶片及带黑色釉之瓷片。城垣以板筑,土中杂以碎砖块,足证此城为元、明后所筑,故将汉砖及碎块等掺入垣内。 “北古城在南古城北,中间距离近1公里,南北长约230米,东西长近270米,有南门,门上有汉子母砖及较小之五株钱,小铜扁针,绳纹陶片,青瓷片,黑釉瓷片等。又于其南隅碎石陶片处得王莽圆形‘泉货’钱一枚,唐‘开元通宝’半枚,五株钱五枚。以城中遗物言之,此城之筑,最晚应起于汉,直至唐时仍未废。又于附近拾得仰韶马厂式陶片及新石器数件,则此于史前期已有人迹,非自汉时始也。 “自丛葬处掘汉墓一处。墓深2.7米,券门亦以砖砌成者。其前为外墓室,长6米,室内为殉葬品放置处,其外仍有一券门,门外因时间所限未续掘。墓道西南向,墓长3.7米,宽1.9米,墓内充填黑土,已为前人所盗发。人骨架零乱,仍置南墙下,殉葬品颇多,有散乱者,有原位置不动者。“以墓室及殉葬品言之,墓顶起券砖为子母形,殉葬品中,除钢刀及小铜器外,俱系冥器,无正常之日用品,又陶壶有刀削纹,则此墓时期可能为汉代之后期墓葬。按汉张掖郡治斛得县,《寰宇记》云:“故城在今城西四十里”,以北古城及所掘汉墓言,此地即汉张掖郡治之斛得县”。闫文儒教授的考释,为研究古城提供了线索;最后结论有待以后继续考查。 黑水国遗址遭到了风沙的侵袭,同时也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解放前,驻军师长韩起功派兵挖掘,大肆掠夺,珍贵文物所剩无几,就是人为破坏的最突出的一例。






 
→回复
k-keying(了了) 2009年8月6日 17点09分 评分:0


黑水国古城遗址位于张掖城西20公里处312国道旁侧,当地人称之“黑水国”,也叫“老甘州”(张掖古称甘州),千百年来,如同一帧岁月很深的古画,悬浮在朝晖日暮之中。
黑水国古城遗址有南、北两城,间距二、三公里,北城紧靠黑河沿岸,大部分已被流沙掩埋,南城城廓基本完整,城池方圆不足半平方公里,像个旧时的屯庄或族人城堡。城墙为黄土夯筑,城四角筑有方形角墩,东角的角墩稍高,也最完整,台顶四边建有围墙,并留有了望孔,可容一、二十人自由活动,显然有防御的意义。墙里墙外,经年流沙於积,堆至墙顶,越发衬托出遗址的苍凉、凝重。城廓正东面开一城门,五步余宽,有弧形瓮城,不便马匹车辆直进直出,是典型的古代军事防备工事。有史记载,唐代曾在此设巩 驿,元朝设西城驿,明朝设小沙河驿,是传递政务情报的中转站。
城廓里建筑物早已化为乌有,昔日的繁荣随风而逝。断砖、碎瓦和石头散布满地。砖是典型的汉砖,浑厚、结实、粗犷、古朴,扣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还有两种独特的断砖,一种有榫,一种有铆,叫“子母砖”,是汉代专用来营建墓室的(遗址四周数十里内有许多大规模的汉墓群);瓦片有很粗糙笨重汉陶,也有细腻精致青花瓷、黑釉瓷,在阳光下幽幽闪着眼睛。
1944年春,由著名考古学家夏鼎先生率领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赴河西发掘,黑水国列入张掖唯一的发掘目标。参与了这次考古的阎文儒先生于1980年将考古经过写成《河西考古杂记》一文,在《社会科学战线》上正式公布于学界。提出了黑水国南城为元明后期筑,北城为汉张掖郡治之(角+乐)得县等识见,这是学术界首次对黑水国遗址作出界定。

■黑水国的传说: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在黑水国附近放羊,他的一只牧羊犬每天一到黑水国就不知去向,牧羊人觉得非常奇怪,想弄个明白。有一天,他悄悄跟随牧羊犬到了残破的城垣下,只见牧羊犬钻进了一个水洞,他也随着钻进去,原来洞里像一个宫殿,每一道门里都堆满了金银财宝,一直走到第九道门,也是最后一道门,见正中方桌上摆着一个金月亮,牧羊人欣喜若狂,想把金月亮带回家,可是,当他刚一拿起,室内顿时一团漆黑,怎么也找不到出口。他只好放下,室内又恢复了光亮。牧羊人出洞后,做梦都想取回金月亮,但一夜之间,风沙埋没了所有一切,他再也找不到进口。
■黑水国废弃的传说:相传,隋朝时,有个叫韩世龙的大将驻扎黑水国城,一天黄昏,一位皓发白须的老人来到古城,两手空空,却沿街叫卖“枣”、“梨”,呼叫过街,便杳然消失。人们大惑不解,报知韩将军,韩世龙觉得奇怪,但很快悟出神仙指点,须要“早离”。于是当机立断,率领军民连夜弃城而去,果然半夜狂风大作,摧城拔屋,一夜之间,城池便被风沙掩埋。后来,一位郡王要建一座新城,为保安定,便四处请高人察勘风水。一天有个云游和尚经过,对郡王说:我有一枚铜钱,把它扔出去,它落在哪儿,就在哪儿建城,可保金城永固。郡王心想,一枚铜钱能扔多远,找到还不是轻而易举。结果,和尚扬手一扔,铜钱凌空飞起,兵士拔腿就追,一直追出三、四十里,才见铜钱落在了一片苇溪之畔。溪水荡荡,芦苇密布,哪里找得出一枚铜钱?正当人们没主意的时候,来了一位道士,拿出一根银针随手一扬,插在地上,说:就在这儿了。人们连忙去挖,银针刚好插在铜钱的孔眼里。于是就在此建起钟鼓楼,以此为中心,建了东西南北四大街,才有了今天的张掖城。
▲1941年9月,国民党元老、诗人于佑任先生同考古学家卫聚贤等人赴莫高窟和黑水国遗址考察,留诗一首:“沙草迷离黑水边,何王建国史无传?中原灶具长人骨,大吉铭文草隶砖。”
 
→回复

邻近景点
莫高窟
鸣沙山
榆林窟
月牙泉
嘉峪关关城
文庙
新城魏晋壁画墓
七一冰川
滨河路绿色长廊
黑山石刻画像
崆峒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