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镇河流密如珠网,民间有“十步一桥”之说、现属湖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有通津、洪济、广惠、万奎、化成、万古、垂虹、望月等8座。其中被称为南浔3大古桥的是:
l、洪济桥 座落于本镇东栅,雄跨运河,俗称新桥。桥南堍在下塘东街,北堍为东大街。明万历(1573--1620)《湖州府志》已有洪济桥的记载(建造年代不详)。清嘉庆十年(1805)重建。1937年11月15日,国民党军队为阻击日本侵略军进攻湖州,曾炸毁桥面,后经修复。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8米,宽3.5米,拱矢高7.2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1989年3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洪济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通津桥 运河是湖州至江苏水上航行的干流,古称荻塘河,又称东塘河。它从西向东,浔溪(市河)从南到北穿过南浔镇区,形成一个十字形水系,交叉点是通津桥。因而通津桥一带形成了镇中心。明清时期,通津桥畔成为繁荣的丝市,清邢典咏通津桥上:“万户周遭见,千艘日夜通”。曹仁虎《浔溪竹枝》词:“听道今年丝价好,通津桥口贩船多。”均说明当时桥头盛况。该桥建于宋代(年代失考)单孔石拱桥。原名浔溪桥,后改成通津桥,俗称大桥。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咸丰五年(1855)、七年(1857)整修,同治五年(1866)又修。桥长28米,宽4米,拱矢高7.6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1989年3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通津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广惠桥 在本镇南栅,跨市河,因桥在广惠宫前,故以广惠命名。广惠宫又称张王庙,因此广惠桥又称张王庙桥。桥为单孔石拱型。其始建年代已失考,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桥长18米,宽3.3米,拱矢高5.3米,上下各有踏步24级,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1989年3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广惠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